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百戰百勝(曹操)
3:負薪救火(諸葛亮)
4:七擒七縱(孟獲)
5:樂不思蜀(劉禪)
6:大獲全勝(劉備)
7:鼎足之勢(劉備,孫權,曹操)
8:不計其數(曹操)
9:不識時務(魯肅)
10:肺腑之言(貂禪)
11:橫行無忌(李催,郭汜)
12:三顧茅廬(劉備)
13:頓開茅塞(孫權)
14:捶胸頓足(劉備)
15:膏粱子弟(夏侯茂)
16:措手不及(孟達)
17:寡不敵眾(周瑜)
18:詭計多端(姜維)
19:鶴發童顏(李意)
20:虎入羊群(張飛)
22:初出茅廬(諸葛亮 )
23:草船借箭(諸葛亮)
24:望梅止渴(曹操)
望梅止渴 桃園結義 壹手包辦 壹舉兩得 壹臂之力
壹親芳澤 七步成詩 三顧茅廬 下筆成章 不出所料
不由分說 不知所雲 不容偏廢 乘虛而入 五內如焚
人生如寄 仰人鼻息 伯仲之間 位極人臣 作奸犯科
偃旗息鼓 出言不遜 初出茅廬 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
名不虛傳 同符合契 吳下阿蒙 敝帚千金 廊廟之器
才高八鬥 手不釋卷 指日可待 探囊取物 文思泉湧
旦夕之危 明眸善睞 月明星稀 土崩魚爛 如魚得水
妄自菲薄 孑然壹生 對酒當歌 屈指可數 周郎顧曲
呼風喚雨 品頭論足 回腸蕩氣 三顧茅廬 初出茅廬
舌戰群雄 羽扇綸巾 隔岸觀火 上房抽梯 七擒七縱
恩威並重 樂不思蜀 得隴望蜀 三讓徐州 三顧茅廬
三足鼎立 三國歸晉 三氣周瑜 過關斬將 望梅止渴
桃園結義 錦囊妙計 舌戰群儒 孔融讓梨 木牛流馬
割須棄袍 火燒連營 草船借箭 器宇軒昂 轅門射戟
單刀赴會 暗渡陳倉 誌大才疏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危急存亡之秋 如入無人之境
曹操下江南--來得兇,敗得慘
曹操吃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曹操遇蔣幹--倒了大黴
諸葛亮的鵝毛扇--神妙莫測
諸葛亮用空城計--不得已
諸葛亮吊孝--裝模作樣
諸葛亮征孟獲--收收放放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張飛使計謀--粗中有細
張飛販私鹽--誰敢檢查
張飛賣秤錘--人強貨硬
張飛扔雞毛--有勁難使
張飛吃豆芽--壹盤小萊
張飛媽媽姓吳--無事(吳氏)生非
張飛繡花--粗中有細
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
關雲長賣豆腐--人硬貨不硬
關公赴會--單刀直入
關公喝酒--不怕臉紅
關公照鏡子--自覺臉紅
關雲長刮骨療毒--若無其事
關帝廟求子--踏錯了門
貂蟬唱歌--有聲有色
呂布見貂蟬--迷上了
東吳招親--弄假成真
魯肅討荊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周瑜打黃蓋--壹個願打,壹個願挨
周瑜打黃蓋--兩相情願
徐庶進曹營--壹言不發
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
評論|0
1 小時前風兒輕輕吹60|二級
橫行無忌(李催,郭汜)
三顧茅廬(劉備)
頓開茅塞(孫權)
捶胸頓足(劉備)
膏粱子弟(夏侯茂)
措手不及(孟達)
