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道良馬
拼音:yì dào liáng mǎ
解釋:易道:平坦的道路;良馬:好馬。坦途駿馬,便於馳騁。比喻可以迅速前進,毫無阻礙。
出處:《淮南子·說林訓》:“易道良馬,使人欲馳;飲酒而樂,使人欲謌。”
易地而處
拼音:yì dì ér chǔ
解釋:換壹換所處的地位。比喻為對方想壹想。
出處:三國·魏·曹髦《少康、漢高祖論》:“社稷幾傾,若與少康易地而處,或未能復大禹之績也。”
示例:若使司馬遷~,撰成《漢書》,將恐多言費辭。 ★唐·劉知畿《史通·雜說上》
近義詞:設身處地
語法:作謂語;比喻為對方想壹想
地皆然
拼音:yì dì jiē rán
解釋:易地:更換位置。只要人的信仰壹致,即使更換位置使之處於不同的環境,他們的表現也壹樣。
出處:《孟子·離婁下》:“禹、稷、顏回同道。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饑者,由己饑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禹、稷、顏子易地則皆然。”
示例:及入他境,對人言之而人不解,始知其為方言者,諸如此類,~。 ★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部·賓白》
近義詞:易地則皆然
語法:作謂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易地則皆然
拼音:yì dì zé jiē rán
解釋:易:更換;皆然:都壹樣。改換到別人的環境,也會像別人那樣看待問題
出處:戰國·鄒·孟軻《孟子·離婁下》:“禹、稷、顏子易地則皆然。”
示例:魯迅《端午節》:“現在學生出身的官僚就不少,和老官僚有什麽兩樣呢?‘~’。”
近義詞:易地皆然
語法:作謂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易放難收
拼音:yì fàng nán shōu
解釋:放:發出,開放。話說出去容易,收回來就難了。告誡人說話要謹慎。
出處:宋·朱熹《答鞏仲至》:“所謂修辭立誠以居業者,欲吾之謹夫所發以致其實,而尤先於言語之易放而難收也。”
語法:作謂語、定語;用於說話或處事
易口以食
拼音:yì kǒu yǐ shí
解釋:猶易子而食。口,丁口。形容災民極其悲慘的生活。
出處:《新唐書·逆臣傳上·安慶緒》:“城中棧而處,糧盡,易口以食。”
近義詞:易子而食
語法:作謂語、定語;形容災後的慘狀
易如翻掌
拼音:yì rú fān zhǎng
解釋:比喻事情及容易辦成,不必費很大力氣。同“易如反掌”。
出處:元·關漢卿《五侯宴》第三折:“某領大勢雄兵,軍行策應,擒拿王彥章易如翻掌。”
示例: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0卷:“倘得僥幸連科及第,那時救父報仇,豈不~!”
近義詞:易如反掌、易於反手、異同反掌
語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做
易如反掌
拼音:yì rú fǎn zhǎng
解釋:象翻壹下手掌那樣容易。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做。
出處:《孟子·公孫醜上》:“以齊王,由反手也。”又,“武丁朝諸侯,有天下,猶運之掌也。”漢·枚乘《上書諫吳王》:“必若所欲為,危於累卵,難於上天;變所欲為,易如反掌,安於泰山。”
示例:藩臺又叫首府、首縣寫信出去,向外府、縣替他張羅,大約壹二千金,~。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九回
近義詞:壹揮而就、輕而易舉、信手拈來
反義詞:來之不易、難於登天
歇後語:如來佛捉孫悟空
語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做
易如破竹
拼音:yì rú pò zhú
解釋:像劈竹子那樣容易。形容辦事順利,毫無阻礙。
出處:明·陶宗儀《輟耕錄·檄》:“厥角稽首,迎我前矛。後實先聲,易如破竹。”
語法:作謂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易如拾芥
拼音:yì rú shí jiè
解釋:容易得如同拾芥子壹樣。比喻事情極容易辦成。
出處:語出《漢書·夏侯勝傳》:“經術茍明,其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元·無名氏《凍蘇秦》第壹折:“以先生之才,怕不進取功名易如拾芥。”
示例:顧先生道:“要學‘萬人敵’,卻也~。”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八回
近義詞:易如反掌
語法:作謂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易若轉圈
拼音:yì ruò zhuàn quān
