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滅商後建都鎬京,歷史上稱作西周。初期,周王為鞏固國家政權,先後把自己的兄弟、親戚、功臣分封到各地作諸侯,建立諸侯國,還建立了壹整套制度。農業、手工業、商業都有了壹定的發展。
西周第九代國君是周厲王,他貪財好色,昏庸殘暴,激起了公元前841年的“國人(平民)暴動”。周朝從此衰落下去,社會動蕩不安。
到了周幽王統治時期,國勢更衰。周幽王更加荒淫無度。他得了壹個美女叫褒姒,可是褒姒自從進宮後從沒笑過壹次,為了引她壹笑,周幽王帶褒姒上了驪山。原來,為了防禦西戎的進犯,在驪山壹帶建了二十多座烽火臺,每隔幾裏壹座。西戎軍隊打來,就燃燒起烽火,壹個連壹個傳遞消息,附近的諸侯見到了就會發兵救援。
周幽王來到驪山,讓人燃起了烽火。附近的諸侯看到了警報,以為敵兵來了,就急忙帶兵救援。可趕到了驪山下,壹個敵人也沒看到,卻聽到了山上的鼓樂之聲,大家都楞住了。周幽王便派人告訴他們:“不過是大王和王妃放煙火玩,妳們回去吧。”諸侯們生氣極了,山下壹片混亂。褒姒見到這場面卻笑了起來。這就是中國歷史上“烽火戲諸侯”的故事。
後來西戎軍真的攻打都城豐鎬時,盡管烽火臺上連舉烽火告急,卻沒人理會了,諸侯們認為這是周幽王的胡鬧。結果西戎軍隊攻入鎬京,殺死周幽王,把財寶洗劫壹空。公元前770年,周幽王的兒子周平王被迫遷都洛邑(現河南省洛陽)歷史上叫東周。
2、傾國傾城
漢武欲征妃,眾臣勸之不聽。 東方朔聽之,入宮道:“北方有佳人,壹笑傾國,二笑傾城,三笑。。。” 上奇之,道:“說!” 朔曰:“傾家當產。” 眾人皆昏,征妃壹事,不了了之。
3、暗渡陳倉
[原文]
示之以動,利其靜而有主,“益動而巽(1)”。
[註釋]
(1)巽:巽為風,無孔不入。
[譯文]
故意暴露行動,利用敵方在這裏固守時,悄悄地迂回到那裏偷襲,這就能乘虛而入,出奇制勝
這個成語是由《史記·高祖本紀》中的壹段史事演化而來的。
公元前206年,劉邦率領起義軍攻下秦王朝都城鹹陽,秦王朝被推翻。但是,項羽仗著力量強大,違背誰先入關中誰為關中王的約定,自封為西楚霸王,而封先入關的劉邦為漢王,只把巴、蜀、漢中四十壹縣劃歸劉邦。劉邦在從關中遷往漢中時,聽從謀臣張良的計策,沿途把經過的棧道(古時候沿懸崖峭壁用木材搭成的人工通道)全部燒毀,這樣既可以防止敵人背後偷襲,又可以麻痹項羽,表示永無回關中之意,消除霸王對劉邦的疑忌。不久,劉邦命令修復棧道,露出要進軍關中的意思;而項羽方面認為修復棧道需要很長的時間,所以並不在意。這時劉邦和韓信見暗地裏率大軍通過密道,占領陳倉(地名,在今陜西省寶雞市東),進而攻入關中,攻占鹹陽。
“暗渡陳倉”也用作“陳倉暗渡”,也常作“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壹般用來指作戰時正面迷惑敵人,從側面突然襲擊的戰略。也用作貶義,比喻暗中進行的活動,多指男女間不正當的行徑。
4、 多多益善
漢高祖劉邦曾問大將韓信:“妳看我能帶多少兵?”韓信斜了劉邦壹眼說:“妳頂多能帶十萬兵吧!”漢高祖心中有三分不悅,心想:妳竟敢小看我!“那妳呢?”韓信傲氣十足地說:“我呀,當然是多多益善啰!”劉邦心中又添了三分不高興,勉強說:“將軍如此大才,我很佩服。現在,我有壹個小小的問題向將軍請教,憑將軍的大才,答起來壹定不費吹灰之力的。”韓信滿不在乎地說:“可以可以。”劉邦狡黠地壹笑,傳令叫來壹小隊士兵隔墻站隊,劉邦發令:“每三人站成壹排。”隊站好後,小隊長進來報告:“最後壹排只有二人。”“劉邦又傳令:“每五人站成壹排。”小隊長報告:“最後壹排只有三人。”劉邦再傳令:“每七人站成壹排。”小隊長報告:“最後壹排只有二人。”劉邦轉臉問韓信:“敢問將軍,這隊士兵有多少人?”韓信脫口而出:“二十三人。”劉邦大驚,心中的不快已增至十分,心想:“此人本事太大,我得想法找個岔子把他殺掉,免生後患。”壹面則佯裝笑臉誇了幾句,並問:“妳是怎樣算的?”韓信說:“臣幼得黃石公傳授《孫子算經》,這孫子乃鬼谷子的弟子,算經中載有此題之算法,口訣是:
