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之所以稱之為“酉”,是因為在十二辰配二十八宿中,酉值三宿,“胃土雉,昴日雞,畢月烏,酉也。”酉為象形字,像盛酒的器皿,郭沫若的《釋支幹》壹書中說:“酉字乃瓶樽之象形而位當於‘水瓶’。”此處“水瓶(或曰寶瓶)”指黃道十二宮的“寶瓶宮”,意即十二辰之酉正對著寶瓶宮。
雞與人類的關系非同壹般,這種關系必然會反映到人類的語言之中來。因此在漢語或英語裏,以“雞”為主詞者的成語數不勝數。
與雞有關的成語:
呆若木雞 割雞焉用牛刀 鶴立雞群 雞毛蒜皮 雞鳴狗盜 雞鳴狗吠 雞犬不寧 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 殺雞取卵 殺雞為黍 殺雞嚇猴 殺雞焉用牛刀 鼠肚雞腸 味如雞肋 聞雞起舞 壹人得道,雞犬升天
鐵公雞 比喻十分吝嗇或節儉的人。
雞口牛後 也說“寧為雞口,無為牛後”。寧當雞嘴巴,也不當牛*。雞嘴雖小,但能自由啄食啼鳴;牛的*雖大,卻常受到鞭撻。比喻寧在小的範圍裏獨立自主,發揮才幹,也不在大的範圍裏受人擺布,無所作為。
雞飛狗竄 也說“雞飛狗跳”。原指雞飛了,狗也逃竄了。比喻受到驚動而引起的*與不安。
雞屍牛從 比喻寧可在範圍小的地方自主,不願在範圍大的地方聽從人指使。 〔雞屍〕領頭的雞。 〔牛從〕跟隨在大牛之後的小牛。
雞飛狗走 也說“雞飛狗跳墻”。雞犬不寧,亂飛亂竄。形容在驚恐氣氛的籠罩下,極其混亂的情景。
雞飛蛋打 雞飛了,蛋打破了。比喻兩頭落空,毫無所得。
雞不及鳳 雞不如鳳凰。比喻兒子不如父親。
雞手鴨腳 如雞鴨壹樣的手腳,沒有壹點力氣。 註:此是俗成語,流傳於廣州地區。
雞毛蒜皮 比喻細小無用的東西或無關緊要的瑣事。
雞犬不寧 也說“雞犬不安”。雞狗都不得安寧。形容無休止的騷擾。
雞犬不驚 形容行軍不擾民,秋毫不犯,連雞狗都沒有受到驚動。也指相安無事。
雞犬不留 連雞狗都不放過。形容斬盡殺絕。
雞犬升天 傳說漢淮南王劉安修煉成仙升天後,把剩下的藥撒在院子裏,雞和狗吃了,也都升了天。後比喻壹個人做了官,和他有點關系的人也都跟著得勢。
雞犬相聞 指雞狗的叫聲能相互聽見,但至死也不來往。現比喻人與人之間不聯系,互不通氣。
雞犬桑麻 形容日常的鄉村田園生活。
雞頭魚刺 雞頭無肉,魚刺紮嘴。比喻輕微而不被重視的人或物。也比喻沒有多大用處的東西。
雞蟲得失 像人縛雞、雞啄蟲那樣的是非得失問題。比喻微不足道的事情,得失無關緊要。
雞伏鵠卵 雞孵天鵝蛋。比喻小材難當重任。 〔伏〕鳥孵卵。 〔鵠〕天鵝。
雞聲斷愛 雄雞高唱,天將破曉,情人就要上路,歡愛從而中斷。
雞聲鵝鬥 也說“雞爭鵝鬥”、“雞吵鵝鬥”。比喻互相爭吵,彼此不和。
雞腸鼠肺 比喻人度量狹小,嫉妒心重。
雞膚鶴發 也說“鶴發雞皮”。形容老年人頭發白、皮膚皺的龍鐘老態。
雞鳴之助 公雞壹叫就督促皇帝起床,不讓皇帝耽誤朝政,這是做妻子的職責。後人們把皇上的賢內助稱為“雞鳴之助”。
雞鳴而起 雞叫就起床。形容勤奮不怠。
雞鳴戒旦 雞壹啼叫,人便起床。形容早起。
雞鳴狗盜 也說“狗盜雞鳴”。比喻低微卑賤而不足以稱道的技能。也指具有這種技能的人。又形容偷偷摸摸的行為。
雞鳴狗吠 雞啼狗叫彼此都能聽得到。形容人口聚居在壹起,極稠密。
