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事歷史上看法不壹,有說當夜太祖只是向晉王囑咐後事,並非趙光義篡逆奪位的`。據記載,杜太後曾告訴太祖,因為後周皇帝小,他才得以黃袍加身。所以傳位,應先傳給兄弟,再由兄弟傳回他的兒子,這樣大宋江山才能永固。太祖於是命趙普起草盟約,藏於金匱,史稱“金匱之盟”。
也有說太宗謀害太祖篡位的。首先“金匱之盟”是太宗繼位後才傳出的說法,其次當時太祖長子趙光美已不年幼,而之後太宗掃除趙光美、趙德芳、趙德昭等繼承人的做法也讓人懷疑。《宋史·太宗本紀》中提出了壹串疑問:太宗即位,為什麽匆忙就將還剩兩月的開寶九年改為太平興國元年?既有“金匱之盟”,太宗為何要把兄弟趙廷美,迫害得郁郁而終?太祖次子武功郡王趙德昭因何自殺?
那麽,到底太祖有沒有傳位光義的意向呢?太祖生前出征或外出,都讓光義留守都城,軍國大事也讓光義參與決策。光義曾患病,太祖親往探望,還為其燒艾治病,光義若覺疼痛,太祖便先在自身試驗以觀藥效。太祖還曾對人說:“光義龍行虎步,將來必是太平天子,上蒼賜予的福德,還要超過我。”
於是,燭影斧聲就成了千古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