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飛蛾撲火,比喻自我毀滅。
【出處】《梁書至灌傳》:“飛蛾撲火,怎能自焚?”
誇父日復壹日:來自神話的成語
[解說]誇父拼命追趕太陽。比喻人有野心,也比喻不自量力。
【來源】山海經海外北經
這是中國最早的著名神話之壹。它講述了誇父追著太陽睡在豫園的故事。
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巨人誇父,是冥王侯迪的後裔,居住在北大荒成都的天山山脈。他耳朵裏有兩條黃蛇,手裏有兩條黃蛇,追著太陽跑。當他到達禹谷時,太陽即將落下,他感到口渴,就去喝黃河和渭河的水。河水被他抽幹後,他的口渴仍然沒有停止。他想喝北方大澤的水,但還沒到那裏,他就渴死了。誇父死時扔掉了他的手杖,手杖突然變成了壹片結滿鮮果的桃林,為後來追求光明的人解渴。
誇父的追日神話反映了古代人與自然競爭的精神。《山海經》記載了這個神話,說他“不自量力”,但晉代的陶謙卻稱贊“誇父大壽,是與日賽跑”。
誇父的童話主要見於《山海經》、《海外北經》和《野北經》。《列子·唐雯》在拐棍變桃林的細節上略有出入,說誇父“棄拐棍浸屍膏肉,生鄧林”。關於鄧林,據清代畢塬考證,鄧與陶隱關系密切,鄧林就是《山海經》中所說的“誇父之山,北方之桃林”的桃林。誇父,郝懿行稱秦山,與太華相連,在河南靈寶縣。仍有壹些地方的後代以“誇父”聞名,其中有許多與誇父追日有關的傳說。
嫦娥奔月:童話(多版本)
相傳後羿和嫦娥都是瑤族人。根據神話,在堯時期,十個太陽同時出現在天空,烤焦了土地,曬幹了莊稼。人們喘不過氣來,不省人事。由於天氣炎熱,壹些奇形怪狀的鳥獸也從幹涸的河湖和火紅的森林裏跑了出來,到處害人。
人間的災難驚動了天上的神,天帝長君命令善於射箭的後羿下凡,幫助姚擺脫人民的苦難。後羿帶著壹張紅弓,壹袋白箭和他美麗的妻子嫦娥來到人間。
後羿立即開始向太陽射擊。他從肩上取下紅弓,取出白箭,壹個個射向傲慢的孫。壹瞬間,十個太陽有九個被射了。只是因為姚認為留下壹個孫對百姓有用,才阻止後羿繼續射。這就是著名的後羿射日的故事。
但後羿的豐功偉績卻被其他神所嫉妒,紛紛去天帝那裏造謠中傷,以至於天帝最後疏遠了後羿,最後將他永遠地判到人間。被冤枉後,後羿和妻子嫦娥只好隱居,靠後羿打獵為生。
嫦娥是怎麽飛向月球的?古籍中有不同的版本。據《淮南子》記載,後羿很同情因其煩惱而被流放到人間的妻子,便去西王母那裏索要長生不老之藥,讓夫妻二人在人間永遠和睦相處。然而,嫦娥不習慣過貧窮的生活。當後羿不在家時,她偷走了所有的丹藥,逃到了月亮上。另壹種說法是屈原的《田文》(約340年前),說後羿後來背著嫦娥偷情,與河伯的妻子發生曖昧關系,引起嫦娥極大不滿,離開後羿去了天庭。嫦娥奔月之後,很快就後悔了。她想起了丈夫平時對她的好,想起了人間的溫暖。與月亮上的孤獨相比,她感到淒涼。
參考:/花好月圓/blog/item/4679540807 ABA 4910b7b 824 f . html
嫦娥奔月是壹個古老的神話。嫦娥,又名嫦娥,是神射手後羿的妻子。《朱南子·明蘭訓》:“我把長生不老藥請到西王母那裏,被姮娥偷到月亮上去了,所以感到失望和失落,無法繼續下去。”誘高;“姮娥,夷妻;伊把長生不老藥請給西王母,西王母不吃。姮娥偷了去得了仙人,跑到月中做了月精。”《初學之書》引用了古版《朱南子》,在“姮娥偷跑月”這句話下面,還有“托月,為蟾,乃為月精”12個字,此版去掉了。姮娥就是《山海經·黃達·Xi經》中記載的“月十二日生”的嫦娥。古音讀為E,逐漸演變為奔月的嫦娥。《文選》中有兩個註釋引用了《歸藏》,都是說嫦娥吃了長生不老藥去了月球。知嫦娥的神話自古流傳,並非始於《準南子》。《準南方偉大謊言集》引莊繼雲:“姮娥,諸書不變,惟譯林壹家,文選引此為不變。準南王宜慎恒,不宜恒。他懷疑譯林也是真的。”漢文帝保持他的名字不變,所以他知道姮娥是壹個不變的飛蛾,不變就是不變的意思。《解集》還引用洪的話說:“文字無字,為後人所作。”
民間傳說略有不同。壹般來說,嫦娥吃了丈夫向西王母乞求的長生不老藥,飛到了月宮。而瓊玉,高處不勝寒,而所謂“嫦娥應悔偷仙丹,而青天暗夜心”正是她弧寂情懷的寫照。嫦娥向丈夫吐露了自己的悔恨,說:“我平時是下不來了,可是明天就是滿月了。妳用面粉做藥丸,圓圓的像滿月,放在屋子西北,然後不斷叫我的名字。到了午夜,我就可以回家了。”第二天,按妻子說的做,然後嫦娥的果實從月中飛起,夫妻團聚。這也是中秋節給嫦娥做月餅的習俗。表現這壹情節的嫦娥圖,是表達了世人對大團圓、幸福生活的向往。
參考:/% D3 % a3 % C3 % B7/blog/item/79 BF 86 ced 50 c 350293457 e 52 .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