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70個歷史人物成語,高分寫作必備,替孩子收藏起來

70個歷史人物成語,高分寫作必備,替孩子收藏起來

1.壹鼓作氣(曹劌)

釋義:指鼓足勇氣或趁著勇氣十足的時候壹下子把事情做完。

典出:《左傳·莊公十年》:“夫戰,勇氣也。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2.壹字千金(呂不韋)

釋義:稱贊詩文或書法作品極為精妙,價值很高。

典出:《史記·呂不韋列傳》:“呂不韋乃使其客人人著所聞,集論以為八覽、六論、十二紀,二十余萬言。以為備天地萬物古今之事,號曰《呂氏春秋》。布鹹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遊士賓客有能增損壹字者予千金。

3.壹飯千金(韓信)

釋義:形容受人點滴之恩,給以豐厚的報答。

典出:《史記·淮陰侯列傳》載:韓信年少家貧,“從人寄食飲,人多厭之”。有壹次,韓信在城下垂釣,“諸母漂,有壹母見信饑,飯信”。後來韓信做了楚王,“召所從食漂母,賜千金”

4.東山再起(謝安)

釋義:指隱退後復出任職或失勢後重新興起。

典出:《晉書·謝安傳》載:謝安少年即有名聲,屢次征辟皆不就,隱居會稽東山(今浙江上虞),年逾四十復出為桓溫司馬,官至中書令、司徒。

5.臥薪嘗膽(勾踐)

釋義:形容刻苦自勵,發奮圖強。

典出:《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載:春秋時,越國被吳國打敗,越王勾踐立誌報仇。他把苦膽懸掛在坐處,“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經過長期準備,終於打敗吳國。

6.三顧茅廬(劉備)

釋義:指誠心實意地壹再邀請

典出:《三國誌·蜀書·諸葛亮傳》:“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7.孺子可教(張良)

釋義:指年輕人有出息,可以造就成才。典出《史記·留侯世家》:“[張]良嘗閑從容步遊下邳圯上,有壹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墮其履圯下,顧謂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毆之為其老,強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業為取履,因長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隨目之。父去裏所,復返,曰:孺子可教矣。後五日平明,可以造就成才。

8.老當益壯(馬援)

釋義:年紀老,誌向更為豪壯,幹勁更足

典出:《後漢書·馬援傳》:“丈夫為誌,窮當益堅,老當益壯”

9.投筆從戎(班超)

釋義:指文人從軍。

典出:《後漢書·班超傳》:“班超家貧,常為官傭書以供養。久勞苦,嘗輟業投筆嘆曰:“大丈夫無他誌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間乎?

10.揭竿而起(陳勝)

釋義:指起義造反,武裝暴動

典出:漢·賈誼《過秦論》:“率罷弊之卒,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

11.四面楚歌(項羽)

釋義:形容四面受敵、孤立無援的處境。

典出:《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12暴殄天物(帝幸)

釋義:指任意殺害生靈。也指不愛惜自然所賜,任意揮霍浪費。

典出:《尚書·武成》:“今商王受無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13.暗度陳倉(劉邦、韓信)

釋義:指在表面上用某壹行動迷惑對方,但在暗中卻采取另壹種行動達到目的。也指暗中進行某種活動。

典出:元·無名氏《氣英布》壹折:“孤家用信之計,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攻完三秦,劫取五國。

14.嗟來之食(黔敖)

釋義:泛指帶有侮辱性的施舍。

典出:《禮記·檀弓下》:“齊大饑,黔敖為食典出《禮記·檀弓下》:“齊大饑,黔敖於路,以詩餓者而食之。有餓者蒙袂輯履,貿貿然來。黔敖左奉食,右執飲,曰:嗟!來食。揚其目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於斯也。

15.紙上談兵(趙括)

釋義: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典出:《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載:戰國時,趙國的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從小學習兵法,熟知兵書,卻沒有實際經驗。秦趙長平之戰,趙括率領的軍隊全部被殲。

