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不求聞達是成語嗎

不求聞達是成語嗎

不求聞達是壹個成語,意思是指不追求顯赫的名聲和地位。

成語出處

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茍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不求聞達”。

成語寓意

欲望產生時,得到再多都不會滿足,只會變得越來越貪婪。淡泊名利,就不會浮躁,不會焦灼,不會被欲望腐蝕,更不會讓靈魂擱淺在無氧的空間裏。人生沒有真正的輸贏,萬事萬物都是互為因果、互相轉變的。

今日的富翁,說不定就是明天的乞丐。保持壹顆淡泊名利的平常心就擁有了壹份自我超脫、自我肯定的信心和勇氣,不會高估自己,更不會自甘墮落,不會只追求物質上的奢華,而把自己的靈魂淹沒在如潮的塵海中。

因為更多時候,生活不是讓我們去追求外在的虛華,而是尋求內心的平靜與安寧。在人生長河中,功名利祿、榮華富貴都如同過眼雲煙。沒有真正的輸贏人生,保持壹顆淡泊名利的平常心才是快樂人生的真諦。

成語故事

諸葛亮,字孔明,三國蜀漢政治家、軍事家。東漢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劉備客居荊州時,曾求賢於隆中,三顧草廬,他向劉備提出占據荊(今湖南、湖北)、益(今四川)兩州,謀取西南各族統治者的支持,聯合孫權,北伐曹操,以統壹全國的建議。

從那時起,諸葛亮就成為劉備的主要謀士。後來,劉備根據他的建議,聯孫攻曹,占領了荊益兩州,建立了蜀漢政權。公元221年,劉備稱帝後,諸葛亮被拜為丞相。

公元223年,劉備病死,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政事無論大小,都由他決定。在他當政期間,勵精圖治,賞罰嚴明,積極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系;與此同時,他東聯孫吳,北伐曹魏,力圖復興漢室。

公元227年(後主劉禪建興五年),諸葛亮率軍離開成都進駐漢中,出師伐魏。臨行前他深知後主劉禪昏庸,頗有後顧之憂,故上表進行懇切的勸誡。在出師表裏,諸葛亮對形勢作了精辟的分析,從用人處事到勵精圖治、賞罰嚴明等都向劉禪提出了懇切的規勸。

在出師表裏,諸葛亮還簡述了自己的身世、經歷,稱自己本是壹個平民,親身耕種於南陽這個地方,只想在這亂世裏保住性命,並不想在諸侯中謀求名譽和高官顯爵。然而先帝劉備卻不因為地位低下,見識淺陋,竟親自屈就,三次到草廬裏來訪問,征詢對當時的大事的意見,因此諸葛亮深為感激,答應為先帝奔走效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