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成語故事大全三字成語故事79
三字成語故事中山狼 zhōng shān láng 春秋時期,晉國大夫趙簡子在中山舉行狩獵,遇到壹只狼就拼命追趕。狼遇到東郭先生說:“先生能借妳的口袋讓我茍延殘喘躲壹會,躲過這場災難,我會報答妳的大恩的。”東郭先生幫助了狼。後來狼安全跳出布袋撲向東郭先生咬去。
Ⅱ 成語故事大全30字9篇
1、自相矛盾
有個人賣矛和盾。他說盾最堅固,又說矛最銳利。有個人問他用矛來戳盾會怎樣?他答不出來,古人稱其為自相矛盾。
2、樂不思蜀
三國時期,劉備占據蜀地,建立蜀國。他死後,兒子劉禪繼位,。劉禪昏庸無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後,蜀國就被魏所滅。劉禪投降後,魏王曹髦(máo)封他壹個食俸祿無實權的“安樂公”稱號,並將他遷居魏國京都許昌居住。在壹次宴會上,司馬昭當著劉禪的面故意部署表演蜀地的歌舞。劉禪隨從人員想到滅亡的故國,都非常難過,劉禪卻對司馬昭說:“此間樂,不思蜀。”他壹點兒也不想念蜀國。
3、臥薪嘗膽
話說吳國與越國打仗,吳王夫差戰敗,其後他每天睡在幹柴上,天天吃苦膽,最終以弱勝強,打敗了越王勾踐,這就是有名的臥薪嘗膽
4、望梅止渴
曹操在征討張繡時軍隊饑渴難耐,這時曹操登上高山觀望聲稱前邊有梅林,度過軍隊嘩變的危機,後人稱這次事件為望梅止渴
5、
聞雞起舞
晉代的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壹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幹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工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壹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度的願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6、壹言九鼎
戰國時,秦國的軍隊團團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國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國去求援。平原打算帶領20名門客前去完成這項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壹個定不下來。這時,毛遂自告奮勇提出要去。
平原君到了楚國立即與楚王談及“援趙”之事,談了半天也無果。這時,毛遂對楚王說:“我們今天來請妳派援兵,妳壹言不發,可妳別忘了,楚國雖然兵多地大,卻連連吃敗仗,連國都也丟掉了,依我看,楚國比趙國更需要聯合起來抗秦呀!”毛遂的壹席話說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應出兵援趙。
平原君回到趙國後感慨地說:“毛先生壹至楚,而使楚重於九鼎大呂。”
7、舌戰群儒
東漢末年,劉表去世,劉琮投降曹操,形勢對劉備與孫權極為不利。劉備派諸葛亮隨魯肅壹起前往東吳去說服孫權聯合抗曹。諸葛亮在孫權的殿前先後把張昭,虞翻、步陟、陸績的投降主義駁得體無完膚,孫權終於同意聯劉抗曹
8、鑿壁借光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照明。鄰家有燈燭,但光明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墻壁鑿了壹個洞引來鄰家的光明,讓光明照在書上來讀。同鄉有個大戶人家叫文不識的,是個有錢的人,家中有很多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報酬。主人覺得很奇怪,問他為什麽這樣,他說:“我希望能得到妳家的書,通讀壹遍。”主人聽了,深為感慨,就把書借給他讀。於是匡衡成了大學問家。
