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提鈴刑罰
有壹個成語是喝號提鈴,大概與這個刑罰意思差不多:吆喝,呼喊,敲鼓,打鈴。指古代士兵巡夜時的警戒與報時。泛指壹種低賤的工作。
歷史上真的有提鈴這種刑罰嗎?提鈴是明代對宮女的壹種處罰。“提鈴”就是受罰宮女每夜自明宮乾清宮門到日精門、月華門,然後回到乾清宮前,徐行走步,風雨無阻,高唱天下太平,聲緩而長,與鈴聲相應。
明朝宮女們壹經選入宮內,便失去自由,大都是衣食菲薄,住所簡陋,終身苦役,不能與父母相見。繁瑣的禮節,森嚴的等級,不時的淩辱,使她們幾乎無出頭之日。尤以“提鈴”和“板著”之罰為甚。
明劉若愚《酌中誌·內臣職掌紀略》:“提鈴者,每日申時正壹刻,並天晚宮門下鎖時,及每夜起更至二更三更四更之交;五更則自乾清宮門裏提至日精門,回至月華殿門,仍至乾清宮門裏,其聲方止。提者徐行正步,大風大雨不敢避,而令聲若四字壹句,‘天下太平’雲雲。”提鈴是明朝對宮女的壹種處罰。所謂的“提鈴”就是受罰宮女每夜自明宮乾清宮門到日精門、月華門,然後回到乾清宮前,風雨無阻,漫步而行,懲罰的時候必須高唱天下太平,聲音的語調必須又緩又長,跟提著的吊鈴聲音相應。
不管這個鈴該有多重不,但是即使讓妳每天提著吊鈴溜達壹圈,就像教室裏當眾被罰站站壹樣,所有人都知道妳是受到懲罰的,而且還要大喊“老師萬歲,我很活該”。
這樣的懲罰,是個人都覺得自尊心受不了吧!
劇中姚子衿提鈴
原本司膳是要把姚子衿逐出宮門,但是因為姚子衿通過考核了,就讓她受宮刑。
姚子衿接受這個懲罰,當聽到朱瞻基轎子會經過此處的時候,女主心中就有主意了。姚子衿因為知道太孫為人寬宏大量,遇見受罰的宮女都會免去她的懲罰,所以女主掐好點去碰瓷,給自己碰壹個好運氣。
小太監說她運氣好,碰上了皇太孫;女主不說了:不是所有事情都是運氣好的,意思就是自己去爭取,好運是不會從天而降的,哪裏有什麽偶遇的。
所以由此可見,姚子衿提鈴的時候為什麽往朱瞻基轎子處跑,是她故意設計的。
孟紫_當眾宣布姚子衿成功拿到復試第壹名,她不解姚子衿怎麽會想到這幾樣膳食,原來姚子衿看到出征的食單上,皇帝常用的佐食清蒸雞,椒醋鵝燒豬肉等日漸減少,反而開始多了壹些清淡好消化的菜肴,她得出結論皇帝壹定是腸胃不舒服或者是得了牙疾。孟紫_對她的評價是膽大心細,頭名當之無愧。
孟紫_走後,王司膳責備姚子衿不通醫理,在不知道皇帝癥狀的情況下隨意用藥膳,實在是大過,王司膳讓手下時刻謹記自己身為壹個廚子的責任和素養,雖然孟紫_宣布她得了第壹名,為了以儆效尤,王司膳依然讓她去宮正司去領罰。
姚子衿被責罰提鈴壹個月,每到深夜她需要提著沈重的銅鈴和打更的太監壹起行走在宮中,宮中的太監為此納悶——別人受了懲罰除了抱怨便是哭哭啼啼,而姚子衿不僅每天坦然領罰並且任勞任怨。
壹天深夜,姚子衿像往常壹樣提鈴受罰,不小心摔倒在朱瞻基的轎子前,朱瞻基不僅沒有責罰她,還讓手下赦免了他的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