寡不敵眾(周瑜)
詭計多端(姜維)
鶴發童顏(李意)
虎入羊群(張飛)
初出茅廬(諸葛亮 )
草船借箭(諸葛亮)
望梅止渴(曹操)...>>
問題二:源於三國演義的成語,並寫出相應的人物及故事。 三顧茅廬(劉備三顧諸葛亮)
草船借箭(赤壁之戰,劉備立軍令狀,三天備十萬支箭)
千裏走單騎(關羽主要講述關羽、劉備下邳失散,關羽陷身曹營。劉備去投袁紹,關羽得知劉備下落,單人匹馬保護二家皇嫂千裏尋兄。在五關當中分別受到了孔秀、韓福、孟坦、卞喜、王植,秦琪的阻攔;關羽被逼無奈,過五關斬六將。最後在古城兄弟君臣夫妻相會。)
過關斬將(關羽得知劉備下落,單人匹馬保護二家皇嫂千裏尋兄。在五關當中分別受到了孔秀、韓福、孟坦、卞喜、王植,秦琪的阻攔;關羽被逼無奈,過五關斬六將。最後在古城兄弟君臣夫妻相會。)
樂不思蜀(劉禪被封為安樂侯後,司馬昭問曰,思蜀國呼,禪曰,不思)
望梅止渴(曹操大軍缺水時,曹操騙大家,前邊有片梅林,士兵們流出口水來就解渴了)
舌戰群儒(諸葛亮赴東吳,聯盟對抗曹操時,與東吳群臣辯論)
大意失荊州(關羽大意失荊州 )
七擒七縱(諸葛亮妙計七擒七縱蠻王孟獲)
刮目相待
出處三國誌吳誌呂蒙傳註引江表傳:「肅附蒙背曰:『吾謂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馬昭篡魏之心)
六出祁山(諸葛亮北伐魏國,皆無功而返)
初出茅廬 諸葛亮答應劉備出山,就亮設計在博望坡伏兵,以火攻使曹軍慘敗。後稱初次出來做事為初出茅廬,或用以比喻剛步入社會,在工作和處事方面欠缺經驗。
錦囊妙計 孫權用公瑾之計,引劉備入東吳招親,要挾劉備交還荊州。諸葛亮在他臨行前交給趙雲三個用錦做成的袋子,吩咐說:“內封三條神妙計策,到時依次打開行事。”趙雲和劉備、孫乾率五百軍士到南許,依錦囊妙計破了公瑾計策,娶了孫權之妹孫尚香逃回荊州。讓東吳“賠了夫人又折兵”。這成語是比喻及時解救危急的好辦法。
羽扇綸巾 諸葛亮積勞成疾,臨終與眾將訣別,並安排了軍國大事。他死後雖秘不發喪,但司馬懿見蜀兵後 退已知真相,故催軍速追。突然五丈原上炮響旗飄,諸葛亮端坐四輪車出現,,他羽扇綸巾。魏軍見諸葛亮尚在,棄甲逃命,潰不成軍。兩日後,司馬懿方知車上是木人。此成語形容諸葛亮的裝束,也形容謀士鎮定自若的瀟灑風度。
鼎足三分 赤壁壹戰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魏、蜀、五三方激烈鬥爭,最後卻“權歸司馬”結束了三國紛爭局面。所以,《三國演義》的結尾兩句是:“鼎足三分已成夢,後人憑吊空牢騷。”射是以鼎的三足比喻三方分立相持的局面。
問題三:三國演義中描寫人物的四字成語
問題四:三國演義的成語及對應人物 初出茅廬、才華橫溢、膽大心細、鞠躬盡瘁、回天無力、死而後已、獨木難支,以上成語對應三國演義是:諸葛亮,周瑜,張飛,諸葛亮,郭嘉,諸葛亮,關羽,
初出茅廬,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都是出自諸葛亮出師表
才華橫溢 周瑜
膽大心細 張飛
回天無力 形容局勢或病情嚴重,已無法挽救。曹操
獨木難支 關羽走麥城,壹個人的力量單薄,維持不住全局。
問題五:《三國演義》裏面的成語有哪些?(包括人物、事件) 三顧茅廬,草船借鑒 ,關羽,劉備,諸葛亮,周瑜,黃蓋,曹操,張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