9、刻舟求劍
楚國有個渡江的人(也可稱為路過江的人),把佩帶的劍掉進了江裏。他匆忙在船沿上刻上壹個記號,說:"這兒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船靠岸後,這個人順著船沿上刻的記號下水去找劍,但找了半天也沒有找到。船已經走(行駛)了很遠,而劍還在本來的地方。
10、葉公好龍
從前有個叫葉公的人非常愛好龍。在他的家裏,墻上畫著龍,柱子上雕著龍,穿的 蓋的上面都繡著龍。天上的真龍聽說葉公愛好龍,就來到葉公家訪問他,長長的尾 巴伸在堂上,把頭探進窗戶裏張望。葉公看到天上的真龍後,嚇得魂飛膽破,臉色 都變色了,匆忙躲起來。本來,葉公愛好的不是真龍,而是那些畫的、繡的、刻的假龍。
11、鄭人買履
鄭國有個人想去買雙鞋,他先比量了壹下自己的腳,然後把量好的尺碼於在座位上。他急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帶那尺碼。他已經拿到鞋子,卻說:「我忘記帶尺碼來了。」又轉回家去取。等到他趕回來,集市已散,他終於沒有買到鞋。
有人問他說:「妳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試壹試鞋子的大小呀?」他回答說:「我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12、自相抵觸
楚國有個既賣盾又賣矛的人。(他)稱贊他自己(的盾)說:“我這盾牌的堅固,沒有東西能使它被刺穿。”(他)又稱贊他的矛說:“我這矛的銳利,對於任何東西沒有不能被它刺穿的。”有人說:“用妳的矛,去刺妳的盾牌,會如何?”這個賣東西的人不能夠回應了。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沒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時存在的。
13、守株待兔
宋國有個農夫種著幾畝地,他的地頭上有壹棵大樹。壹天,他在地裏幹活,忽然看見壹只兔子箭壹般地飛馳過來,撞在棵大樹上蹬蹬腿就死了。這個農夫跑過去把兔子撿起來,愉快地說:“這真是壹點勁沒費,白撿了個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壹頓了。”他拎著兔子壹邊回家了,第二天,他到地裏,也不幹活,只守著那棵大樹,等著兔子撞過來。結果,等了壹天什麽也沒等到。他卻不情願,從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樹下等著兔子來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裏的野草長得比莊稼都高了,連個兔子影也沒有再見到
14、懸梁刺骨
孫敬字文寶,非常喜歡學,早晚多不休息,等到晚上困了的時候,就用繩子把頭發系在梁上。後來成為當世大儒。
15、程門立雪
東漢時代,有壹位名叫魏昭的人,當他還在童年求學的時候,看到郭林宗,心想這是壹位難得的好老師,便對人說:“教念經書的老師是很容易請到的,但是要請到壹位能教人成為老師的人,就不容易找到了。”所以他就拜郭林宗為老師,而且派奴婢侍奉老師。但是郭林宗體弱多病,有壹次他要魏昭親自煮粥給他吃。當魏昭端著煮好的粥進來的時候,郭林宗便呵責他煮得不好,而魏昭就再煮壹次。這樣壹連三次,到了第四次,當魏昭再端粥來而又沒有不好的臉色時,郭林宗才笑著說:“我以前只看到妳的外表,今天終於看到妳的真心啦!”於是大喜,將畢生所學的都全部教給了魏昭,而魏昭也終成大器。
16、拔山舉鼎
項羽在少年時代不愛好讀書寫字,改學擊劍,也不肯好好學。叔父項梁很賭氣,項羽說:“學寫字只要能記記姓名就夠了。擊劍是對付個把人的,也不值得學,我要學習抵敵萬人的本事。”項梁於是教他兵法,他很愉快,但也只求略知大意,不肯認真鉆研。 據說,項羽二十二三歲時,身體魁梧,體力強壯,能把幾百斤重的鼎舉起來。
17、草木皆兵
秦王苻堅兵敗後逃跑,在逃跑過程中感覺壹草壹木多是追兵,疑神疑鬼,最終中箭而逃。