雞骨支床 形容瘦弱不堪,臥病在床。 〔雞骨〕形容瘦骨嶙峋。 〔支〕支掌。
雞棲鳳巢 雞住鳳的窩。比喻才德卑下
者卻占據高位。
雞鴨魚肉 泛指豐盛的菜肴。
雞黍深盟 指朋友間交情深厚。 〔黍〕黃米。 〔雞黍〕殺雞做飯。
雞黍之膳 殺雞做菜,用黃米做飯。指家常便飯。
雞鶩爭食 也說“雞鶩相爭”。雞鴨爭食。比喻平庸之輩像雞鴨那樣,只知搶食而妳爭我奪。 〔鶩〕鴨子。
雞零狗碎 指事物的零碎和瑣細。
雞腸兔兒膽 形容人的度量像雞腸那樣細,膽量像兔子那樣小,不敢擔負責任。
雞腸麻雀肚 比喻人器量太小。
雞多不下蛋 比喻人多反而辦不成事,近似“三個和尚挑水吃”。
雞蛋碰石頭 比喻以弱碰強,必敗無疑。
雞蛋碰不過石頭 比喻弱者鬥不過強者。
雞蛋往石頭上碰 比喻自不量力。
雞蛋裏挑骨頭 比喻無事找事,故意挑剔。
雞毛也能飛上天 比喻平常的人或地方也能創造奇跡。
雞抱鴨子幹忙活 雞替鴨子孵蛋。比喻為別人白白辛苦。
雞肚不知鴨肚事 比喻各有各的苦衷。
雞窩裏藏不住鳳凰 比喻壞人堆裏出不了好人。
雞皮鼓能經幾敲 雞皮做鼓面,經不住多敲。比喻身體單薄,經不住折騰。
雞腿打來牙齒軟 比喻吃人家的東西嘴軟。
山雞舞鏡 也說“山雞照影”、“山雞映水”。山雞對著鏡子跳舞。比喻顧影自憐、自鳴得意。
只雞絮酒 比喻祭品菲薄卻情義深重。
鬥雞走犬 也說“鬥雞走狗”、“鬥雞走馬”。以雞相鬥,以狗競跑。兩者都是古代的遊戲。後指無聊之徒不務正業的活動。
鬥敗公雞 形容垂頭喪氣的樣子。
鬥酒只雞 也說“只雞鬥酒”。壹鬥酒,壹只雞。古代祭奠死者的物品。後謂對亡友悼念之情,或表示招待賓客的意思。
問客殺雞 根據來客的身份、貴賤、親疏,決定招待規格。
殺雞為黍 也說“殺雞炊黍”。殺雞做黃米飯。引申為盛情款待賓客。
殺雞取蛋 也說“殺雞取卵”。原指把雞殺死從腹中取出蛋來。現比喻急於求成,不顧後果。或指圖眼前利益而損害長遠利益。
殺雞扯脖 比喻用手在脖子上比劃。形容情急、發誓、賭咒等時候的神態和動作。
殺雞拉腿 趁別人在殺雞,自己也幫著拉雞腿。比喻幫人做壞事。
殺雞嚇猴 也說“殺雞駭猴”、“殺雞給猴子看”。傳說猴子怕見血,馴猴人便殺雞放血來恐嚇猴子,使其聽話。比喻懲罰壹個人來警戒其他人。
爭雞失羊 比喻貪小失大。
牝雞司晨 也說“牝雞晨鳴”、“牝雞司旦”、“牝雞無晨”。母雞報曉。舊時比喻婦人篡權專政。 〔牝雞〕雌雞。 〔司〕掌管。
牝雞牡鳴 雌雞像雄雞般啼鳴。比喻女性專權。
連雞之勢 比喻互相牽制而步調不壹致的局勢。 〔連雞〕用繩子拴在壹起的雞。
金雞獨立 原指獨腳站立的武術姿勢。後泛指壹腳站立。
炙雞漬酒 指悼念故友。表示祭品雖薄,而情意深厚。
輕雞愛鶩 舍雞圖鴨。比喻貴遠賤近。
指雞罵狗 也說“指豬罵狗”。口裏罵雞,卻意在罵狗。比喻罵這個人影射那個人。
冠雞佩猳 戴公雞形的帽子,佩戴公豬形的飾物。古代好勇者的服飾裝束。 〔雞〕指公雞。 〔猳〕公豬。
聞雞起舞 也說“聞雞舞”、“雞鳴起舞”。聽到雞叫聲就起來舞劍。比喻為國效力的人奮發行動。
捉雞罵狗 手裏捉的是雞,嘴裏卻罵的是狗。形容指桑罵槐,借此事此人發泄對彼事彼人的不滿。
借雞下蛋 也說“借雞生蛋”。利用別人的條件謀取利益。
驚雞鬧狗 胡亂闖蕩,制造是非,引人不安。
