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兩軍對壘作壁上觀是什麽意思?

兩軍對壘作壁上觀是什麽意思?

雙方交戰,自己站在壁壘上旁觀.後多比喻站在壹旁看著,不動手幫助。

作壁上觀,漢語成語,拼音是zuò bì shàng guān,原指雙方交戰,自己站在壁壘上旁觀。後多比喻站在壹旁看著,不動手幫助。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近義詞袖手旁觀、隔岸觀火、置身事外、縮手旁觀、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反義詞見義勇為、拔刀相助、躡足其間、親與其事

作謂語、定語;指袖手旁觀

示例

我以為對於校長主張去留的人,俱不免各有其復雜的背景,所以我是袖手作壁上觀的。 魯迅《兩地書·七》。

擴展資料

秦朝末年,項羽與叔父項梁起兵反秦,推舉楚懷王之孫為楚王,軍威大震。已被秦朝滅亡的趙、魏、燕、韓諸國,也伺機復國,與楚王結盟反秦。項梁率軍接連取勝,秦二世胡亥急遣大將章邯統領大軍鎮壓。

定陶壹戰,楚軍大敗,項梁戰死。章邯遂揮師攻趙,圍困趙王於巨鹿。趙王向楚王緊急求救。楚王以宋義為主將,項羽為副將,率師援趙。宋義力圖避開秦軍鋒芒,保存實力。楚軍開抵安陽,竟壹駐四十六天,只待秦趙廝殺兩敗俱傷,才揮戈出擊。

這就急煞項羽。他幾番催促宋義渡河作戰,都被拒絕。宋義甚至說:"沖鋒陷陣,我不如妳;籌謀劃策,則妳不如我。"項羽壹怒之下,殺了宋義號令全軍,並報告楚王。楚王命項羽為主將。項羽親率全軍渡過漳水,旋即"破釜沈舟",每人只發三天幹糧,與秦軍決壹死戰。

此時,集結在前線的已有十幾支各地援趙部隊。各路援軍見秦軍勢大,都固守營寨,不敢輕易出戰。楚軍壹到,立即發動猛攻。壹場惡戰,殺聲震天。楚軍將士似出山猛虎,以壹當十,直殺得秦軍落花流水,潰不成軍。各路援軍在自己營壘上看到了這壹壯觀場面。楚軍大捷,項羽從此成為各路反秦部隊的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