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是物質運動規律總和。
二、信息的通俗哲學表達
通俗哲學表達就是信息是物質世界的運動狀態與轉換方式,是物質的本質屬性。在這裏,物質泛指壹切人類和動物可以識別的可能的研究對象,包括人類不斷的增進認識的外部宇宙世界的物質客體,也包括主觀世界的精神現象;“運動”泛指壹切意義上的變化,包括機械運動、化學運動、思維運動和社會運動;“運動方式”是指事物運動在時間上所呈現的多種復合復雜過程;“運動狀態”則是事物運動在空間上所展示的形態。
舉例說明:人們有時間就是生命,質量就是企業的生命,信息就是指令,信息就是商機,這在某種層面上,充分地揭示了信息是物質世界的內在規律。而人們掌握的某種信息只不過是無視表現規律的壹部分內容!
中國的古代成語:樂極生悲、否極泰來,等等無不表現日常生活的通俗哲學,都是規律性的解釋和表達!
三、信息的具體表現
1、定義來源
們都知道,任何信息必須經過信息標準專家,解釋和揭示物質世界的多種復雜表現,內部的某些可識別規律;並且經過階段性的科學技術定義。
2、信息表現
漫長的人類歷史發展進化,不斷的積累的科學技術實踐過程中,信息壹開始都是表現為真偽難辨的消息群,由於物質世界的內部規律對於人類來說,需要借助五官和思維以及識別監測技術手段,並且這些技術不斷的與時俱進,動態發展;而消息只是信息的外殼,信息則是消息的內核;信息不同於信號,信號是信息的載體,信息則是信號所載荷的內容;信息不同於數據,數據是記錄信息的壹種形式,同樣的信息也可以用文字或圖像來表述。信息還不同於情報和知識。總之,“信息即事物運動的狀態與方式”這個定義具有最大的普遍性,不僅能涵蓋所有其它的信息定義,還可以通過引入約束條件轉換為所有其它的信息定義。例如,引入認識主體這壹約束條件,可以轉化為認識論意義上的信息定義,即信息是認識主體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運動的狀態與方式。換壹個約束條件,以主體的認識能力和觀察過程為依據,則可將認識論意義上的信息進壹步分為先驗信息(認識主體具有的記憶能力)、實得信息(認識主體具有的學習能力)和實在信息(在理想觀察條件下認識主體所獲得的關於事物的全部信息)。 層層引入的約束條件越多,信息的內涵就越豐富,適用範圍也越小,由此構成相互間有壹定聯系的信息概念體系。
比如:人類的最初的語言交流,咿呀學語,都是交互交流的信息動態表達。分別表示食物尋找、安全警告、求偶繁衍、睡眠疲勞等。
四、信息高度發展——信息技術
信息與人類認識物質世界和自身成長的歷史息息相關。
人類社會之所以如此豐富多彩,都是因為信息和信息技術壹直持續進步的必然結果!
信息技術是研究信息的獲取、傳輸和處理的技術,由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微電子技術結合而成,有時也叫做“現代信息技術”。也就是說,信息技術是利用計算機進行信息處理,利用現代電子通信技術從事信息采集、存儲、加工、利用以及相關產品制造、技術開發、信息服務的新學科
附錄參考
1、000版ISO9000族標準概論
信息 information
有意義的資料
2、通信經濟學中的定義:
信息是世界上壹切事物的狀態、特征和變化的反映,其最高形式是人類的思想理論。
3、傳遞信息的方法:
可以通過網絡、電視、海報、報紙來傳遞信息。
未來信息技術
21世紀將是信息時代。信息技術將在信息資源、信息處理和信息傳遞、信息處理和信息傳遞方面實現微電子與光電子結合。智能計算與認知、腦科學結合等,其應用領域將更加廣泛和多樣給人類帶來全新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目前,INTERNET在中國的發展還處於起步階段,21世紀,它的發展將呈現突飛猛進的態勢。在我國,因特網用戶1999年從年初的210萬增長到年終的600萬至800萬之間。在這樣壹個增速下,有人預測明年將達到近千萬。到那時,整個行業就將發生質變。這個質變就是因互聯網滲透到各行各業而產生出大規模社會效益。其實,互聯網目前在國內已經開始慢慢向各個行業滲透。從長遠來看,這種滲透還將蔓延到零售業、生產制造業及傳統商業領域。
今後,互聯網經濟將體現兩大核心價值。壹是規模化、普及性。對互聯網的認識從少部分人的先行壹步逐步普及進入百姓生活,成為百姓生活的壹個重要組成部分。另壹個就是與傳統行業的結合和滲透。互聯網事業將從單純集中於IT產業,逐漸滲透到所有的傳統行業,成為各行各業本身進步的壹部分,甚至是助推器。這兩大核心是互聯網價值的真正發揮,又是未來整個互聯網發展的壹個趨勢。
傳播學中的信息
從哲學的角度說,信息是事物運動的存在或表達形式,是壹切物質的普遍屬性,實際上包括了壹切物質運動的表征。傳播學研究的信息是在壹種情況下能夠減少或消除不確定性的任何事物,它是人的精神創造物。
信息的特征:客觀性和普遍性、表達性、流動性。
信息的功能:認識功能、社會功能。
信息社會:又稱為後工業社會,指的是信息化社會,就是整個社會的廣度和深度上,以運用信息化的理論方法和技術處理實踐問題為主要特征的社會
信息化:可以理解為在經濟和社會活動中通過普遍地采用信息技術和電子信息設備,更有效地開發和利用信息資源,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使由於利用了信息資源,而創造的勞動價值(信息經濟增加值)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重逐步上升直到占主導地位的過程;可以理解為相對工業化而言的壹種新的經濟與社會格局,在這個新格局中,信息作為管理的基礎、決策的依據,競爭的第壹要素,成為比物質、能源更重要的資源;可以理解為文化發展的新階段
信息化最直接的形成者便是信息技術:
1、帶來產業結構的巨大變化,表現在:在現代信息技術基礎上產生了壹大批以往產業革命時期所沒有的新興產業;傳統產業體系步入衰退,利用信息技術對其改造,成為傳統產業獲得尊重的出路;服務業的發展使其越來越在國民經濟中占主導地位;
2、帶來生產要素結構與管理形式的變化,現代社會中,生產要素結構中的知識與技術的作用大大增強,已經成為第壹生產力,而物質資料與資本的作用相對減弱
3、加速經濟國際化進程,壹方面表現在現代信息技術本身發展的國際化,另壹方面表現在現代信息技術對整個經濟國際化的推動;4、導致社會結構的變化,表現在城市化的分散趨向,家庭社會職能的強化,職業結構中知識與高技術化職業增多,工作方式與生活方式的變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