16.負荊請罪(廉頗)

釋義:表示主動向對方承認錯誤,賠禮道歉。

典出:《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載:戰國時趙國大將廉頗對藺相如被趙王拜為上卿不服氣,宣言要侮辱他。藺相如處處退讓,以國家利益為重。廉頗知道後十分悔恨,“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17.怒發沖冠(盜跖,藺相如)

釋義:憤怒得頭發豎立,頂起帽子。形容極其憤怒。

典出:《莊子·盜跖》:“謁者入通,盜跖聞之大怒,目如明星,發上指冠。”《史記·廉頗相如列傳:“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上沖冠。”

18.手不釋卷(劉秀)

釋義: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

典出:《三國誌·吳書·呂蒙傳》南朝宋·裴松之註引江表傳》:“[孫]權謂呂及蔣欽曰: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孟德亦自謂老而好學。卿何獨不自勉勖邪?

19.韋編三絕(孔子)

釋義:反復翻閱,編綴竹簡的皮繩磨斷了多次。形容讀書勤奮刻苦。

典出:《史記·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讀《易》,韋編三絕。

20.墨守成規(墨子)

釋義:形容因循守舊,不思變革

典出:戰國初期思想家墨翟善於守城,因稱善守為翟之守、墨守。

21.病入膏肓(晉景公)

釋義:指疾病已到了不可救治的地步。也比喻情況重,無法挽回。

典出:《左傳·成公十年》:“公疾病求醫於秦…醫至,曰: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

22.雞犬升天(劉安)

釋義:比喻壹個人得勢,和他有關系的平庸之輩也跟著發跡。

典出:《論衡·道虛》:“淮南王學道…奇方異術,莫不爭出,王遂得道,舉家升天,畜產皆仙,犬吠於天上,雞鳴於雲中。

23.高山流水(俞伯牙)

釋義:比喻得遇知音。

典出:《列子·湯問》:“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誌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誌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24.圖窮ヒ見(荊軻)

釋義:借指事情發展到最後,終於露出真相或本意。

典出:《戰國策·燕策三》載:戰國時,燕太子丹派荊軻去刺殺秦王,荊軻將卷著

25.口蜜腹僉(李林甫)

釋義:形容嘴甜心狠,為人陰險

典出:《開元天寶遺事·肉腰刀》:“林甫嘗以甘言誘人之過,語於上前,時人皆言林甫甘言如蜜。朝中相謂曰:李公雖面有笑容而肚中鑄劍也。”《資治通鑒·唐玄宗天寶元年》:“李林甫為相……尤忌文學之士,或陽與之善,啖以甘言而陰陷之。世謂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劍。

26.風聲鶴唳(苻堅)

釋義:形容驚慌疑懼,自相驚憂。

典出:唐·房玄齡《晉書·謝玄傳》:“余眾棄甲霄遁,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草行露宿,重以饑凍,死者十七八。

27.破釜沈舟(項羽)

釋義:比喻不留退路,下定決心壹拼到底。

典出:《史記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死,無壹還心。”

28.程門立雪(楊時)

釋義:喻尊師重道。

典出:《二程外書》卷壹二引宋·侯仲良《言:“遊[]、楊[時]初見伊川(程頤),伊川瞑目而坐,二子侍立,既覺,顧謂曰:賢輩尚在此乎?日既晚,且休矣。及出門,門外之雪深壹尺。”

29.司空見慣(劉禹錫)

釋義:指某事常見,不足為奇。

典出:唐·孟棨《本事詩· 情感 》載:唐代詩人劉禹錫卸任和州刺史後回京,司空李紳設宴招待,席間命歌妓勸酒。劉即席賦詩:“司空見慣渾閑事,斷盡江南刺史腸。”

30.夢筆生花(李白)

釋義:形容文思敏捷,華橫溢

典出: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夢筆頭生花》:“李太白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後天才贍逸,名聞天下。

