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符是人類語言的可見平面符號(盲文是壹種可觸摸的符號,但它是用手而不是眼睛為盲人設置的)。相比之下,語言是壹種聽覺信息符號。
人類的任何語言都應該而且能夠有科學對應的文字。所謂“科學對應”,就像電工學中的“匹配”。當輸入設備和輸出設備完全匹配時,可以用最少的能量達到最好的效果。如果匹配不好,效果也不會好:要麽輸出設備無法正常工作,要麽巢穴中儲存的能量過多閑置無用,造成浪費。如果文字和語言完全匹配,那麽這種文字對於這種語言的廣大人民群眾來說將是易學易用的,普及時間短,成本低;字符及其對應的語言可以同步無限擴展,即單詞和短語可以無限擴展。反之,就是不般配。每種語言都不容易達到與其語言的最佳匹配。往往需要幾千年的不斷探索,不斷完善才能實現。
當然,語言和文字的匹配程度是相對的。目前有些人不知道這種匹配度的區別,或者說這種區別的衡量標準不統壹,導致對詞的性質看法不壹;也造成了漢字改革的需要。如何改革?等問題。
對於以復音詞為主的語言(同音字很少出現——壹個詞的多種解釋除外),使用拼音文字是最科學的對應方式。換句話說,可以實現很好的匹配。因為用拼音字母表示發音是最科學的方法,可以用最少的字數表示無限的發音。
在以單音節詞為主的語言中(必然會有大量的同音異義詞——除了壹個詞的解散),使用能根據語言的語法自由重組新詞的獨立方塊字是最科學的對應。換句話說,可以實現很好的匹配。因為這也是最科學的方法,用有限的表示意義的詞來表示無限的詞匯,而不考慮有限的單音節的局限性。
這兩種方法都有各自特定的對應規律,所以不能互相套用。
根據這壹認識,本文比較了當今世界上各種文字與其語言的對應關系:文字與語言匹配度好的,應首先推廣拉丁文與拉丁語的匹配;在拉丁語中,最匹配的不是英語。漢字和漢語的匹配度相比拉丁語,不如拉丁語和拉丁語。
那些移植了別人劇本的民族,壹開始的匹配度肯定是很差的,沒有幾代或者幾十代的磨合是達不到很好的匹配的。
因為漢語以單音節詞為主,所以漢語的語法不同於以多音字為主的語言。這種語法適合調動詞語自由移動。單音詞不僅是構成句子的要素,也是創造雙音詞和復音詞的要素。而且任何人都可以根據漢語語法規則和單音節詞之間的語義關系,隨意造出雙音節或多音節詞,而且不加評論就能馬上被別人理解。就像用磚頭砌墻壹樣,妳可以造出任何壹種墻。所以漢語的詞匯是無限的,沒有人能統計出漢語有多少個詞,這完全對應了漢語簡潔豐富的特點。比如“適合度”可以由:適合度、合適度、適宜度、重合度、適宜度、舒適度、不適度、適度度等等組成。“失落”可以由:不當、黯然失色、迷失、失語、閃失、失算、失落、失落、失策、馬失前蹄、錯失良機,甚至智者有時也會點頭,等等。
漢語中雖然有很多同音字(有的多達200多個),但在人們的口頭對話和書面交流中並沒有引起誤解。原因是什麽?這是通過情景環境和語言語境的關聯性以及對話者的知識條件在口語對話中的作用來區分的;在書面交流中,通過每個漢字的表意表現和語言語境的關聯性來區分。例如,有壹天兩個釣魚夥伴在約定的釣魚河邊相遇。見面時,A問B:“哥們,妳今天帶了什麽誘餌?”答:“豬肝”。b問A:“妳呢?”。答:“酒和面”。在現場環境和語言的語境以及當事人的知識範圍內,甲方不會將“豬肝”誤解為“竹竿”,乙方也不會將“酒和面”誤解為“九面”——九種面粉混合而成的面。“豬肝”和“竹竿”、“酒和面”、“九面”的筆畫在漢字表示上有很大不同。如果漢字只是表音,書面交流就會產生大量的誤解,根本無法交流。所以只有表意漢字才能匹配漢語和單音節詞。
這裏說的“匹配”是從基礎方面,並不是說達到了完全匹配。為什麽這麽說?因為現在漢字缺了壹個重要的部分,那就是音(音和調)。由於這部分的缺失,漢字還存在以下重要缺點:難記難寫,學習周期很長,學習成本很高,不利於大眾普及;不能作為中國語言統壹的工具;沒有對外吸收,不利於對外交流;不方便計算機(當代文字處理的主要工具)處理,等等。如果把現在的漢字改成雙義雙音的漢字,就可以克服上述缺點,匹配度遠遠好於拉丁和拉丁。
漢字的以上缺點大家都能看出來。近百年來,有人提出全盤否定漢字的觀點,有人提出改造漢字的觀點,有人提出捍衛漢字的觀點。爭論至今沒有停止。為什麽?因為人們至今沒有找到滿意的改革方案。
