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蔡人物簡介

蔡人物簡介

蔡王斌

中國三大節日之壹的梅州媽祖廟會總導演。蔡主編的《媽祖信仰習俗》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蔡主編的《泉港北關》、《泉州十調》作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出版,統稱為《泉州北關》。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國家級音樂家,二胡演奏家,文物和自然歷史鑒賞家,民族舞蹈收藏家。

中文名:蔡

別名:普威

國籍:中國。

出生地:福建莆田

出生日期:1939

死亡日期:2007年

職業:導演

代表作:媽祖祭

角色的生活

蔡,筆名溥瑋。1939-2007,福建莆田人。曾任泉州群眾藝術館、莆田群眾藝術館副館長,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2009年,由蔡導演的媽祖信仰習俗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媽祖廟會也成為中國三大節日之壹。2006年,蔡編著的《泉港北關》、《泉州十調》於2006年被公布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統稱“泉州北關”。

主要成就

中國三大節慶之壹的梅州媽祖廟會,由蔡主編創作的以媽祖信仰為主要內容,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00年,為了紀念媽祖誕生1040周年,在湄洲島舉行了隆重的儀式。正因如此,蔡多次深入湄洲島采風,考察武漢重建黃鶴樓、曾侯乙墓編鐘,創造性地引入媽祖祭。最後,總導演蔡指導並設計了壹個壯觀的皇家古樂現場再現。新華網記者采訪了祭祀大典的總導演蔡,解釋了其中的玄機:樂師坐在編鐘、鼓、七弦琴、豎琴等復古樂器前不演奏,而是用來“表演”的,因為很多樂器和演奏方法已經失傳,只能用現代合成音樂來代替;但是,樂手們壹點也不“亂”。都是依“宮”字而坐,是皇家古樂現場的還原和再現。

2000年4月29日,由蔡導演的紀念媽祖誕辰1040周年媽祖廟會在第三屆梅州媽祖文化旅遊節上隆重舉行。此次活動規模空前,安排周密,震撼力極強。此後,梅州媽祖廟祭的節目和內容基本定型,每年都舉行春秋祭,並在香港、澳門、臺灣省、金門等地舉行示範儀式,在國內外產生了較大影響。2006年5月20日,2000版梅州媽祖廟會被國務院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9年9月30日,以該版本為主要內容的媽祖信仰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此後,臺灣省立國立大學、莆田學院等媽祖信仰習俗的高校圖書館,陸續放上蔡編導的《湄洲祖廟節:莆田音樂風光叢書》;福建媽祖文化旅遊節文藝集錦/主編兼導演蔡:福建音像出版社,

2.紀念媽祖誕生1040周年——梅州祠堂祭後的感言

采訪

壹、名字的由來

蔡自幼被蔡家收養。蔡的生父起初喜歡生更多的男孩。所以第壹個生了個兒子,全家人都高興,就是四角數字00開頭取的字,取名光明,光明下面還有幾個字。意思是東方亮了。有多少人?老二也是男孩,就給它取名叫亭子。亭子下面是壹個T字,意思是加更多的字。第三個孩子叫郝,郝下面是貘,家裏小豬比較多。在貧窮的舊社會,三個男孩怎麽可能買下壹個家庭?結果又來了壹個男生,叫高。高下有壹嘴。看,還有壹個可以吃。沒想到第五個人又出現了,於是取名恒。就是這樣。停下來。於是,作為壹個額外的吃東西的老四(名叫高),他在十幾歲的時候就把它送給了蔡家,取名蔡。其實名字是老師起的。老師反復灌輸不要忘記三個人:養父母和生母。養父母是蔡姓和姓,林是他的生母姓。三個人都忘不了,於是加了三個撇號,名字就出來了,蔡王斌。

第二,學業挫折

以前能這麽註重名字的,基本都屬於書香門第類型。事實上,的確如此。受傳統知識分子家庭的影響,蔡在高中時就開始嶄露頭角。讀書好,體育好,音樂更好。那時候,莆田市壹旦有娛樂活動,妳壹定會看到他的影子。舞龍舞獅,十音八樂,肯定有他的份。高考,第壹年,蔡想在數學和物理上建設祖國,於是報考了理科大學,成績優異,以為可以上大學。然而,蔡對學校不錄取的建議感到失望。高考第二年,蔡報考了體育學院,也是品學兼優。但學校還是建議不收。第三年,蔡考上了音樂學院,心想,這次我總可以做到吧。但依然是不接受的建議,讓他在名單上默默無聞。蔡,壹個年輕人,意識到壹定是哪裏出了問題。於是咨詢了學校的教務處主任,得知養父是舊社會校長,家庭成分太高,上不了大學。教務處主任建議,建設祖國是第壹位的,家庭背景不好不代表個人不能追求進步。在莆田偏遠的日南島教書是壹個非常好的選擇,而日南島缺少教中文的老師。蔡的第壹份工作是在南日島小學當語文老師。

