解鈴系鈴。兩可。莫衷壹是。孰是孰非。功過相抵。可有可無。
簡介
“ ?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是壹句諺語,為民間對西漢建國功臣韓信壹生的經典概括,有流言說蕭何不是 ? 漢高祖的丞相。
“成也蕭何”是指 ? 韓信成為大將軍是 ? 蕭何推薦的;“敗也蕭何”是指韓信被殺是蕭何出的計謀。不論是成功還是敗亡都是由於同壹個人。
成語解釋
蕭何, 漢高祖 劉邦的丞相。成事由於 蕭何,敗事也由於蕭何。指事情的成敗或好壞全由於同壹個人的作為。 ?[1]
原文
及項梁渡淮,信杖劍從之,居麾下,未得知名。項梁敗,又屬項羽,羽以為郎中。數以策幹項羽,羽不用。漢王之入蜀,信亡楚歸漢,未得知名,為連敖。坐法當斬,其輩十三人皆已斬,次至信,信乃仰視,適見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為斬壯士!”滕公奇其言,壯其貌,釋而不斬。與語,大說之。言於上,上拜以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數與蕭何語,何奇之。至南鄭,諸將行道亡者數十人,信度何等已數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聞信亡,不及以聞,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壹二日,何來謁上,上且怒且喜,罵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誰?”曰:“韓信也。”上復罵曰:“諸將亡者以十數,公無所追;追信,詐也。”何曰:“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顧王策安所決耳。”王曰:“吾亦欲東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計必欲東,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終亡耳。”王曰:“吾為公以為將。”何曰:“雖為將,信必不留。”王曰:“以為大將。”何曰:“幸甚。”於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無禮,今拜大將如呼小兒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設壇場,具禮,乃可耳。”王許之。諸將皆喜,人人各自以為得大將。至拜大將,乃韓信也,壹軍皆驚。
參考資料
搜狗百科.搜狗[引用時間2018-1-14]
1,蔣幹偷書,偷成語,偷典故。這個故事出自《三國演義》,發生在赤壁大戰前夕。曹操親自率領百萬大軍,駐紮在長江北岸,打算渡江直取東吳。東吳統帥周瑜也帶兵與曹駿隔河對峙,雙方劍拔弩張。曹操的謀士蔣幹自幼隨周瑜讀書,於是自告奮勇渡江到東吳當說客,勸說周瑜投降。於是,周瑜就定了壹個計劃,讓蔣幹把曹操水軍統帥蔡瑁和張赟寫的假投降書偷給周瑜。蔣幹呈上書,命斬蔡瑁、張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