有人看到拉丁文字與拉丁語言的匹配程度比漢字與漢語的匹配程度強得多,就用拉丁文字來構成漢字。這種做法,首先在理論上違背了“單音節詞必須與表意文字相匹配”的規律。就像把自行車輪胎裝在汽車的輪轂上,它是怎麽工作的?其次,由26個英文字母組成的表意漢字,其語音部分容易記憶,而語義部分過於抽象,難以記憶,靈活性和無限擴展性較差;本質上是美式鍵盤碼。再者,中國的文化歷史被徹底割斷,這是中國大多數人無法接受的。再次,人的習慣也不能忽視。所以雖然有很多漢字拉丁化方案,提倡了近百年,卻沒有得到人們的支持。就是這個原因。
文字不過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實用工具,任何壹種人類工具都是逆勢而生的。任何工具要想被廣大人民群眾所接受,就不可能割斷歷史,無視人們的習慣勢力。否則,這個工具再好,人們也不會接受。比如電腦主機電路板,由於新材料、新元器件、新工藝的快速發展,設計版本更新也很快。新版主板即使不再使用上壹版的壹些外接元件,也必須仍然保留上壹版的壹些連接插座,否則電腦組裝廠不會馬上來買。為什麽?因為電腦組裝廠有大量舊零件庫存,不能再用了。所以,即使新版主板比舊版性能更好,價格更便宜,廠商也不會買,直到庫存的舊零件用完。再比如,電子液晶手表在讀數、價格、精度、制造工藝、使用壽命、維護等方面都優於機械表。已經漲了近50年了,但是很多人還是習慣用機械表,逼著手表廠商生產機械電子表。
有人用簡化和並集來解決漢字難寫難記的問題,但這是壹種拆東墻補西墻的方法,讓這個點看似匹配,卻造成另壹個點更加不匹配,整體匹配度不如原來。
有些人用自己的方法和筆畫來構成漢字,實現了意音結合,但仍有不足之處。總體來說,匹配度不如現有的漢字。
因為以上情況,有人覺得漢字改革越來越差,不如維持現狀不變。
我認為維持現狀是錯誤的,也是不可能的。漢字在歷史上有過多次變化,每次經濟大繁榮帶動文字處理工具的改進,漢字都會被改變。
如今全球經濟大戰空前激烈,中國經濟繁榮躍升。計算機已經成為文字處理的主要工具。漢字在中國國力整體框架中處於基礎地位,但支撐能力卻大相徑庭。其次,漢字和電腦不匹配。所以漢字必須改革,才能達到理想的匹配。從人物自身發展的規律來看,也在朝著不斷增強匹配度的方向發展。現在的關鍵點是找到壹個優秀的匹配方法。如果能找到這種優秀的匹配方法,使新漢字與漢字的匹配度強於現行漢字,那些認為“不如不改”的人也會改變看法。
有人認為漢字改不改不會影響中國的振興和發展。中國現在發展不是很快嗎?是的認為漢字需要改革的人不認為漢字已經到了現在不能用的地步,漢字總體上還是匹配漢語的。我只是覺得漢字在某些方面不匹配。這些錯配與當今全球經濟壹體化的大局不相適應,而與需要快速發展的中國整體經濟框架不相適應。
沒有對比當然看不清楚。例如,1000噸大豆可以通過火車、汽車、馬車、人力車等從哈爾濱運到北京。雖然最終效果是壹樣的,但是效率卻大不相同,其附加效果(比如沿途對路線的社會影響)也大不相同。可能有人會問:只要效果壹樣,有必要在乎效率嗎?要知道,歷史上所有效率低下的落後國家都是軟肉。如果我們今天改革漢字,九年普及教育的內容可以用四年左右的時間完成,把未來五年的時間和經費省下來用於高級技術教育。結果會怎樣?
我上面說的好像是對同事各方面的全盤否定。其實我也不是否定所有人。我只是從我的角度誠實的說壹下。我認為漢字應該改革,漢字的改革應該沿著表音形聲字的方向走,我也嘗試過做壹個“寫漢字既要表意又要表音”的方案。對於這個方案,我認為在字形組織上並不理想。就我目前的低水平,只能做到這種程度。也希望大家批評指正,讓我們壹起完成這件大事。要知道,歷史上漢字的任何變化,其實都不是壹個人發明的,而是廣大群眾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的集體創造。
無論我們認為漢字不用改,漢字必須改,漢字拉丁化,還是漢字不拉丁化,都是從同壹個目標出發——為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我們子孫後代的幸福,為了“中國人和狗不得入內”的恥辱,為了南京30萬無辜遇難者的國恥。只是每個人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得出的觀點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