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bù hán ér lì
解釋: 栗:畏懼,發抖。不冷而發抖。形容非常恐懼。
出處: 《史記·酷吏列傳》:“是日皆報殺四百余人,其後郡中不寒而栗,滑民佐吏為治。”
舉例造句: 豈果脂粉之氣,不勢而威?胡乃骯臟之身,不寒而栗。 ★清·蒲松齡《聊齋誌異·馬介甫》?
拼音代碼: bhel
近義詞: 毛骨悚然、提心吊膽、膽戰心驚
反義詞: 無所畏懼、臨危不懼
歇後語: 夏天發抖;六月天全身發抖
燈謎: 熱身戰;六月打顫
用法: 作謂語、定語、狀語;用於恐怖的場合
英文: one's blood runs cold < one's blood turns to ice; shudder with fear; tremble with fea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