第三,另謀出路

經過1年的教書生涯,蔡日夜煎熬。這根本不是我需要的生活。我內心的渴望是什麽?上不了大學,還要教書嗎?經過1年的苦思冥想,倔強的蔡毅然辭去教職,從島出發,回到莆田。他願意成為壹名光榮的工人階級,來自行車店拜師學藝,練就壹身本領,學修自行車。然而,養父發現了這個叛逆的孩子,不無擔憂地對他說:“兒子,妳這麽不聽話,會連累全家的!”"

蔡很痛苦。莆田呆不下去了,我去。沒有錢,抱著兩個饅頭,向著閩南方向出發,走到哪裏都無路可走。就壹路找工作,掙點飯吃,困了,主人家有個遮風擋雨的地方,就住壹夜。如果沒地方住,就找個角落過夜。即使條件如此艱苦,年輕的蔡總會找壹個水源,把自己洗幹凈,認真思考自己內心真正需要的是什麽。

壹天,蔡路過晉江地區的僑鄉戲班。這是壹個新組建的歌劇團,壹些樂手正在擺弄二胡、長笛等樂器。很久沒有演奏樂器的蔡突然激動起來。於是蔡王斌進去問:“我也可以拉二胡嗎?”劇團剛組建,缺人。其實有人撞了槍,於是戲班的工作人員把二胡送給了蔡。很快,優美的旋律就出來了。壹開始是跳馬,後來是豫北歌謠,三門峽幻想曲,新歌從蔡的指尖流淌出來。當時能打豫北,三門峽,已經是很大的成就了。秀完技藝,下壹首是《二泉映月》,苦澀的感情在音樂中洶湧而出。就這樣,蔡成了晉江劇團的壹員。不久,年輕的蔡不僅在技藝上嶄露頭角,而且表現出高超的協調和管理能力。最後成為了樂隊的團長,副團長,歌劇團長。

第四,生活的積累

不久後,泉州藝術學校成立。蔡被調到泉州藝校任校長。那是壹段瘋狂的時光。很多家境貧寒的藝人沒有辦法進入大學。蔡當上校長後,做的第壹件事就是開班。不管年齡多大,只要有能力,都會招。因此,這個班裏的許多人都比校長蔡年紀大。我父親,在那個年代,用這種方式解決了很多人的文憑問題,也解決了戶口和吃飯的問題。這些問題在當時都不是小事。

在蔡之子蔡定南的印象中,有幾件事是很深刻的。

“第壹件事是,上世紀80年代初,我父親升任泉州美術館副館長。有壹次,泉州的王定南和丁聰隨父親到莆田出差。順便來我家。王定南看到我家漏縫裏的磚被坑了,就用壹句成語來考驗我:滴水穿石。我當場答不上來。當我揭開謎底的時候,我突然意識到我是幸福的,突然意識到我是被嘲諷的。我爭辯說,磚頭不是石頭,更何況滴水穿石。長大後才知道,事發後父親增加了業余工作任務,工資也多了。更有甚者,很多同學送了很多字畫給我父親。”談及此事,蔡定南泣不成聲,但很快,他又講了第二個故事。

“說起字畫,我會想到第二件事,就是我們老房子裏的壹副對聯,很有意思。不是“迎春收福”之類的詞,而是“大漠孤直,黃河套日元”。這些詞簡單而蒼勁,非常優美。小時候經常茫然地盯著門聯,想象著如何用筆墨寫下如此有意境的字體。後來我意識到這是我父親的壹個學生寫來的信。這個學生很有名,就是書法家林健普先生。現在想來,應該是我當藝校校長時考上的學生。”

正是在那個時候,蔡接觸了壹大批民間藝人,保護了壹大批人,深入接觸了民間音樂,完成了人生的積累。

五、民間音樂的挖掘與沈澱

大約84年前,蔡到北京搶救發掘民間“七星燈”節目,參加北京演出,獲壹等獎。蔡定南說:“我的印象是父親中了獎金,所以我人生第壹次放了煙花。後來父親經常說起泉港地區有壹個北管的存在。我不知道具體是什麽,但我發現經常不在家的父親不再像以前那樣陪我們玩了,而是通宵看書,偶爾還會拍桌子,哼哼唧唧。”