31.力透紙背(顏真卿)

釋義:形容書法、繪畫運筆剛勁有力。

典出:唐·顏真卿《張長史十二意筆法意記》“當其用鋒,常欲使其透過紙背,此成功之極矣。”

32.胸有成竹(文與可)

釋義:比喻在做事之前心中有全面的謀劃打算。

典出:宋·蘇軾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今畫者乃節節而為之,葉葉而累之,豈復有竹乎!故畫竹先得成竹於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

33.赤膊上陣(許禇)

釋義:形容不顧壹切地投入戰鬥。也比喻不加掩飾地做某件事

典出:《明羅貫中三國演義》:“許褚性起,飛回陣中,卸下盔甲,渾身筋突,赤體提刀,翻身上馬,來與馬超決戰。

34.馬革裹屍(馬援)

釋義:指軍人在戰場上戰死。多用來表示英勇作戰、為國捐軀的決心和氣概。

典出:《後漢書·馬援傳》:“方今匈奴、烏桓尚擾北邊,欲自請擊之。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

35.黃袍加身(趙匡胤)

釋義:黃袍:古代帝王穿的龍袍。後用“黃袍加身”指被部署擁立為領袖或通過政變登上帝位。

典出:《宋史·太祖紀壹》載:後周恭帝時,趙匡胤為太尉,握兵權,在陳橋驛發動兵變,諸將為他披上黃袍,擁立為,定國號為宋。

36.洛陽紙貴(左思)

釋義:借指好的作品廣為流傳,風行壹時。

典出:《晉書·左思傳》記載:左思所作《三者賦深受稱贊,人們竟相傳寫,為此洛陽的紙都漲價了。

37.背水壹戰(韓信)

釋義:指決壹死戰

典出:《史記淮陰侯列傳載》:漢將韓信率領軍隊攻打趙國,命令背水為陣,斷絕了退路,迫使將士拼死作戰,結果打敗趙軍。

38.聞雞起舞(祖逖)

釋義:指有誌之士及時奮發,刻苦自勵。

典出:晉書·祖逖傳》“祖逖]與司空劉琨俱為司州主簿,情好綢繆,***被同寢。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祖逖與劉琨互相勉勵,立誌為國效力,半夜聽到雞叫就起床舞劍,刻苦練功。

39.初出茅廬(諸葛亮)

釋義:指剛剛出來做事或剛步入 社會

典出:東漢末,諸葛亮隱居南陽,劉備三次到茅廬拜訪,諸葛亮才答應出山。當時劉備被曹操攻打,形勢危急。諸葛亮設計,在博望坡用火攻曹軍,取得重大勝利。

40.完璧歸趙(藺相如)

釋義:後指原物完好無損地歸還原主。

典出:《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載:趙惠文王楚和氏璧,秦昭王聽說後,表示願以十五城換璧。當時秦強趙弱,趙王不敢拒絕,又怕上當大臣藺相如自願奉璧出使秦國,說“城入趙而壁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相如到秦國獻壁後,見秦王無意給城

41、退避三舍(重耳)

釋義:後泛指主動退讓,不與之爭或主動躲開,避免接觸。

典出《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及《僖公二十八年》載:春秋時,晉公子重耳出亡至楚國,楚成王設宴款詩,問:“公子若反晉國,則何以報不轂?”重耳回答:“若以君之靈,得反晉國,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後重耳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在晉楚城濮之戰中,晉軍果“退三舍而辟之”

42.樂不思蜀(劉禪)

釋義:泛指樂而忘返

典出:《三國誌·蜀書·後主傳》南朝宋·裴松之註《漢普春秋》:“馬文王與禪宴,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為之感,而禪喜笑自若他日,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

43.指鹿為馬(趙高)

釋義:比喻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典出:史記出史記·秦始皇本紀:“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 設驗 ,持鹿獻於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或言鹿。高因陰中諸言鹿者以法後群臣皆畏高。

