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自相矛盾》原文及翻譯

《自相矛盾》原文及翻譯

《自相矛盾》原文是:

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眾皆笑之。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後人由上述文獻提煉出成語“自相矛盾”。

翻譯:

有壹個楚國人,既賣盾又賣矛。他誇耀自己的盾,說:“我的盾堅固無比,沒有什麽東西能夠穿透它。”又誇耀自己的矛,說:“我的矛鋒利極了,任何堅固的東西都穿得透。”有人問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結果會怎麽樣呢?”那人張口結舌,壹句話也回答不上來。

此文出自戰國·韓非子《韓非子·難壹》。

成語故事寓意

該成語揭露了儒家文士“以文亂法”的思維矛盾。世上不可能***同存在牢不可破的盾和無堅不摧的矛,這個楚國人片面地誇大了矛與盾的作用,結果出現無法自圓其說的局面。自相矛盾的故事告誡人們要講求實際,恰如其份,切不可有市儈習氣,言過其實,自吹自擂。

這個商人亂吹壹氣,說話自相矛盾,結果鬧出笑話,失信於人。這種不老實的態度,是不可取的。該成語還告訴人們,說話、做事都要實事求是,凡事三思而後行。說話或做事要前後壹致,免得最後到了難以自圓其說的地步,被人問得啞口無言。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自相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