18、按圖索驥
秦國有個叫孫陽的人,擅長相馬。孫陽有個兒子,看了父親寫的《相馬經》,以為相馬很容易,就拿著這本書到處找好馬。但是他只會照書本去找,最終壹無所獲。
19、柳營試馬
西漢時期,由於諸侯勢力強大,中央政權不能有效把持諸侯,晁錯的削藩政策正式引發“七王之亂”,漢景帝命周亞夫出兵救梁。周亞夫柳營試馬,切斷叛軍後路,斷絕其糧草供給,使叛軍不戰自潰,周亞夫出兵乘勝追擊
20、聞雞起舞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蕩、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度,於是就奮發讀起書來。他普遍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於是就奮發讀起書來。他普遍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吸取了豐盛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度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司,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
您好,20個請自選,選我!\( ̄︶ ̄*\))
Ⅲ 寓言故事有:( )歷史故事有:( )三字成語有:( )
亡羊補復牢 拔苗助長 盲人摸象 此地無銀三制百兩 胸有成竹
居安思危
改過自新
鑿壁偷光
臥薪嘗膽
聞雞起舞
愚公移山
開卷有益
壹諾千金
鷸蚌相爭
孔融讓梨
賈人渡河
利令智昏
(1)葉公好龍
三顧茅廬 壹鼓作氣 指鹿為馬;濫竽充數;孟母三遷;掩耳盜鈴;屈原問天;按圖索驥,洛陽紙貴 請君入甕 邯鄲學步 毛遂自薦 完壁歸趙
退避三舍 臥薪嘗膽 破釜沈舟 唇亡齒寒 負荊請罪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步後塵 莫須有 破天荒 敲邊鼓 敲竹杠 殺風景 忘年交
眼中釘 執牛耳 馬前卒 安樂窩 東道主 惡作劇
耳邊風 口頭禪 父母官 馬後炮 壹溜煙
父子兵 門外漢 迷魂陣 無底洞 應聲蟲
Ⅳ 關於勵誌成語故事大全
1、聞雞起舞的成語故事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蕩、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
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司,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
後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壹誌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臥,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壹次,半夜裏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壹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幹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壹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故事出自《晉書 祖逖傳》。成語“聞雞起舞”,形容發奮有為,也比喻有誌之士,及時振作。
2、臥薪嘗膽成語故事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吳國和越國發生了戰爭。越國被吳國打敗,越國勾踐被夫差俘虜。後來,吳王夫差釋放了勾踐,讓他回到了越國國都會稽。勾踐在坐臥的地方吊了個苦膽,夜裏躺在柴草上,面對苦膽。每天吃飯時都嘗嘗苦膽。
