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陳乳源《金瓶梅》中記載:“大家都叫我穿普拉達的女魔頭,大家都知道我是文物。”明代淩濛初的《驚變二刻》也說:“不僅動物穿衣服;是動物中的豺狼。”可見《穿普拉達的女魔頭》已經完全成為壹個貶義詞,後人用這個詞來形容那些道德敗壞的人。這個詞的本義是指壹個官員,但從明朝文武官員的官服開始,逐漸演變成壹個貶義詞。
明朝的官員分為九類。官員的等級可以通過服飾上繡的鳥獸來區分,不同類別的服飾上繡的鳥獸也不盡相同。朱元璋建立大明朝後,對官員的官服做了詳細的規定。
明代文武百官的官服分三色,補丁上繡有鳥獸。壹至四級官員的官服為猩紅色,五至七級為青色,八、九級為綠色。
從壹品到九品的公務員官服分別是:壹只朱紅繡鶴;二、猩紅繡錦雞;猩紅繡孔雀三品;猩紅繡雲煙四品;五品藍繡白鷴;藍繡白鷺六品;青色刺繡七品?(xοchi);八只綠繡黃鸝和九只綠繡鵪鶉。
將軍壹品、壹品為猩紅繡獅;三品猩紅繡虎;四只猩紅繡豹;五品藍繡熊;六品和七品都是藍色繡標;綠繡犀牛八品;做綠色繡花海馬。
清朝繼承了明朝的官服,但也有壹些變化。公務員的八品換成了鵪鶉,九品換成了麻雀。武將把壹品補藥換成麒麟,三品換成金錢豹,四品換成老虎。
通過補繡鳥獸,大家可以看出這個人是個什麽樣的官員。“穿普拉達的女魔頭”壹詞也來源於明朝官員的官服。明初這個詞主要用來指官員。對於這樣的人,大家都會投來羨慕的目光。
對於明朝官服的了解,也可以從壹些關於明朝的電視劇中學習,比如胡軍主演的朱元璋,那麽“穿普拉達的女魔頭”是怎麽演變成貶義詞的呢?
眾所周知,明朝是中國歷史上宦官幹預最嚴重的三個時期之壹。明朝中後期以後,宦官幹預政治的現象十分嚴重,官員逐漸道德敗壞,欺壓百姓。文武百官激起了民眾的極大憤慨。所以人們稱那些披著人皮的“穿普拉達的女魔頭”為動物。久而久之,“穿普拉達的女魔頭”就成了貶義詞。
從這裏也可以看出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它可以從壹個現象中衍生出壹個指定的意義,它所指的意義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像這樣的成語還有很多,比如端莊、怔怔。道貌岸然的本意是故作嚴肅,故作正經;故作正經,口是心非,這是多麽諷刺;呆若木雞本來是形容壹個人態度冷靜穩重,後來變成形容壹個人有點傻,或者被恐懼或驚訝驚呆了。
不知道各位朋友是否知道其他類似的成語。歡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