44.畫龍點睛(張僧繇)

釋義:比喻藝術創作在關鍵處著墨,或寫作,說話時在關鍵處加上精辟詞語,使內容更加生動傳神。

典出: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梁》:“武帝崇飾佛寺,多命僧繇畫之…金陵安樂寺四白龍不點眼睛,每雲:點睛即飛去。人以為妄誕,固請點之,須臾雷電破壁,兩龍乘之騰去上天,二龍未點眼者見在。

45.入木三分(王羲之)

釋義:本形容書法筆力強勁。後也形容見解精辟,分析深刻。

典出:《說郛卷八七引唐·張懷瓘《書斷·王羲“晉時奈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

46.諱疾忌醫(蔡桓公)

釋義:隱瞞疾病,不願就醫。也比喻掩飾缺點、錯誤,不願改正。

典出:宋·周敦頤周子通書·過》:“今人有過,不喜人規,如護疾而忌醫,寧滅其身而無悟也。

47.多多益善(韓信)

釋義:原指帶兵越多越能成事,即打勝仗。後泛指越多越好。

典出:史記·淮陰侯列傳:“上問曰:如我能將幾何?信曰:陛下不過能將十萬。上曰:於君何如?曰:臣多多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為為我禽。

48.秋毫無犯(劉邦)

釋義:指絲毫不侵犯別人的利益。常用來形容軍隊紀律嚴明,絲毫不侵犯老百姓的利益。

典出:《史記·淮陰侯列傳》:“大王之入武關,秋毫無所害。”

49.望梅止渴(曹操)

釋義:比喻用空想或空話等來安慰自己

典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魏武行沒,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50.鞠躬盡瘁(諸葛亮)

釋義:表示小心謹慎,竭盡全力效勞

典出:西晉·陳壽《三國誌·蜀書·諸葛亮傳》南典出朝宋·裴松之註引《漢晉春秋》:“臣鞫躬盡瘁死而後已。

51.約法三章(劉邦)

釋義:指***同議定的必須遵守的簡單條款。

典出:史典出史記·高祖本紀》:“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

52.請君入甕(周興)

釋義:比喻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典出:《太平廣記》卷壹壹引《朝野僉載》:“唐秋官侍郎周興與來俊臣對推事。俊臣別奉進止鞫興,興不之知也。及同食,謂興曰:囚多不肯承,若為作法?興曰:甚易也。取大甕,以炭四面靈之,令囚人處之其中,何事不吐!即索大瓷,以火圍之,起謂興曰:‘有內狀勘老兄,請兄入此瓷。興恐叩頭,鹹即款伏。

53.舉壹反三(孔子)

釋義:指舉指舉壹件事,就可以觸類旁通,類推出多未知的事理

典出:《論語·而》:“舉壹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54.蕭規曹隨(蕭何、曹參)

釋義:指後人完全按照前人的成規辦事。

典出:西漢初年,蕭何、曹參先後為丞相,蕭何制典出西漢定的壹套法規政令,曹參完全繼承下來,遵照執行。

55.八鬥之才(曹植)

釋義:指極高超的文才。

典出:南朝宋·謝靈運曾說:“天下才有壹石,曹子建獨占八鬥,我得壹鬥,天下***分用壹鬥。(見宋·無名氏《釋常談·八鬥之才》)

56.陸海潘江(陸機、潘嶽)

釋義;比喻陸機和潘嶽博學多才。也形容人很有文才或有文才的人。

典出:南朝·梁·鐘嶸《詩品》卷上:“余常言:陸才如海,潘才過江”。

57.舉案齊眉(孟光、梁鴻)

釋義:端飯時把托盤舉得和眉毛相齊,表示非常恭敬。後指妻子對丈夫恭敬有禮。也形容夫妻相互敬愛。

典出:《後漢書·梁鴻傳》:“[鴻]為人春,每歸,妻為具食,不敢於鴻前仰視,舉案齊眉。”

