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關於“古代發簪”的成語有哪些?

關於“古代發簪”的成語有哪些?

關於“古代發簪”的成語有:

1、遺簪棄舄 [yí zān qì xì]:指遺落在地的簪子鞋子。

2、瓶墜簪折?[píng zhùi zān zhé]:意思是為瓶落水底難覓,簪子折斷難接。比喻男女分離。

3、世代簪纓 [shì dài zān yīng]:頭簪和束發的纓絡,古代達官貴人的冠飾。解釋為接連幾代都是做高官的仕宦之家。

4、簪星曳月?[zān xīng yè yuè]:形容佩帶光彩耀眼。

5、及笄年華 [jí jī nián huá] :笄字代表古代盤頭發用的簪子。意思是指少女到了可以出嫁的年齡。

發簪 [fà zān]

釋義:

古代中國用來固定和裝飾頭發的壹種首飾。

式樣:

古代發簪形式繁多,僅以質料上看,就有骨、石、陶、蚌、荊、竹、木、玉、銅、金、象牙、牛角及玳瑁等多種。

典故:

五千年的中華民族的發展史裏,早就有了關於發簪的記錄。《辭海》裏有這樣的解釋:簪,古人用來插定發髻或連冠於發的壹種長針,後來專指婦女插髻的首飾。《史記·滑稽列傳》裏說:“前有墮珥,後有遺簪”。杜甫《春望》中也有“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之句。

中國少數民族有傳統的用簪來固發、美發之俗,其發簪種類繁多,歷史悠久,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

唐宋時期及以後各代,是發簪流行的盛世。唐代敦煌壁畫中的眾多婦女就是插滿花簪的形象。唐代畫跡中也有眾多滿頭插簪的婦女形象。

發簪古代男女發式,以挽髻為主,發髻挽成之後,就要設法將其固定,最常用的綰髻之具是發簪。在上古時期,發簪被稱作“笄”。在男子盛行帶冠之時,發笄還有固冠作用,以免滑墜。古代婦女所插的發笄,在考古發掘中也常有出土。如1978年秋,從山西襄汾新石器時代的古墓中出土壹具人骨,在人骨的頭頂,即插有壹根骨笄。

在中國封建時代,中國女子插笄是長大成人的壹種標誌,到時還要舉行儀式,行“笄禮”。笄禮源於周代。

據《儀禮》等書記載,女子年滿15歲就被看作成人。在此之前,她們的發式大多做成丫髻,還沒有插笄的必要。到15歲時,如果已經許嫁,便可梳挽作成人的發髻了,這時就需要使用發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