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幹:枯竭。形容外表強壯,內裏空虛。
讀音wài qiáng zhōng gān
出自《左傳·僖公十五年》:“外強中幹;進退不可;周旋不能。”
造句看著挺好的人,其實是外強中幹,沒啥內涵。
近義詞
1 外強中瘠?[ wài qiáng zhōng jí ] 外表上好像很強大,實際上很虛弱。
2 外剛內柔?[ wài gāng nèi róu ] 外表剛強而內在柔弱。同“內柔外剛”。
出 處 ?宋·吳曾《能改齋漫錄·議論》:“兵戈既起,將帥擅權,武吏功臣,過求姑息。邊蕃遠郡,得以驕矜,外剛內柔,上陵下替,此為屈辱又非多乎?”
反義詞
1 外圓內方?[ wài yuán nèi fāng ] 圓:圓通;方:方正。比喻人表面隨和,內心嚴正。
出 處 ?《後漢書·郅惲傳》:“案延資性貪邪;外方內圓;朋黨構奸;罔上害人。”李賢註:“言延外示方直而內實柔弱也。孔子曰:‘色厲而內荏。’”
2 外柔內剛?[ wài róu nèi gāng ] 柔:柔弱;內:內心。 外表柔和而內心剛正。
出 處 ?《晉書·甘卓傳》:“卓外柔內剛,為政簡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