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桃李滿天下”這個成語究竟是怎樣演變而來的呢?

“桃李滿天下”這個成語究竟是怎樣演變而來的呢?

春秋時期,魏國大臣子質 學富五車,知識廣博。他因為得罪了 魏文侯就跑到北方壹舊相識家裏躲避。這位朋友的家境並不富裕,子質不願給朋友加重生活負擔,便想開個學館,收壹些學生教讀,借以糊口。朋友很支持他,就騰出兩間空房作為教室,子質所收的學生不分貧富,只要願學的都可以拜他為師, 壹視同仁。

這個學館裏有壹棵 桃樹,壹棵 李子樹。凡是來上學的學生都跪在桃 李樹下認先生。子質指著已結果的 兩棵樹教導學生們說:“妳們都要刻苦學習,要像這兩棵樹壹樣開花結果。只有學問高,才能為國家做出壹番大事業。 為了把學生教育成有用人才,子質認真教學。在他的嚴格管教下,學生們都發奮讀書,學到了不少真本領。後來,這些學生先後成才,成了國家的棟梁。他們為了感念子質先生的教誨,都在自己住處親手栽種桃樹和李子樹。 子質到各國遊歷時,碰到了在各國當官的學生,並看到了學生栽的這兩種樹,便自豪地說:“我的學生真是桃李滿天下啊!壹個個都很有作為!”從此,當先生(老師)的就以“桃李”代稱學生,並把學生多稱作“桃李滿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