總捫心自責:妳忘了會稽大敗之辱嗎?就這樣勾踐跟同甘***苦***同命運,經過十年發展生產,積聚力量,又經過十年練兵,終於在公元前473年打敗夫差,滅掉了吳國。
3、破釜沈舟成語故事
秦朝末年,各地人民紛紛舉行起義,反抗秦朝的暴虐統治。農民起義軍的領袖,最著名的是陳勝、吳廣,接著有項羽和劉邦。下面,講壹個項羽破釜沈舟的故事。有壹年,秦國的三十萬人馬包圍了趙國(那不是原來的那個趙國)的巨鹿(今河北省平鄉縣),趙王連夜向楚懷王(不是原來那個楚國的國王)求救。
楚懷王派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帶領二十萬人馬去救趙國。誰知宋義聽說秦軍勢力強大,走到半路就停了下來,不再前進。軍中沒有糧食,士兵用蔬菜和雜豆煮了當飯吃,他也不管,只顧自己舉行宴會,大吃大喝的。這壹下可把項羽的肺氣炸啦。他殺了宋義,自己當了“假上將軍”,帶著部隊去救趙國。
項羽先派出壹支部隊,切斷了秦軍運糧的道路;他親自率領主力過漳河,解救巨鹿。楚軍全部渡過漳河以後,項羽讓士兵們飽飽地吃了壹頓飯,每人再帶三天幹糧,然後傳下命令:把渡河的船(古代稱舟)鑿穿沈入河裏,把做飯用的鍋(古代稱釜)砸個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統統燒毀。這就叫破釜沈舟。
項羽用這辦法來表示他有進無退、壹定要奪取勝利的決心。楚軍士兵見主帥的決心這麽大,就誰也不打算再活著回去。在項羽親自指揮下,他們以壹當十,以十當百,拚死地向秦軍沖殺過去,經過連續九次沖鋒,把秦軍打得大敗。秦軍的幾個主將,有的被殺,有的當了俘虜,有的投了降。這壹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圍,而且把秦軍打得再也振作不起來,過兩年,秦朝就滅亡了。打這以後,項羽當上了真正的上將軍,其他許多支軍隊都歸他統帥和指揮,他的威名傳遍了天下。
4、投筆從戎的成語故事
班超是東漢壹個很有名氣的將軍,他從小就很用功,對未來也充滿了理想。有壹天,他正在抄寫文件的時候,寫著寫著,突然覺得很悶,忍不住站起來,丟下筆說:「大丈夫應該像傅介子、張騫那樣,在戰場上立下功勞,怎麽可以在這種抄抄寫寫的小事中浪費生命呢!」
傅介子和張騫兩個人,生在西漢,曾經出使西域,替西漢立下無數功勞。因此,班超決定學習傅介子、張騫,為國家奉獻自己。後來,他當上壹名軍官,在對匈奴的戰爭中,得到勝利。接著,他建議和西域各國來往,以便***同對付匈奴。朝廷采取他的建議,就派他帶著數十人出使西域。在西域的三十多年中,他靠著智慧和膽量,度過各式各樣的危機。
班超壹生總***到過五十多個國家,和這些國家保持和平,也同時宣揚了漢朝的國威。
5、愚公移山的成語故事
傳說古時候有兩座大山,壹座叫太行山,壹座叫王屋山。那裏的北山住著壹位老人名叫愚公,快90歲了。他每次出門,都因被這兩座大山阻隔,要繞很大的圈子,才能到南方去。
壹天,他把全家人召集起來,說:“我準備與妳們壹起,用畢生的精力來搬掉太行山和王屋山,修壹條通向南方的大道。妳們說好嗎!”
大家都表示贊成,但愚公的老伴提出了壹個問題:“我們大家的力量加起來,還不能搬移壹座小山,又怎能把太行、王屋兩座大山搬掉呢?再說,把那些挖出來的泥土和石塊放到哪裏去呢?”
討論下來大家認為,可以把挖出來的泥土和石塊扔到東方的海邊和北方最遠的地方。
第二天壹早,愚公帶著兒孫們開始挖山。雖然壹家人每天挖不了多少,但他們還是堅持挖。直到換季節的時候,才回家壹次。
有個名叫智叟的老人得知這件事後,特地來勸愚公說:“妳這樣做太不聰明了,憑妳這有限的精力,又怎能把這兩座山挖平呢?”愚公回答說:“妳這個人太頑固了,簡直無法開導,即使我死了,還有我的兒子在這裏。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孫子又生孩子,孩子又生兒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而山卻不會再增高,為什麽挖不平呢?”
