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巢出動,漢語成語,拼音是qīngcháochūdòng,意思是比喻敵人出動全部兵力進行侵擾。出自《齊故安陸昭王碑文》。
成語註釋
傾:倒出;巢:巢穴。
成語出處
南朝·梁·沈約《齊故安陸昭王碑文》:”由是傾巢舉落,望德如歸。”?
成語用法
作謂語;指出動全部兵力。?
示例
羅廣斌《紅巖》第六章:“哪怕是壹點最小的風吹草動,觸及了蛛絲牽動了蛛網,便會立刻引起這座巨大巢穴裏的蜘蛛們的傾巢出動。?
前幾天馮去疾就料到匈奴傾巢出動,後方壹定空虛。
傾巢而出qīngcháoérchū
[釋義]傾:盡;傾巢:意指巢中壹個也不剩。整窩的鳥兒全出來。比喻敵人出動全部兵力進行侵擾。
[語出]明·施耐庵《水滸》:“賊兵傾巢而來;必是抵死廝拼。我將何策勝之?”
[近義]不遺余力傾城而出
[反義]按兵不動
[用法]用作貶義。壹般作謂語。
[結構]偏正式。
[辨析]~與“不遺余力”有別:~只能陳述集團、人群;不能陳述單個的人;意在參加人多。“不遺余力”可以陳述集團、人群;也可以陳述單個的人;意在出力之大。
[英譯]Thewhosenestpouredout。
傾巢出動qīngcháochūdòng
解釋:傾:倒出;巢:巢穴。比喻敵人出動全部兵力進行侵擾。或指全部出動(貶義)?
出處:南朝·梁·沈約《齊故安陸昭王碑文》:“由是傾巢舉落,望德如歸。”
敵人傾巢出動,剛好中了我軍的埋伏。?
成語辨析
反義詞:按兵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