三人同行七十稀,
五樹梅花開壹枝,
七子團圓正月半,
除百零五便得知。”
5、
成也蕭河 敗也蕭河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比喻事情的成敗都出於同壹個人。這原是壹條民間俚語,見於宋洪邁《容齋續筆·蕭何紿韓信》:“韓信為人告反,呂後欲召,恐其不就,乃與蕭相國謀,詐令人稱陳?已破,紿信曰:‘雖病強入賀。’信入,即被誅。信之為大將軍,實蕭何所薦,今其死也,又出其謀,故俚語有‘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之語。”
韓信年輕時帶劍投奔項梁,默默無聞;後隸屬項羽,也只做個郎中,他多次獻策以求重用,項羽都未采納。劉邦入蜀時,韓信棄楚而投漢,依然默默無聞。只任迎賓小吏,卻因犯法被處斬刑,刀口下出狂言,驚動滕公夏侯嬰,薦為治粟都尉;是蕭何發現了韓信這奇才,但仍未獲重用。軍至南鄭,韓信自覺出頭無日,便隨眾將逃亡。蕭何未及請示,便月下追韓信。有人向劉邦報告丞相也逃亡了,劉邦驚怒。過了兩天,蕭何回來,劉邦且喜且怒,罵道:“妳為什麽也逃跑了?”蕭何說:“我不敢逃跑,是去追逃跑的人。”劉邦得知他去追韓信,又罵道:“將領們跑了數十人,妳沒去追,去追韓信,是假的。”蕭何說:“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大王若只想稱王漢中,就用不著韓信;若要爭奪天下,除了韓信,沒有第二個人可同您***謀大事的了!”於是勸劉邦選擇吉日良辰,齋戒設壇,隆重拜韓信為大將。壹夜之間,韓信從壹無名小卒而位冠三軍,這就是成也蕭何。
後來,韓信運籌帷幄,逐鹿中原,為劉漢王朝打下半壁江山,封王列侯。有人告他謀反。劉邦削了他的兵權。漢十年,劉邦親征陳?。韓信稱病未出,卻暗中派人與陳聯絡,家臣告密,坐鎮京城的呂後想召見韓信,又怕他擁兵不肯就範,就同蕭何商議計策。解鈴還須系鈴人,畢竟蕭何老謀深算,他派人傳旨韓信,聲稱陳?已經被捉拿斬殺了,列侯、群臣都要進宮朝賀。蕭何欺騙韓信道:“妳盡管有病在身,也得勉強進宮朝賀,以免皇上生疑。”
可憐韓信聰明壹世,糊塗壹時。壹踏進宮門,即被呂後預伏的刀斧手劫持捆綁,架至長樂宮懸鐘室,身首異處了。這是第二次臨刑了,他喟嘆道:“我後悔沒有采納蒯通的計謀,竟被婦人小子所欺騙,這難道不是天意嗎?”於是誅殺了韓信壹家三族。這就是敗也蕭何。
6、偃旗息鼓
《三國誌·蜀誌·趙雲傳》中記載:在壹次戰鬥中,蜀將黃忠殺死了曹將夏侯淵,並奪取了戰略要地。曹操非常惱火,把米倉移到漢水旁的北山腳下,親率20萬大軍向陽平關大舉進攻。黃忠、張著商議趁夜燒劫魏軍糧草。臨行前趙雲和他們約定了返回時間,過期不歸就帶兵出寨接應,正與曹操親自統率的部隊相遇。趙雲同曹軍廝殺起來,把曹軍打得丟盔棄甲,救回了黃忠和張著。
曹操沒有善罷甘休,指揮大隊人馬追殺趙雲,直撲蜀營。趙雲的副將張翼見趙雲已退回本寨,後面追兵來勢兇猛,便要關閉寨門拒守。趙雲下令大開營門,偃旗息鼓,準備放曹軍進來;壹面又命令弓弩手埋伏在寨內外,然後自己單槍匹馬站在門口等候敵人。
生性多疑的曹操追到寨門口,心想,寨門大開,必有伏兵,即匆忙下令撤退。就在曹操調頭後退的時候,蜀軍營裏金鼓齊鳴,殺聲震天,飛箭如雨般向曹軍射擊。曹軍驚慌失措,奪路逃命,自相踐踏。趙雲趁勢奪了曹軍的糧草,殺死了曹軍大批兵馬,得勝回營。
後來,人們常用“偃旗息鼓”來比喻休戰、無聲無息或停止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