解釋:轉圈:轉動圓體的器物。像轉動圓形的器物壹樣容易。比喻輕而易舉且順暢無阻。
出處:南朝·陳·何元之《梁典總論》:“開幸人之誌,兆亂臣之心,遂使侯景被吾甲而寇王城,驅我入而圍天闕,勢如破竹,易若轉圈,萬裏糜沸,四方瓦解。”
易俗移風
拼音:yì sú yí fēng
解釋:改變習俗,轉移風氣。
出處:晉·常璩《華陽國誌·梓童士女》:“其高者,則嚴君味道,易俗移風。”
示例:陳去病《論戲劇之有益》:“惟茲新戲,最洽人情,~,於是焉在。”
近義詞:移風易俗
語法:作謂語、定語、賓語;指改變風俗等
易同反掌
拼音:yì tóng fǎn zhǎng
解釋:比喻事情及容易辦成,不必費很大力氣。同“易如反掌”。
出處:《北史·王軌傳》:“此州控帶淮南,鄰接強寇,欲為身計,易同反掌。”
近義詞:易於反手、易如反掌、易如翻掌
語法:作謂語、定語、狀語;用於比喻句
易衣而出,並日而食
拼音:yì yī ér chū,bìng rì ér shí
解釋:易:更換;並日:兩天並成壹天。只有壹件衣服比較體面,誰外出就換上;壹天的飯食分作兩天吃。比喻非常窮困。
出處:《禮記·儒行》:“儒有壹畝之宮,環堵之室,篳門圭窬,蓬戶甕牖;易衣而出,並日而食,上答之不敢以疑,上不答不敢以諂,其仕有如此者。”
示例:事覺,策免,章自殺。家無余財,諸子~。 ★《後漢書·周章傳》
語法:作謂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易於反手
拼音:yì yú fǎn shǒu
解釋:猶易如反掌。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做。
出處:晉·楊泉《物理論》:“夫清忠之士,乃千人之表,萬人之英。得其人則事易於反手;不得其人,則難於拔筋。”
示例:晉·楊泉《物理論》:“得其人則事~;不得其人,則難於拔筋。”
近義詞:易如反掌、易如翻掌、異同反掌
語法:作謂語、定語、狀語;用於比喻句
易於反掌
拼音:yì yú fǎn zhǎng
解釋:猶易如反掌。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做。
出處:漢·枚乘《上書諫吳王》:“必若所欲為,危於累卵,難於上天;變所欲為,易於反掌,安於泰山。”唐·馮用之《機論上》:“壹得壹失,易於反掌,壹興壹亡,疾如旋踵,為國家者可不務乎?”
示例:天下無難事,得其人則~。 ★宋·秦觀《李訓論》
近義詞:易於反手、易如反掌、易如翻掌
語法:作謂語、定語、狀語;用於比喻句
易於破竹
拼音:yì yú pò zhú
解釋:輕松得就象劈竹子。比喻節節勝利,毫無阻礙。
出處:南朝·陳·何元之《梁典總論》:“開幸人之誌,兆亂臣之心,遂使侯景被吾甲而寇王城,驅我入而圍天闕,勢如破竹,易若轉圈,萬裏糜沸,四方瓦解。”
易於拾遺
拼音:yì yú shí yí
解釋:猶易如反掌。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做。
出處:晉·陸機《五等諸侯論》:“新都襲漢,易於拾遺也。”
示例:《宋書·王景文傳》:“諸將鹹雲:‘平殄小賊,~。’”
近義詞:易如反掌
語法:作謂語、定語、狀語;用於比喻句
易簀之際
拼音:yì zé zhī jì
解釋:簀:竹席。調換竹席的工夫。比喻老人病危將死的時刻。
出處:宋·葛立方《韻語陽秋》卷五:“今觀易簀之際,神色不亂如此,不應於此而至於發狂慟哭也。”宋·胡繼宗《書言故事·兇事類》:“言人臨終曰易簀之際。”
示例:是的,是有人到了~,朋友們才急急忙忙的為他趕辦退休手續。 ★梁實秋《退休》
易轍改弦
拼音:yì zhé gǎi xián
解釋:變更車道,改換琴弦。比喻改變方向、計劃、做法或態度。
出處:清·王韜《〈火器略說〉後跋》:“若壹旦易轍改弦,以其材力聰明置之於有用之地,安見其必遜於西人也哉?”
近義詞:改弦易轍
語法:作謂語、狀語;用於處事
易子而教
拼音:yì zǐ ér jiào
解釋:易:交換。交換孩子進行教育。
易子而食
拼音:yì zǐ ér shí
解釋:子:指兒女。原指春秋時宋國被圍,城內糧盡,百姓交換子女以當食物。後形容災民極其悲慘的生活。
出處:《公羊傳·宣公十五年》:“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
示例:有的是報告災荒的嚴重情形,充滿了“赤地千裏”、“人煙斷絕”和“~”等觸目驚心的字句。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二章
近義詞:析骸以爨、析骸易子
語法:作謂語、定語;形容災後的慘狀
易子析骸
拼音:yì zǐ xī hái
解釋:指易子而食,析骸而爨。極言天災人禍所造成的慘狀。
出處:漢·應劭《風俗通·皇霸·五伯》:“易子析骸,厥禍亦巨。”
示例:如或固守窮城,不識天命,必使覆巢破卵,~。
★唐·趙元壹《奉天錄》卷二
近義詞:析骸易子
語法:作謂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H7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