當我們查詢蔡的作品時,才知道在1989年,他編了壹本《泉港北關》,現代很多關於北關音樂的著作都會把蔡的這篇文章列為參考。

“2006年,父親生病期間,有人給我打電話說,《泉港北管》和《泉州十調》被公布為“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統稱為《泉州北管》。我跟父親說,父親只是笑笑,沒把這個當重要的事。”

蔡並沒有把全州北管作為壹項很重要的工作,因為他在1999退休後做了壹項更重要的工作。

第六,與媽祖結緣

2000年,湄洲島祖廟管委會的林金榜找上門來,請蔡為媽祖紀念堂增色。“那幾天,父親每天晚上查閱大量資料,工作到深夜。不久,他突然離開了家。在湄洲島采風壹周。回家的時候總會有材料的大照片,然後就呆在家裏繼續寫。”蔡定南回憶這幾天,總覺得退休的父親比在任時還要忙。

蔡在文章中說:《史記·禮記》是這樣寫的:“觀三代之得失。”可見古人並不拘泥於古代,強調行禮合乎人情,合乎人性。

正是為了尊古不尊泥,蔡到了武漢,仔細研究了曾軼墓及其編鐘的布置,考察了黃鶴樓的重建過程。以此來紀念媽祖誕生1040周年,舉行蔡導演的媽祖廟會。此後,蔡多次應邀到香港、澳門、臺灣省、金門等地進行演示儀式,在國內外產生了很大影響。最終,梅州媽祖廟會成為國務院首批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而作為梅州媽祖廟會主要內容的這壹版媽祖信仰習俗,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七、蔡之外的音樂

”父親是認真的。當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我們害怕他。但奇怪的是,我們雖然害怕他,卻喜歡粘著他。而且,在我的記憶中,父親從來沒有打過我們。”蔡之子蔡定南這樣回憶道。“我叔叔既誠實又勤奮。跟我們這些晚輩在壹起,絕對是和藹可親,酒量好,膽子大!”蔡的侄子和戴這樣描述。在蔡的同事眼中,卻是另壹番景象。“蔡口才很好。能夠壹句話說出問題的關鍵,大家都服氣,也會很樂意接受批評。”“蔡是壹個很有分量的領袖。他的主演基本都會在莆田出來,沒有人會推三阻四。大家都買他的賬,老前輩,有號召力,好人!”

梅州廟會後的重疊

————原文:蔡易如反掌

梅州祠堂大型節慶活動已成功舉辦兩屆。今年恰逢媽祖誕辰1040周年,2000年福建媽祖文化旅遊節也將在媽祖誕辰期間舉行。莆田市委市政府決定委托市文化局組成專家組,負責本屆文化旅遊節的重點項目——媽祖節的設計和組織工作。要求做出影響,力求實效,做出壹個媽祖信眾和非媽祖信眾、官民都能過的節日。要求與歌舞結合,更具藝術性。只剩兩個月了,出價這麽高真的很難。自從鴨子被趕下貨架,我們就不得不掙紮。好在姜維春和周長福壹直跟著上課,壹直為節日做墨,讓我的心都跳到嗓子眼了。

在儀式設計之初,就有不少好心人向我們建議:媽祖信仰和媽祖文化覆蓋面如此之廣,內涵如此之豐富,媽祖儀式必須規範化,甚至要求成為未來儀式的藍本和範本。

祭祀儀式的標準是我們力所不及的,古人似乎並不苛求。《史記·禮記》是這樣寫的:“看三代得失。是知人情,依人性而制禮、制器的本源。”可見古人並不拘泥於古代,強調行禮合乎人情,合乎人性。他們有很好的理論依據:“天道廣闊,地道廣闊,人性有備。天道雖廣,不用人之法,天道不可顯。隧道雖寬,但不用人,是無法實現的。惟能人治者,萬物之變,興廢萬物者,自此也。”可見我們的祖先非常重視人的本體作用。如果用現代語言描述,是不是可以說天、地、人三才,人是中心。只有人類才能憑借天地自然規律,讓萬物為人類服務。這其中,有變化,任何時候都要在繁榮與浪費之間做出選擇。所以我們的結論是,古人允許它因時、因地、因人而異。

