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飽私囊的意思及故事如下:
1、含義:經手錢物和有權的人,利用工作之便將自己的腰包裝得滿滿的。
中飽私囊,漢語成語,拼音:zhōng bǎo sī náng
最早出自於戰國·韓非子《韓非子·外儲說右下》:“薄疑謂趙簡主曰:‘君之國中飽,’ 簡主欣然而喜曰:‘何如焉?’對:‘府庫空虛於上,百姓貧餓於下,然而奸佞富矣’”。
2、故事
趙簡子,即趙鞅,春秋末年晉國的正卿。
趙簡子的青少年時代處於晉平昭公年間,當時,晉國內政局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壹些原來地位顯赫的舊貴族正在退出歷史舞臺,逐漸被趙、韓、魏、智、範、中行六家取代,形成異姓大夫專權的局面。
六卿相互之間圍繞晉國統治大權和土地也展開了激烈的明爭暗鬥,矛盾十分尖銳。在這場角逐中,趙氏家族曾壹度淩駕於眾卿之上,但自“下宮之難”後壹蹶不振, 直到趙簡子父景叔時,其勢力仍不及範氏、中行氏,這種局面延續到趙簡子執政初期。
年僅二十多歲的趙簡子執政以後,在復興趙氏宗室的責任感的驅使下,勵精圖治,終於使趙氏東山再起。趙簡子執掌晉國朝政大權後,勤政愛民,體諒百姓疾苦,壹心把國家治理得更好。但是趙簡子卻不善於約束手下官員,他們經常借著各種機會搜刮百姓。
有壹年,國家財政吃緊,趙簡子派稅官去收賦稅,這可是個大撈壹筆的好機會, 但是在臨行前,稅官還是假惺惺地來問趙簡子說:“請您指示壹下, 這次收稅的稅率是多少?”
那時候,國家收稅沒有固定的稅率,收多收少應當是和當年的收成成比例。
趙簡子考慮到國家的實際困難與人民的生活情況,就回答道:“別太多也別太少,還是不輕不重最好。稅收重了,國家富了,但老百姓窮了;稅收輕了,老百姓富了,但國家窮了。如果妳們不暗藏私心,這件事情完全可以做得很好。”
稅務官聽了之後非常高興,因為趙簡子根本就沒有說清楚到底要收多少稅,什麽不多不少,不輕不重,那還不是自己說了算,趕忙領命走了。
這時,有個叫薄疑的人對趙簡子說:“依我看, 您的國家現在的情況實際上是中飽。”
壹開始,趙簡子還以為薄疑說自己的國家很富裕,心裏十分高興。但是他裝作不明白的樣子,故意問薄疑這是什麽意思。
沒想到薄疑直截了當地說:“您的國家真正富有的是您手下的那些官員。上面國庫是空的,下面的百姓也是窮的,因為即使您不征稅,那些官員也會想盡辦法去搜刮百姓。所以中間的那些貪官汙吏都很富有,他們每天做的事情就是中飽私囊。”
聽了這話,趙簡子十分吃驚。後來,趙簡子大力整頓吏治,禮賢下士,選賢任能,為趙氏立國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