家雞野雉 也說“家雞野鶩”。廋翼以家雞比喻自己的書法,以野雞比喻王羲之的書法。後比喻書法的不同風格。也比喻人喜愛新奇而厭棄平常的事物。
嫁雞隨雞 也說“嫁雞隨腸”、“嫁雞逐雞”。嫁給雞就跟雞過日子。比喻舊時女子出嫁後,不管丈夫是怎樣的人,都要跟他過壹輩子,這是封建道德觀念。
縛雞之力 捆壹只雞的力氣。形容力氣很小。
戴雞佩豚 雄雞、公豬性好鬥,故古時好勇爭勝的人用其圖像作為衣飾。指好勇爭勝的人。
偷雞戲狗 比喻整日胡鬧,不務正業。
偷雞摸狗 也說“偷雞盜狗”、“摸雞偷狗”、“偷貓盜狗”。指小偷小摸。又比喻男女之間不正當的交往。
偷雞不著蝕把米 也說“偷雞不成蝕把米”。比喻便宜沒占到,反倒自己受損失。
雄雞斷尾 也說“斷尾雄雞”。指公雞害怕被殺而做祭祀的犧牲,就自己先弄斷了尾巴。比喻害怕遭受災禍而自殘或自暴自棄。
雄雞壹唱天下白 原指雞鳴天亮。後指光明戰勝了黑暗。
捉雞也要壹把米 比喻幹什麽事都得付出代價。
割雞焉用牛刀 也說“割雞何必用牛刀”、“殺雞焉用牛刀”。殺雞用不著宰牛的刀。比喻敵人力量小,主將用不著出馬。也比喻大材不能小用。
小肚雞腸 也說“小肚嫉腸”。形容心眼小,計較小事,目光短淺,嫉妒心很強。
鳳毛雞膽 鳳凰的羽毛,雞的膽子。比喻人的外表英武,但膽子卻很小。
味如雞肋 指吃著就像雞肋壹樣,沒有多大味道,但又舍不得扔掉。比喻對事物沒有多大興趣,但又舍不得丟棄。
範張雞黍 比喻友情誠摯,守信不渝。 〔範張〕指漢代的範式、張邵。 〔雞黍〕殺雞做飯,指招待友人賓客的飯菜。
鶴立雞群 也說“鶴處雞群”。鶴立在雞群中。比喻壹個人的儀表、才能超出眾人。
鶴鳴雞樹 指品行高潔,聲名遠播。 〔鶴鳴〕《周易·中孚》:“鶴鳴在陰,其子和之。”後人取王弼註義,用“鶴鳴”兩字來稱潔行之人。〔雞樹〕《北史·崔廓傳》:“雞樹騰聲,
鹓池播美。”用“雞樹”指美名遠揚。
鶴發雞皮 也說“雞皮鶴發”。形容老人頭發白、皮膚皺的樣子。
淮南雞犬 也說“淮王雞犬”。比喻攀附權貴而得勢的人。 〔淮南〕《神仙傳·劉安》記載:漢朝淮南王劉安白天升天後,殘留下的丹藥撒在庭院裏,雞啄狗舔後也都升了天。
月攘壹雞 每月偷壹只雞。指明知行為不當,卻又不願堅決改正。
失晨之雞 也說“失旦之雞”。早晨沒有按時啼叫的雄雞。比喻失職之人。
呆若木雞 也說“呆似木雞”、“呆如木雞”。原指訓練好的雞,能鎮定自若,跟木雕的雞壹樣。後形容呆笨或因恐懼、驚訝而發楞失神的樣子。
壹棲兩雄 壹個架上不能棲息兩只公雞。比喻兩雄對峙,勢不兩立。
壹唱雄雞天下白 形容東方破曉,長夜宣告結束。也比喻是非不清的沈冤迷霧壹下被驅散,使真相大白於天下。
壹人得道,雞犬升天 比喻壹人做官得勢,和他有關的人壹起跟著沾光。
三寸雞毛 指毛筆。
千裏無雞鳴 描寫非正義戰爭給人民帶來的沈重災難。
狎雉馴童 古時人們贊譽地方官的政績。 〔雉〕野雞。
無縛雞之力 連捆雞的力量也沒有。形容力氣極小。
手無縛雞之力 雙手連捆壹只雞的力量也沒有。形容體弱無力或沒什麽本事的人。
硬逼公雞下蛋 比喻逼人幹辦不到的事情。
鴨子不和雞合夥 比喻沒有***同之處,難以合作。
拿著雞毛當令箭 比喻以假代真、以小充大來發號施令,嚇唬他人。
眼睛壹眨,老母雞變鴨 比喻事情的變化太快,使人來不及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