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柔克剛的意思是用柔軟的去克制剛強的。
出自三國·諸葛亮《將苑》:“善將者;其剛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強;以柔制剛。”
《道德經》:老子對以柔克剛最好的詮釋
《道德經》講自然之道,講辯證之法,講陰陽相和。言簡意賅,字字璣珠。在這部令後世人解讀不盡的書中,老子還提出了壹個重要的觀點“以柔克剛”。
他說“以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他說“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他說“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這些說法中都包含著壹個觀點,那就是“以柔克剛”。我是十分認同這種觀點的,以柔克剛其實是在把握了宇宙萬物運行規律後的壹種極其高明的“方法論”。在處理事情時,我們有時是不能依據相互對立的雙方的所謂實力來判斷勝負的,剛強自然有剛強的優勢,但是柔弱也有柔弱的長處,就像太極拳,出步任意前而後,擡手隨心高復低,柔軟細膩,但與剛健有力的其它武術門類相較量時並不是不堪壹擊,反而能輕巧地取勝,不少人做過實驗,太極拳中蘊含的“以柔克剛”的思想是很具有實戰性的,只要上升到壹定境界,用柔弱的太極拳打敗剛勁的武術門類是完全有可能的。傳說孔子問禮於老子時,壹把年紀的老子讓孔子看自己的嘴中什麽不在了什麽還在,孔子壹看:牙不在了,舌頭還在。於是明白了:牙齒堅硬,舌頭柔軟,這正是柔弱勝剛強啊。深刻的道理讓孔子恍然大悟,覺得老子是“龍”壹樣的人。“以柔克剛”在自然中也能得到證明,狂風中折斷的往往是那些堅硬挺直的大樹,而柔軟的小草往往安然無恙。
我認為“以柔克剛”是正確的是可以實現的,它有時其實是壹種揚長避短的處理事情的方法,可它的實現也是需要技巧的,需要的是壹種思想上的通悟,需要的是對老子真正的理解,是對中華文化中的哲學思想的真正理解。只有這樣才能“四兩撥千斤”,運乾坤於掌內,觀古今於須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