誠然,不忘過去不是自我否定和否定前人。相反,壹切好的做法和有益的經驗都應該認真研究和借鑒。基於這些認識,我們仔細考察了歷史上的媽祖祭祀。看了前兩個節的視頻資料,確定94節是基本框架,做了必要的補充。在藝術節的總體框架和指導思想基本確立後,我們進入了活動各部分的具體設計,擬定了藝術節議程的時間表(附後)。內容如下:

祭壇的背景。媽祖題:“天上聖母,無限袁俊。”爵位不能再高了,可見媽祖的功德可與歷史上的天德相提並論。我們以祭天的最高形式設立祭壇,這是可以理解的。《李周秋官四口》載:“諸侯若合,則三成壇。”郝大通的《太古集》(第三卷)有三個人才像三個祭壇。上壇是圓的,法界天庭,中壇是八出,像人,下壇是方的,身地。所以我們決定建立壹個祭祀的祭壇。負責祭壇設計的薛先生根據祠堂原有建築群的布局,在鐘鼓樓前的平臺上修建了壹座三級祭壇。下層為正方形,直徑8米,高0.4米。中層為八角形,直徑6.6米,高0.4米,配有仿漢白玉欄桿,東南西北四門可通壇;上層為圓形,直徑5米,高0.3米。三壇體系體現了中國古代三才的哲學理念。因為祭壇是露天的,所以把視線從禦門打開到朝天閣中軸線。藝術節的場地擴大了,層次也更熱鬧了。舞池、演奏臺、單筆、祭壇、鐘鼓樓、正殿、朝天閣壹個接壹個高架起來,都出現在信徒和觀眾的面前,讓人感覺浩瀚壯闊,仿佛直接置身天空。氣勢更加雄偉,增強了節日活動的莊嚴氣氛。

音樂創作。為了多方面豐富節日音樂的表現力,歌頌媽祖高天之德,突出媽祖故裏的地方特色,滿足現代人的欣賞要求,作為作曲家的李尚清先生大膽運用七音莆仙戲音樂《過山虎》進行發展變化。其中有節奏和節拍的放松、壓縮、變奏和重組;還有音色與聲區的對比、重疊、交織、追逐。特別是每次奉獻的結尾樂句總是回復到(73276 | 5-| 73276 | 1-‖),形成了壹個純四度上升五度下降的倒影,統壹了壹宮三祭。在伴奏方面,除了使用八音外,還加入了地方樂器。改革了琴(紮琴)、和赤胡,豐富了樂隊的音色。有人說中國古樂是五聲音階,其實是偏見。《淮南子·田字訓》中的“和”“妙”是“變宮”“變征”,是七個聲調。古代三分盈虧法有十二法,但當時的標準是十二個不完全相等的半音。明代法家朱載相經過精確計算,創立了十二平均律。但巴赫直到西方18世紀才真正付諸實踐。據記載,中國南宋時期的音樂家姜白石(姜夔)創作歌曲,他還喜歡使用改變半音、改變新聲音和五六度跳躍等技巧。

至於“和”,不是舶來品,中國古代就有。古樂府回應了壹些常用的虛聲;唐代支竹和蔡練子的歌詞在句中或句尾交替出現,宋代管弦樂中的“繞音”都是和聲技法,但都簡單不成熟。我現在在祭祀音樂中使用簡單的民族和聲,完全是古代體系的延續。本土樂器的運用更是無可挑剔,我們是基於強調媽祖故鄉的民間特色來考慮的。此外,胡琴在宋朝已經被國有化(漢族)。沈括的《孟茜碧潭》“馬尾胡琴隨漢車”,到了元代,胡琴清岸已經是“滾頸龍頭”(見《國樂概論》)。我們的補充開發不僅是允許的,而且是必要的。不然怎麽能說是莆田的祠堂節呢?

“大樂希聲”和“大禮必易”是相對的。孔子聽到邵身上的“稀有之音”,就稱贊他“和而不同”,反對“好色“、”執念“、”煩“、”狂妄”。在電子數字時代社會發展的今天,對於多體大音量的電子聲樂、交響樂、爵士樂,我們這種大調式的“三貢獻音樂”,通過音色和音區對比少量的民族和聲,可以稱之為“稀有音”和“易曲”。

音樂和舞蹈設計。1994年,樂舞《巴蜀舞》全部由女性擔任。這次加入了男舞者,舞蹈隊64人,男女各半。男舞者善抓翟,翟有羽色婀娜之譽,顯示陽剛之氣;女舞者手持戲曲,戲曲傳說是石喻樂舞《大俠》的伴奏樂器。舞蹈總是模仿壹只蟑螂在玩耍的形狀,表現出女性美。樂舞剛柔並濟,歌頌媽祖的武德。

