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鞭打斷絕
拼音tóu biān duàn liú
成語解釋流動:水流。《晉書》裏的苻堅:苻堅攻打東晉的時候,得意地說,我的士兵把鞭子往河裏壹扔,就能把河水截斷。比喻眾多而有力。
傳統鞭打切斷
典故的出處是《晉書·苻堅記》:“隨我行,擲鞭於河,止其流。風險有多大?”
英國有壹支強大的軍隊,如果士兵們把鞭子扔進河裏,就足以阻止水流。
這句成語在李的《六十年變遷》第二章中有例證:“秦與苻堅大打出手。”
萎靡不振的反義詞。
鞭打切斷的同義詞
“鞭打截止”語法
不尋常的普遍使用程度
情感中性詞
成語結構緊縮
作為謂語和從句的語法用法;描述軍隊的實力。
“鞭斷”的成語故事
東晉初年,前秦勢力越來越強大。苻堅即位後,想滅東晉,壹統天下。他在會上聽取了大臣們對親征的意見。大臣的上司極力支持,而則槍斃,說金有長江天險,不可攻。苻堅說,我們百萬壯士,把鞭子往長江裏壹扔,就能把長江截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