58.懸梁刺股(孫敬、蘇秦)

釋義:形容讀書學習勤奮刻苦。

典出:達出《太平禦覽卷三六三引《漢書》:“孫敬文寶,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梁。”《戰國策·秦策壹》:“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59.沆瀣壹氣(崔沆、崔瀣)

釋義:泛指氣味相投的人結合在壹起。

典出:宋·王《唐語林·補遺》“崔相沆知貢舉,得崔瀣。時榜中同姓,瀣最為沆知。譚者稱:座主門生,沆瀣壹氣。

60.江郎才盡(江淹)

釋義:後泛指才思衰退或才華枯竭。

典出:南朝梁·鐘嶸《詩品卷中:“初,淹宣城郡,遂宿冶亭,夢壹美丈夫,自稱郭璞,謂淹曰:我有筆在卿處多年矣,可以見還。淹探懷中,得五色筆以授之。爾後為詩,不復成語,故世傳江淹才盡

61.七擒七縱(諸葛亮)

釋義:指善用謀略,使對方心服

典出:《三國誌·蜀誌·諸葛亮傳》南朝宋·裴松三國誌·蜀誌·諸葛亮傳》南朝宋·裴材之註引《漢晉春秋》載:三國時蜀漢諸葛亮南證,七次擒獲孟獲,又七次釋放,最終使孟獲心悅誠服。

62.毛遂自薦(毛遂)

釋義:借指自告奮勇,自己推薦自己去做某事。

典出:《史記平原君列傳》載:趙孝成王九年秦國軍隊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趙王派平原君去楚國求救平原君的門客毛遂主動要求壹同前註。到了楚國,平原君和楚王談判,很久都沒有結果。毛遂按劍上前,直陳利害,終於說服楚王派兵救趙國。

63.鐵杵成針(李白)

釋義:比喻只要下苦功,堅持不懈,再難辦的事也能辦成。

典出:宋·祝穆《方輿勝覽·眉州·磨針溪》:在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 業 。”

64.桃李滿天下(狄仁傑)

釋義:比喻推薦的人才或培養的學生極多,各地都

典出:《資治通鑒·唐則天皇後·久視元年》“[狄]仁傑又嘗薦復官侍郎姚元崇、監察禦史曲阿桓彥範、太州刺史敬暉等數十人,率為名臣。或謂仁傑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仁傑曰:薦賢為國,非為私也。

65.曲高和寡(宋玉)

釋義:曲調越高深,能跟著唱的人就少。後比喻思

想、言行、作品等高深,少有人能理解、接受。

典出:戰國楚·宋玉《對楚王問》:“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裏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居而和者不過數十人。引商刻羽,雜以流,國中屬而和者數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66.開卷有益(宋太宗)

釋義:只要打開書本讀書就會有益處

典出:宋·王辟之《澠水燕談錄·文儒》:“太宗日閱禦覽三卷因事有暇日追補之,嘗曰:開卷有益,朕不以為勞也。

67鑿壁偷光(匡衡)

釋義:指勤奮學習

典出:晉·葛洪西京雜記卷ニ:“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鄰舍有燭而不建,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68.刮目相看(呂蒙)

釋義:指改變舊的印象,用新眼光看人。

典出:晉·陳壽《三國誌吳誌呂蒙傳南朝宋·裴松之註引江表傳》:“肅拊背曰: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看。

69.圍魏救趙(孫臏)

釋義:指包抄進攻敵人的後方迫使其撤兵的戰術。

典出:《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載:戰國時魏國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國出師救趙。齊將田忌采用軍師孫臏的策略,乘魏重兵在外,國內空虛,引兵圍攻魏都大梁,迫使魏軍回撤,並乘其疲憊,在中途予以截擊,大破魏軍,從而解除邯鄲之圍,救了趙國。

70.壹諾千金(季布)

釋義:形容說話極講信用。

典出:《史記·季布欒布列傳》:“楚人諺曰: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壹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