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心”字為首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心”字為首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心”字為首的四字成語有:心安理得、心不在焉、心潮澎湃、心馳神往、心膽俱裂、心煩意亂、心服口服、心腹之患、心甘情願、心廣體胖、心狠手辣、心花怒放、心懷叵測、心慌意亂、心灰意懶。

心安理得[xīn ān lǐ dé]

得:適合。自以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裏很坦然。

出處到後來忘卻了真,相信了謊,也就~,天趣盎然了起來。(魯迅《病後雜談》)

心不在焉[xīn bù zài yān]

心思不在這裏。指思想不集中。

出處《禮記·大學》:“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

心潮澎湃[xīn cháo péng pài]

澎湃:波濤沖擊的聲音。心裏像浪潮翻騰。形容心情十分激動,不能平靜。

出處這特大喜訊怎能不讓我們心潮澎湃,熱血沸騰。

心馳神往[xīn chí shén wǎng]

馳:奔馳。心神奔向所向往的事物。形容壹心向往。

出處《隋書·史祥傳》:“身在邊隅,情馳魏闕。”

心膽俱裂[xīn dǎn jù liè]

俱:都。嚇破了心和膽。形容受到極大的驚嚇。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竊念備漢朝苗裔,濫叨名爵,伏睹朝廷陵替,綱紀崩摧,群雄亂國,惡黨欺君,備心膽俱裂。”

心煩意亂[xīn fán yì luàn]

意:心思。心思煩亂,不知怎樣才好。

出處《楚辭·蔔居》:“心煩意亂,不知所從。”

心服口服[xīn fú kǒu fú]

服:信服。心裏嘴上都信服。指真心信服。

出處《莊子·寓言》:“利義陳乎前,而好惡是非直服人之口而已矣。使人乃以心服,而不敢蘁立,定天下之定。”

心腹之患[xīn fù zhī huàn]

心腹:比喻要害。比喻隱藏在內部的嚴重禍害。也泛指最大的隱患。

出處《左傳·哀公十壹年》:“越在我,心腹之疾也。”《後漢書·陳蕃傳》:“寇賊在處,四肢之疾;內政不理,心腹之患。”

心甘情願[xīn gān qíng yuàn]

心裏完全願意,沒有壹點勉強。多指自願做出某種犧牲。

出處宋·王明清《摭青雜說·項四郎》:“此事兒甘心情願也。”

心廣體胖[xīn guǎng tǐ pán]

廣:寬廣,坦率;胖:安泰舒適。原指人心胸開闊,外貌就安詳。後用來指心情愉快,無所牽掛,因而人也發胖。

出處《禮記·大學》:“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

心狠手辣[xīn hěn shǒu là]

心腸兇狠,手段毒辣。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三十三卷:“那小娘子聽了,欲待不信,又見十五貫錢堆在面前;欲待信來,他平白與我沒半句言語,大娘子又過得好,怎麽便下得這等狠心辣手。

心花怒放[xīn huā nù fàng]

怒放:盛開。心裏高興得象花兒盛開壹樣。形容極其高興。

出處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六十回:“平中丞此時喜得心花怒放,連說:‘難為他了,難為他了。’”

心懷叵測[xīn huái pǒ cè]

心懷:居心,存心;叵:不可。指存心險惡,不可推測。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七回:“曹操心懷叵測,叔父若往,恐遭其害。”

心慌意亂[xīn huāng yì luàn]

心裏著慌,亂了主意。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八回:“孩兒自從接了電報之後,心慌意亂。”

心灰意懶[xīn huī yì lǎn]

心、意:心思,意誌;灰、懶:消沈,消極。灰心失望,意誌消沈。

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四十回:“因此上怪他每每不聽我說,故我意懶心灰,說各人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