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補牢,是壹個漢語詞語。意思是羊丟失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後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出自《戰國策·楚策》。
南轅北轍,是壹個成語,意思是心想往南而車子卻向北行。比喻行動和目的相抵觸。出自《戰國策·魏策四》。
亡羊補牢的成語故事:
從前,有個人養了壹圈羊。壹天早上他準備出去放羊,發現少了壹只。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間狼從窟窿裏鉆進來,把羊叼走了。
鄰居勸告他說:"趕快把羊圈修壹修,堵上那個窟窿吧!"
他說:"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幹什麽呢?"沒有接受鄰居的勸告。
第二天早上,他準備出去放羊,到羊圈裏壹看,發現又少了壹只羊。原來狼又從窟窿裏鉆進來,把羊叼走了。
他很後悔,不該不接受鄰居的勸告,就趕快堵上那個窟窿,把羊圈修補得結結實實。從此,他的羊再也沒有被狼叼走的了。
南轅北轍的成語故事:
戰國時,諸侯國中的魏國壹度實力非常強大。公元前344年, 魏惠王在逢澤召集十二諸侯王舉行盟會,然後率領他們在孟津朝見周天子,從此魏惠王開始稱霸,以後的數十年間,魏國的國日漸衰弱,它與趙國緊鄰,不時發生軍事沖突。
有壹年,魏王準備出兵攻打趙國的都城邯鄲。有個名叫季梁的人,聽到這個消息後,立即趕回魏國都城大梁,勸阻魏王伐趙。
他向魏王講了壹個故事:
”這次我回來的途中,在太行道上遇見壹個人,坐著車向北方駛去,告訴我他要到楚國去。我驚奇地問他:”妳到南方的楚國去, 怎麽朝北走呢?’他指著自己的馬回答說: "我的好,它跑得快!"我告誡他說:’妳的馬 雖然好,但妳走的不是朝楚國去的路呀!’他又指指隨身帶的行李說: "我帶的錢多, 足夠我路上用的。’我再提醒他說: ’妳錢雖然帶得多 ,但這畢竟不是通向楚國的路呀!’他還振振有詞地說: "我有個善 於駕車的馬夫,他的技術可高超啦!'我看他執意如此,只好隨他去了。其實,他這幾方面的條件越好,就走得離楚國越遠。”
魏王忍不住說道:”這個人好固執!"
季梁接過話頭說:”如今大王想成為霸主, 壹舉-動都要取信於天下。如果只依仗自己國家大,勵強,便去進攻趙國的邯鄲,借以擴大疆土,提高威望,這樣做勢必離 霸主越來越遠,就像要去南方的楚國而向北走會越走越遠壹樣。”
魏王聽了季梁這席話,認為他講得很有道理,就決定停止伐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