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秋後問斬是成語嗎?

秋後問斬是成語嗎?

號碼

秋後問斬的含義來自《禮記·月令》中的記載:“涼風來,露水落,蟬鳴,鷹為祭鳥,隨始屠。”

漢代儒家董仲舒在《春秋》故事中將這壹含義上升到理論高度。“王配天,謂之道。天上有四次,國王有四個政府。如果四個政府是四倍,那是常見的。天人相似。慶春,賞夏,懲秋,懲冬。”認為慶、賞、懲、罰是帝王的四種統治行為,要適應四季的變化。董仲舒認為,獎賞要在春夏進行,行刑只能在秋冬進行,這就是後來所說的“秋後問斬”。

根據漢朝的法律,死刑只能在秋天和冬天執行,開春以後,死刑是不允許執行的。根據唐宋時期的法律,從立春到秋分,除了作惡多端、抗命不從、奴婢殺主之外,其他罪行在春季不得處以死刑。清朝規定,朝廷要處死的犯人,也要在秋天處死。

西漢的行刑時間在農歷九月、十月、十壹月、十二月,唐代的行刑時間定在十月、十壹月、十二月。這壹規定在唐代壹直到清末被後人采用。

因為古代的死刑壹般是在秋天,所以古籍和歷史劇裏常有“秋後問斬”這樣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