當時山神見愚公他們挖山不止,便向上帝報告了這件事。上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動,派了兩個大力神下凡,把兩座山背走。從此,這裏不再有高山阻隔了。
Ⅳ 三字成語的三字成語相關故事
破天荒唐朝時期,荊州地區50多年沒有舉人到京城應考中過進士,因此被稱為“天荒”,直到唐宣宗時期,有壹個荊州舉人劉蛻中了進士,破了天荒。荊州魏國公崔鉉特地獎勵他70萬錢。劉蛻不受並回信說:“五十年來,自是人廢;壹千裏外,豈曰天荒。
眼中釘五代時期,後唐效節指揮使趙在禮起兵反後唐莊宗,擁立明宗,被任命為義成軍節度使,他濫用職權,欺壓民眾,經常搜刮民脂民膏。他率軍去攻打當時人們認為是眼中之釘的契丹,下令宋州百姓每人交1000錢的“拔釘費”,違者處死。
佼佼者東漢初年,赤眉軍首領樊崇得知光武帝劉秀不殺降將的消息後,就率領傀儡皇帝劉盆子及丞相徐宣等30多萬人前來投降,劉秀寬待他們,賞給他們飯菜吃,問他們是否真心投降,徐宣等表示真心歸順,劉秀認為他們是鐵中之鋼、人中佼佼者。
賤骨頭賈璉私自娶了尤二姐,王熙鳳將她接回榮國府,正準備想辦法來算計尤二姐時,賈赦將身邊丫頭秋桐賞給賈璉為妾。這秋桐眼中容不下尤二姐,到賈母那裏告狀,賈母沒有核實就感慨說:“鳳丫頭倒好意待他,他倒這樣爭鋒吃醋的。可是個賤骨頭。”
東道主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重回國執政,為報復鄭國與秦國聯合出兵伐鄭。鄭文公派燭之武去勸秦穆公退兵,說鄭國與秦國不相連,讓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道主去對付晉國,牽制晉國對秦國有好處。秦穆公認為有道理就立即撤軍。
莫須有南宋時期,嶽飛率領嶽家軍英勇抗擊金軍的侵略,所向披靡。金軍聞風喪膽,指使投誠的秦檜回南宋朝廷,離間嶽飛君臣的關系。嶽飛父子等被秦檜誣陷治罪,韓世忠心中不平,責問秦檜。秦檜說:“飛子雲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
孺子牛春秋時期,齊景公在空閑時為了引逗庶子荼玩樂,用嘴咬著繩子裝成牛讓荼牽著走,荼十分高興,又唱又跳的,壹時得意忘形,摔倒在地,齊景公咬得太緊,冷不防把他的幾顆牙齒給拉斷了。
大手筆東晉文人王珣從小才思敏捷,膽識過人,20歲時擔任大司馬桓溫的主簿。他經常是口若懸河,下筆成文。壹天晚上王珣做了壹個夢,夢中有人送給他壹支像椽子那樣大的筆,預感有大手筆的事情要做。第二天果然被叫去為晉孝武帝寫祭文。
壹字師元朝時期,薩天錫送濬天淵入朝,有“地濕厭聞天竺雨,月明來聽景陽鐘”之句,很多人都誇好,只有山東壹個老叟認為應將“聞”改為“看”,薩天錫問為什麽要這樣改,老叟說:“唐人有林下老僧來看雨。”薩天錫俯首拜他為“壹字師”。
黃粱夢從前有壹個窮困潦倒的書生盧生,在邯鄲壹個客店遇見道士呂翁。呂翁送他壹個枕頭,這時店主正開始做黃粱飯,盧生小睡壹會,在夢中他中進士做宰相娶美妻,兒孫滿堂,生活美滿。夢醒後,主人的黃粱飯都還沒做熟。
爛羊頭漢朝後期,宮廷內部腐敗,外戚與宦官的鬥爭壹直不斷,兩派為了拉攏自己的勢力,對外濫授官職,所授的官職名目繁多,小商人、廚子等紛紛穿繡面官服。百姓怨聲載道並編制歌謠:“竈上養,中郎將。爛羊胃,騎都尉。爛羊頭,關內侯。
應聲蟲傳說洛陽有壹個士人得了應聲病,剛壹說話喉嚨中應聲,就去問名醫張父仲,張父仲覺得奇怪,日夜思考終於想出壹個醫治辦法。立即取《本草綱目》讓他讀,他還是不停應聲,當看到他害怕的地方就不應了。於是張父仲立即配藥醫治,果然治好。
壹杯羹楚漢相爭時期,項羽擔心長期對峙下去對他不利,於是抓了劉邦的父親,揚言劉邦不投降就殺了他父親燉成肉羹吃,劉邦聽說後說我們兩人是結拜兄弟,我的父親也是妳的父親,如果殺了的話就分壹杯羹給他。項羽聽從項伯的勸告沒有動手殺人。
中山狼春秋時期,晉國大夫趙簡子在中山舉行狩獵,遇到壹只狼就拼命追趕。狼遇到東郭先生說:“先生能借妳的口袋讓我茍延殘喘躲壹會,躲過這場災難,我會報答妳的大恩的。”東郭先生幫助了狼。後來狼安全跳出布袋撲向東郭先生咬去。
