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的成語有:輾轉反側、側目而視、珠玉在側、旁敲側擊、臥榻之側、轉輾反側、橫峰側嶺、側詞艷曲、便僻側媚、轉側不安、傾耳側目、鉗口側目、反側獲安、旁見側出、輾轉發側、明揚側陋、無背無側、橫見側出、側足而立等。
壹、側的釋義
1、旁:側面。側影。側門。側室。側翼。側記(關於某些活動的側面的報道)。
2、斜著:側重(zhòng )(偏重)。側射。側臥。側枝。側芽。輾轉反側。
3、卑陋:側陋(a.偏僻簡陋;b.指地位低下)。
二、側的字源及演變
“側”是會意字。甲骨文從斜身之人,從日,會日仄之意。金文改為從人,則聲。小篆承接金文並整齊化。隸變後楷書寫作“側”。漢字簡化後寫作“側”。
《說文·人部》:“側,旁也。從人,則聲。”(側,旁邊。從人,則聲。)
“側”的本義為旁邊。如《詩經·小雅·綿蠻》:“黃鳥,止於丘側。”
旁邊非主位,進而引申指地位低下、卑微。在古代家庭,妾被稱為“側室”,妻則被稱為“正室”,意即妾比妻的地位低下。
又引申指傾斜。成語“側目而視”即指斜著眼睛看人。進而引申指不正、邪辟。如《尚書·洪範》:“無反無側,王道正直。”
側成語的釋義及出處
1、側詞艷曲
成語解釋:側:不正;艷:艷麗。文詞艷麗而流於輕佻
成語出處:《雅言雜錄》:“少敏悟,薄行無檢幅,多作側詞艷曲。”
2、側目而視
成語解釋:側目:斜著眼睛;視:看。斜著眼睛看人;不敢用正眼去看。形容拘謹畏懼或憤怒的樣子。
成語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 汲鄭列傳》:“天下謂刀筆吏不可以為公卿,果然。必湯也,令天下重足而立,側目而視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