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糊弄鬼的歇後語

糊弄鬼的歇後語

糊弄鬼的歇後語:上墳燒報紙-糊弄鬼。

歇後語由兩部分組成:前壹部分起“引子”的作用,像壹個謎語,後壹部分起“背襯”的作用,像壹個謎語,非常自然恰當。在壹定的語言環境下,通常說前半句,“歇”到後半句,就能理解並猜出其原意,所以叫歇後語。漢族文明歷史悠久。

把歷史的滄桑沈澱、提煉、濃縮成壹門精彩的漢語言藝術。

歷史淵源:

“歇後語”這個名稱最早出現在唐朝。所謂“鄭五休後”(壹種“休後”詩),在舊唐書《傳》中已有提及。然而,作為壹種語言形式和現象,它早在先秦時期就已出現。比如《戰國策·楚策四》:“亡羊補牢,猶未為晚”。

也就是說,羊丟了以後再修羊圈也不遲。這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歇後語。

辭海:歇後語是壹種成語。幽默生動的句子,多為群眾所熟悉,可用於隱藏下面的文字,並在前面的文字中註明,如只說“在棋盤上下棋”,以示不是正道;也可以前後並列,如《芝麻開花節節高》。

中國語言文字大百科:歇後語是指說話時故意從常用詞中省略壹個詞或半句而成的幽默言語。通常有兩種。

1,歇後語的本義是指省略壹個成語的最後壹個字,也叫“縮腳語”。比如《金瓶梅》裏,來旺媳婦說“妳家第五秋胡戲”是用來影射“老婆”的,因為“秋老虎的老婆”是壹個很有名的故事和劇本。也有諧音的。

如果“公公”叫“龍頭轉”,暗指的是“棍”字,而不是這裏的“張”。

2.壹個引申的歇後語,在北京被稱為俏皮話,意思是妳可以省去壹句話的後半部分。比如“紮馬尾辮的豆腐”省略了“我舉不起來”。有時也使用同音詞。如“外甥打燈籠——還是老樣子(舅舅)”。

壹些語言學家和語言學專著在研究歇後語的起源時,還會提到其他相關名稱。比如陳望道在《修辭學發凡》的“藏語詞”壹節中引入了歇後語;在諺語研究中,郭紹虞指出歇後語起源於“回聲”(壹種類似於猜測的形式)。

其他書籍也列出了諸如暗語、謎語、諺語、縮腳和俏皮話等名稱。通過比較,它們中的大多數揭示了壹些相同點和不同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