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不鳴則已壹鳴驚人出自於哪個典故?

不鳴則已壹鳴驚人出自於哪個典故?

“不鳴則已,壹鳴驚人”這則成語源於楚莊王勵精圖治、振興楚國的故事。

原本是壹個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他繼位以後卻耽於酒色,不理朝政。因此政治不上軌道,官吏們貪汙失職,再加上各國的諸侯也都趁機來侵犯,使得齊國瀕臨滅亡的邊緣。雖然,齊國的壹些愛國人士憂心忡忡,但是都因為畏懼齊王,不敢勸諫。

有壹個齊國人叫淳於髡,他的口才很好,常常用壹些有趣的隱語,來規勸君主。淳於髡想了壹個計策,準備找個機會來規勸齊威王。壹天,淳於髡見到了齊威王,就對他說:“大王,為臣有壹個謎語想請您猜壹猜:某國有只大鳥,住在大王的宮廷中,已經整整三年了,可是他既不振翅飛翔,也不發生鳴叫,只是毫無目的的蜷伏著,大王您猜,這是壹只什麽鳥呢?”

齊威王本是壹個聰明人,壹聽就知道淳於髡是在諷刺自己,像那只大鳥壹樣,身為壹國之尊,卻毫無作為,只知道享樂。於是他沈吟了壹會兒之後,便毅然的決定改過,振作起來,做壹番轟轟烈烈的事,因此他對淳於髡說:“雖無飛,飛必沖天;雖無鳴,鳴必驚人。”這句話的意思是這壹只大鳥,妳不知道,它不飛則已,壹飛就會沖到天上去,它不鳴則已,壹鳴就會驚動眾人,妳等著瞧吧! 從此齊威王不再飲酒作樂,轉而整頓國政。首先他召見全國的官吏,盡忠負責的,就給予獎勵;而那些腐敗無能的,則加以懲罰。結果全國上下,很快就振作起來。

不鳴則已,壹鳴驚人,成語,漢語拼音bù míng zé yǐ,yī míng jīng rén,詞語解釋:比喻平時沒有突出的表現,壹下子做出驚人的成績。鳴:動詞,鳥叫。成語為褒義詞。

本成語出自西漢司馬遷對戰國齊國的記載,但最早的藍本為戰國韓非記載的春秋楚莊王的典故。這或許並不矛盾,可能齊威王也被問過這個隱語,然後想起楚莊王說過的話也頓然醒悟,脫口而答。

漢語文字不鳴則已,壹鳴驚人

英文翻譯Should one desire to sing,one would amaze the world with his first song.

詞語解釋比喻平時沒有突出的表現,壹下子做出驚人的表現。

字詞解釋鳴:動詞,鳥叫。

成語性質褒義詞

成語用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