為了營造媽祖降臨的神秘色彩,我們在迎接神的時候,讓觀眾伴著神聖的歌聲高喊“歡迎神”,仿佛在天空中回蕩。祭壇上的煙升起,彌漫在空氣中。八位仙女從正殿高處緩緩下來,將鮮花灑滿全場。然後消失在煙霧中。以此為序,正式的祭祀活動開始了。

節日的重點除了按宗教儀式進行實際的祭祀、供奉、供奉、贊美、許願、燒香、跪拜外,還有樂舞“三祭舞”。編舞余琴女士真是絞盡腦汁。既要考慮保持祭祀的莊重,又要考慮藝術性和可視性;考慮音樂舞蹈本體的獨立性;還應考慮與實際祭祀活動相結合。經過慎重討論,我們決定讓“三祭舞”的基本舞貫穿始終,即男舞者雙手抱頭,女舞者蹲在壹邊,正面吹杯。結合莆仙戲的“車肩”和“蝴蝶步”,保證舞蹈風格的統壹和鮮明的地方特色。

為了使樂舞與祭祀融為壹體,我們讓斯雙手戴著祭祀盤,進入舞蹈隊。跳舞的人圍著供品跳舞。之後,在舞蹈隊的簇擁下,冉冉走上聖壇,由首席牧師親自主持奉獻儀式。這就克服了祭祀和舞者自舞的缺點,真正做到了舞蹈與奉獻的融合。

此外,我們還確定了三弦舞各自的基調和基本創意。首祭(海平面的喜悅)以寬廣深情的四拍和虔誠的外在形式與內心感受,贊美媽祖的到來為“八神太平,各方歸德”;亞仙(和平的喜悅)以優美歡快的三拍和活潑抒情的舞步,演唱了關於人民富裕富裕的和平幸福生活的歌曲《南風訓Xi》;最後的獻詞(仙平之樂)是壹段熱烈壯闊的四拍男女混合演唱。舞蹈演員將李生和祭品舉得高高的。緩步前往單筆,祈求“停下來的女神”保佑九州,將音樂和舞蹈推向高潮。最後給所有的神都來了壹個跪三叩九的大禮,為了儀式。

腌書的設置和排練。“鹵以甲為主,故防敵甲有吳部之時,而諸書皆以時代為導,故稱鹵書耳。按漢朝的說法,皇後、妃子、王子、王公大臣都有鹵書。(見《辭海詞典》)鹵書基本上是以1994年的標準為基礎的。分別是:掃地旗(2面)、護送大金(2面)、警示牌(各1)、題簽(1對)、升龍旗(1對)、牛角(4)、金瓜、金杯。負責鹵書彩排的何麗仙女士,每天帶領儀仗隊在烈日下認真表演,以達到儀仗隊儀式的威嚴和儀仗隊儀容的嚴肅。行軍角度整齊統壹,走姿準確有力。不知道何女士付出了多少心血,隊員們付出了多少血汗!在預祭期間,當旗、燈、竈、司引導主祭並伴隨祭祀向媽祖聖書致敬,並在日月扇、九曲黃傘的保護下,所有在場的觀眾都被祭祀現場周圍的司儀和禮儀人員的莊嚴氣氛所打動。真正做到“鹵者甲,所以禦敵。”

媽祖1040周年慶的儀式已經公布,但媽祖的傳統文化精神在不斷深化和拓展。在歷史上,正是媽祖傳統文化精神凝聚了廣大信眾,成為抗災救民、抗海難、助戰破夷、降魔降怪的精神支柱和無窮力量。媽祖崇高的天道觀促使儒、釋、道三教將這壹民間信仰納入各自的宗教體系。所謂的“通靈賢女”,所謂的“普陀大法師千億化身”,所謂的“窺井獲符”,以及歷代的褒封,都對媽祖信仰和媽祖文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今天,臺灣省同胞和海外僑胞真誠信仰媽祖,講述媽祖扶貧的美麗故事,無疑傳遞了我們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我們舉辦節日,無疑對溝通兩岸同胞和海外僑胞的思想感情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為媽祖信仰和媽祖文化增添了新的時代氣息。我們說:媽祖是海峽的和平女神,是世界的和平女神。

2000.05.26

梅州祠堂祭祀儀式壹覽表

原文:蔡2000.4

序列號1贊唱白(5 ')

