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鐘南山有多達5000名“隱士”。把壹個僻靜的地方變成“鬧市”是什麽感覺?

鐘南山有多達5000名“隱士”。把壹個僻靜的地方變成“鬧市”是什麽感覺?

造房子的周圍都是人,但沒有車馬...采菊綠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

儒家傳統裏有壹句話,富則濟世,貧則獨善其身。在中國古代,人們心目中最好的出路就是做官,“濟世”。但不是每個人都有當官的本事,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應付官場的勾心鬥角,只好“獨善其身”。

不當官了怎麽辦?從“士、農、商”的順序來看,回歸土地,成為農民是理所當然的。不是,陶淵明因為仕途屢遭挫折,幹脆隱居起來,開始種地。雖然種地的技術不怎麽樣,自嘲是“草多豆苗少”,但“悠然見南山”的意境還是讓很多人著迷。

現代社會最大的特點就是“車馬嘈雜”,節奏很快。年輕人普遍壓力大,自然向往壹種悠閑平和的隱居生活。這讓人不得不想到陶淵明的《南山》。

說到南山,中國最著名的“南山”是終南山。陶淵明看到的“南山”雖然不是指終南山,但自古以來名聲就很大。成語“壽比南山”中的南山就是指終南山,它也被稱為“世界上最好的地方”。

此外,鐘南山也是道教文化的發源地之壹。相傳公元前6世紀中葉,當時的楚康王任命殷為函谷關令,函谷關位於附近。而陰是壹個天文占星家。他在鐘南山安了家,日夜觀察星星。

結果我等到了壹個青牛仙,就是老子。應殷之邀,老子開始在講學著書。後來道教尊老子為道教始祖,老子常年講學的鐘南山成為道教文化聖地,至今仍有樓觀臺景區。

道家的主要追求是“自然”,這是壹種悠閑的追求。因此,自古以來,鐘南山就成為各方名人的隱居之地。現在,鐘南山已經成為無數“隱士”的首選。

在鐘南山,確實有壹些真正的隱士。他們自己建造城堡,在鐘南山上種地種菜,過著悠閑舒適的生活。而人們的“隱居”理想,在商人眼裏也成了商機。

畢竟不是所有人都真心想做隱士。放下塵世的繁華,在山野耕田,自然不可能真的修樓種地。於是商人開始在鐘南山山上建造木屋,開墾荒地,種壹些菜園,然後收取各種“隱士”的租金,成本低,利潤高,讓他們樂此不疲。

據統計,從2010到現在,鐘南山山上的“隱士”已經超過5000人,這還只算長期租住在這裏的“隱士”。在鐘南山,除了這些對“隱士”仍有追求的房客,還有很多旅遊幾天的遊客。

商家直接把木屋當成酒店,很多來這裏壹兩周甚至只是幾天的“隱士”,然後拍照錄像,上傳到朋友圈,壹個個壹本正經地擺姿勢——嘿!妳看,我已經隱居了壹段時間。我是多麽優雅別致啊!

那些真正想在鐘南山過上清靜隱居生活的人,終於逃出了“車馬喧囂”的陷阱,但誰料到隨之而來的是“隱士的喧囂”。因此,許多真正的隱士不得不在其他地方找到他們的家,並陸續離開鐘南山。

現在,這裏不僅有許多擁擠的景點、自古傳承的道觀,還有無數為隱士服務的木屋、石屋,看起來樸素自然的房屋更是受到隱士們的喜愛。

他們畢竟是敢於擺脫世俗浮華的“奇隱士”,自然需要壹個“硬”的環境來襯托自己的“高雅追求”。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鐘南山的土坯房租金也很高。只是這種自欺欺人的狂歡,到最後,無非就是空虛和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