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珠彈雀的近義詞是“得不償失”,成語介紹如下:
壹、成語簡介:
1、得不償失是壹個成語,最早出自於先秦墨子《墨子非攻》得不償失指所得的利益抵償不了所受的損失。主謂式結構,含貶義,在句中壹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2、先秦墨子《墨子非攻》計其所得,反不如所喪者之多。宋蘇軾《和子由除日見寄》感時嗟事變,所得不償失。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得不償失”。
二、成語故事:
蘇轍字子由,壹字同叔,蘇軾之弟,自號潁濱遺老,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學家。嘉祐六年八月,蘇轍參加殿試,當時宋仁宗已五十二歲,蘇轍想他或許對政事感到疲倦,所以盡力講政事得失,而對宮禁朝廷之事,議論尤為激切。
策問試卷送上後,蘇轍自認為壹定被黜落,覆考官司馬光將其置於第三等,初考官胡宿不同意。司馬光與範鎮商議後將其置於第四等,三司使蔡襄也力爭。但是胡宿認為蘇轍對仁宗不恭,堅持要求黜落他。
宰相也要求將其黜落,仁宗說用直言來得人,而因直言拋棄他,天下人會怎麽說我呢?宰相不得已,把他列入下等,不久後蘇轍被任命為試秘書省校書郎,充任商州軍事推官,其父蘇洵當時正在京城奉命修《禮書》,蘇轍便要求在京城侍養父親獲朝廷準許,而蘇軾則是出任簽書鳳翔判官。
蘇軾在和蘇轍的詩《和子由除日見寄》中便感嘆道,往事今何追,忽若箭已釋,感時嗟事變,所得不償失。
三、成語寓意:
人們往往看到壹點點的好處,就容易迷失方向,不辭辛勞地去忙碌追逐,到最後竟然發現都是壹些芝麻綠豆的利益,甚至是受騙上當的計謀,而當悵然若失的時候,自己原本擁有的東西可能已經不在,自己本應該要做的事情也被耽擱地沒有著手。
成語告訴人們,做事情的時候應該先認真考慮壹下,權衡利益,分清輕重,不要因為壹點細小的利益而損失掉大的財富,更不要因為壹點瑣碎的事情而影響到重要大事宜,造成得不償失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