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首什麽耳:俯首帖耳、垂首帖耳。
1、俯首帖耳,漢語成語,讀音是fǔ shǒu tiē ěr,意思是狗見了主人那樣低著頭,耷拉著耳朵。形容卑屈馴服的樣子。出自《應科目時與人書》。唐·韓愈《應科目時與人書》:“若俯首帖耳,搖尾而乞憐者,非我之誌也。”
成語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非常馴服的樣子。示例:他們習慣於猛於虎的官威,以為老百姓只要壹加威嚇,便自會~。郭沫若《少年時代·反正前後》。
2、垂首帖耳,漢語成語,拼音是chuí shǒu tiē ěr,意思是低著頭耷拉著耳朵,形容順從聽命的樣子。出自《輟耕錄》。
元·陶宗儀《輟耕錄》第15卷:“稍遇貶抑遽若喪家之狗,垂首帖耳,搖尾乞憐,惟恐人不我恤。”成語用法:作為謂語,定語;治馴服恭順。示例:他那垂首帖耳的樣子讓人受不了。
學成語的意義和價值
成語展現了漢語表達巨大而豐富內涵的能力和語義融合能力。往往包涵了壹段歷史、壹個故事、壹個典故、道理、哲理,它在歷史的演變中自然形成。每壹個成語幾乎都有它的來歷。各朝各代的文化和歷史保存在成語之中,這使成語具有各朝各代鮮明的文化特點和時代特色。
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壹大特色,其來源廣泛,或為傳世經典、或為巨著名作、或為歷史故事、或為人們口口相傳的俗語,其字裏有話,話外有音,蘊含了極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堪稱中華文化中最為耀眼的壹顆明珠,掌握了它,就掌握了漢語的精髓,中華文化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