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歷史的傳承:我們今天說的成語,大部分都是從浩如煙海的古籍中傳承下來的。具體有四個來源:壹是寓言,二是神話傳說,三是史實,四是作品中的名言。
寓言故事:朝三暮四,螳螂捕蟬,葉公是壹條龍...
神話與傳說:誇父對太陽和世外桃源的追求...
史實:完好無損的回到趙,負荊請罪,破釜沈舟,舍己為人,做壹個菜鳥...
作品中的名言:刨根問底——蘇東坡《後赤壁賦》:“江河有聲,千尺有定。山高月小,水來土掩。”;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轉化。
二、新成語的創造:語言中的詞匯壹直是為交際服務的,所以必然會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當原有的成語不能滿足社會交際的需要時,就會產生新的成語。這裏的“新”是相對於從古漢語中繼承下來的成語而言的,與“新造詞”中的“新”並不完全相同。如:趁熱打鐵,壹窮二白,求同存異,另起爐竈...
三、外來語的借用:詞匯的借用是語言中的普遍現象,尤其是在開放的社會中。從漢語的角度來看,常用詞的借用比較普遍,成語的借用則少得多。這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壹是成語的民族特色比較強,成語的翻譯不能直接按照“源成語”的字面意思進行,給成語的借用帶來不便;第二,受詞匯系統的制約,雖然有些源習語可能會被翻譯,但漢語中有現成的表達方式來表達同樣的意思。後壹種情況,即使是借用,人們也有不同的看法。比如壹石二鳥,源於英文單詞壹石二鳥;我深深地浸在沙子裏,不可思議,壹塵不染...我是從佛經裏借來的,我們現在根本感覺不到。
希望這個回答對妳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