馬生角戰國後期,秦國與燕國表面修好,互派王室的公子到對方國家去作人質。燕太子丹在秦國作人質,秦王嬴政對他十分無禮與蔑視。太子丹向秦王請求允許他回燕國,秦王說除非馬生角烏鴉白頭才成。太子丹逃回燕國,派荊軻去刺殺秦王。
敲門磚古代科舉考試,往往要考八股文,應考的人把八股文的套路練熟,以便在考場上應用。如果沒考中,就說“撞太歲”,冒險撞運氣;如果考中了,就把八股文的那壹套程式稱之“敲門磚”,進了門完全可以扔掉敲門的磚頭。
想當然公元203年,曹操同兒子曹丕率軍攻占袁紹的老巢鄴城,18歲的曹丕見23歲的袁尚妻子甄氏十分漂亮,就強占為夫人。孔融知道後就寫信給曹操,運用當年周武王把商紂王的寵妃妲己賞給周公的典故。曹操不解,孔融說他根據現在推想過去的。
Ⅵ 成語故事四字成語大全
畫蛇添足 望梅止渴
守株待兔 亡羊補牢
Ⅶ 兒童成語故事大全 四字成語大全
讓棗推梨
ràng zǎo tuī lí
解釋小兒推讓食物的典故。比喻兄弟友愛。
出專處《南史·王泰傳》:屬“年數歲時,祖母集諸孫侄,散棗栗於床。群兒競之,泰獨不取。”《後漢書·孔融傳》註引《融家傳》:“年四歲時,每與諸兄***食梨,融輒引小者。”
結構聯合式
用法聯合式;作定語、賓語;含褒義
近義詞讓梨推棗
例句《梁書·武陵王紀傳》:“兄肥弟瘦,無復相代之期;讓棗推梨,長罷歡愉之日。”
英譯offer dates and decline pears
成語故事南北朝時期,王泰幼年時,祖母給他們分棗子和栗子,他不去參與爭搶而是等他們拿完後自己再吃剩下的。漢朝時期的孔融4歲他與兄弟吃梨時,他從不挑大梨吃,而是把大梨讓給大人們吃,家人都誇他很懂事。
Ⅷ 成語故事大全30字三十篇
1、自相矛盾
有個人賣矛和盾。他說盾最堅固,又說矛最銳利。有個人問他用矛來戳盾會怎樣?他答不出來,古人稱其為自相矛盾。
2、樂不思蜀
三國時期,劉備占據蜀地,建立蜀國。他死後,兒子劉禪繼位,。劉禪昏庸無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後,蜀國就被魏所滅。劉禪投降後,魏王曹髦(máo)封他壹個食俸祿無實權的“安樂公”稱號,並將他遷居魏國京都許昌居住。在壹次宴會上,司馬昭當著劉禪的面故意部署表演蜀地的歌舞。劉禪隨從人員想到滅亡的故國,都非常難過,劉禪卻對司馬昭說:“此間樂,不思蜀。”他壹點兒也不想念蜀國。
3、臥薪嘗膽
話說吳國與越國打仗,吳王夫差戰敗,其後他每天睡在幹柴上,天天吃苦膽,最終以弱勝強,打敗了越王勾踐,這就是有名的臥薪嘗膽 。
Ⅸ 帶有三字的成語故事
三顧茅廬官渡大戰後,曹操打敗了劉備。劉備只得投靠劉表。
曹操為得到劉備的版謀士徐庶,就慌稱徐庶的母親病權了,讓徐庶立刻去許都。徐庶臨走時告訴劉備,隆中有個奇才叫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幫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第二天,劉備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去拜訪諸葛亮。誰知諸葛亮剛好出遊去了,書童也說不準什麽時候回來。劉備只好回去了。過了幾天,劉備和關羽。張飛冒著大雪又來到諸葛亮的家。劉備看見壹個青年正在讀書,急忙過去行禮。可那個青年是諸葛亮的弟弟。他告訴劉備,哥哥被朋友邀走了。劉備非常失望,只好留下壹封信,說渴望得到諸葛亮的幫助,平定天下。轉眼過了新年,劉備選了個好日子,有壹次來到隆中。這次,諸葛亮正好在睡覺。劉備讓關羽、張飛在門外等候,自己在臺階下靜靜地站著。過了很長時間,諸葛亮才醒來,劉備向他請教平定天下的辦法。諸葛亮給劉備分析了天下的形勢,說:“北讓曹操占天時,南讓孫權占地利,將軍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業,和曹、孫成三足鼎立之勢。”劉備壹聽,非常佩服,請求他相助。諸葛亮答應了。那年諸葛亮才2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