各類人員活動的內容和要求

1.神壇上的媽祖像擺放穩定,龍案的桌子擺放清晰,香案、祭祀器皿、供品等壹切準備就緒(祠堂董事會負責,以上物品要在儀式彩排前壹天準備好)。

2、各類人員在犧牲前全部準備就緒,並提前在指定地點等候(犧牲)。

3.鐘鼓樓上,三面嚴鼓,金鐘齊鳴,每關從寬到緊打三十六下。

4.隨著鐘聲和鼓聲,帶領斯(65,438+06人)組成四人縱隊,65,438+04號手從禦門到陛下丹形成壹條橫線,和斯站在指定的位置上,然後登上單筆的祭壇。矛手回轉身,迅速跑回禦門到指定矛位準備鳴禮炮。

(點火位置應單獨確定)

音樂

2號湄洲祖廟紀念媽祖誕生1040周年!

(10′)

1.炮手要在指定位置鳴矛81四門(要求清晰達到81的環數)。

2.儀仗隊按照《祭祀活動方位圖》標註的順序依次從山門向祭壇行進,登上單筆後依次站在祭壇和單筆兩側。

3.樂聖和葛生在盛輝的帶領下,以四人縱隊向丹陛下行進,進入左右兩側的樂池(樂池)。

4.舞蹈演員在節日學生的帶領下到達丹湧(舞臺),排成壹個8×8的正方形散開站好。

5.易維四人壹列行進,進了禦門後,壹字列成兩路,站在丹(舞池)兩邊。

6、贊美從禦門引主祭,伴祭入中壇,下壇拜立。

7.其中壹名禮生帶領祭祀的人從左相殿進入祭壇肅立默哀。

(註:以上七項均在童贊宣布“節日開始”後同時進行)

宣布“節日開始”後,鑼鼓喧天,鞭炮齊鳴:

儀仗隊行進中,大鑼兩緊兩寬地連續敲打;喇叭震天響,大吹繼續吹(可以用莆仙戲的《打通》音樂)。直到所有祭祀人員到位,以上噪音才會停止。

序號3:贊美和歌唱各類人員的活動並要求音樂

遇見上帝!

李生、宋勝喊道。

“遇見上帝!”

(2′)

1,李生和宋勝接上贊白,高呼“迎神!”

2.全場觀眾仰望天空,沿著視線分開雙手高呼“歡迎上帝!”隨著音樂和祭壇上的煙霧,所有的目光從上到下都聚焦在祭壇上的媽祖雕像上(仿佛聖靈從天而降)。然後放下妳的手。八個仙女提著花籃悠閑地從正殿高處走下來,繞場壹圈,撒滿鮮花,然後消失在煙霧中。

3.惠生舉旗使樂,歌手唱。

4.65,438+0-4法會學員點了香,給司祭長、隨行司祭、朝拜者每人發了65,438+0支。祭司長接過香來,把額頭擡起來,稍微放下來,舉在胸前。

音樂:彈唱《遇見上帝》的樂章。

序號4喝絲!

看消息!

跪下!臥倒,再臥倒,臥倒三次!提升/開始/起來/也許/姓氏/興趣

(2′)

65438+

2.牧師給了壹杯酒。

3、牧師等用贊美口令行三叩禮。

序號5:首發式演奏平海音樂

(3′33′′)

1.推薦牧師洗洗手間,四個人洗(兩個人洗碗,1個人洗毛巾)。牧師復位了。

2.學生們舉起橫幅,讓音樂家演奏音樂,歌手唱歌,學生們舉起球,讓舞者跳舞。從丹陛下手裏接了壹些禮儀菜,其余的禮儀生圍著他們或舞或跳,形成壹幅虔誠而活躍的動態畫面,在主祭上接受封號。

3.牧師收到騎士的貢品後,交給儀式生備箱。

4.舞者是天生的,也是完成的。

5.所有人都要舉手鞠躬或磕頭三次。

音樂奏出“平海”的樂章

序號6:贊美和歌唱各類人員的活動和音樂要求

行獻亞之禮!演奏和平的音樂

(4′)

活動和以前壹樣,舞蹈要求變了,節奏略快。第二,獻壽桃。

播放“和平”。

7號線最終奉獻!放鹹平的音樂

(4′)

像以前壹樣,音樂和舞蹈需要巨大的動力和強烈的贊美氣氛。儀仗隊標題旗的位置移到了儀式的高潮。

三祭,壽面。

彈唱先平的樂章。

序號8燒信燒絲!送神!(三跪九叩),跪!磕頭再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