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起鶻落是讀音是tù qǐ hú luò。原句出自於北宋文學家蘇軾的《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
原文:
故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與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識其所以然。夫既心識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內外不壹,心手不相應,不學之過也。
白話譯文:
所以說畫竹,壹定要心裏有完整的竹子,拿著筆凝神而視,就能看到自己心裏想要畫的竹子了。這時快速地跟著自己的所見去畫,去捕捉看到的形象,就像兔子躍起、鶻鳥降落壹樣迅速。這是與可教給我的。我不能做到,但心裏卻明白這樣做的道理。
既然心裏明白應該這樣做,卻不能做到,認識和行動不統壹,理解道理和實際操作不能壹致,這都是學習不夠的毛病。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筼筜谷在陜西洋縣西北,谷中多竹。宋神宗熙寧八年(1075),文同任洋州知州,曾在此谷中築亭。文同是蘇軾的表兄兼好友,北宋畫家,善畫山水,尤善畫竹,創深墨為面,淡墨為背的竹葉畫法,開後世“湖州竹派”,曾畫《筼筜谷偃竹》贈蘇軾。
元豐二年(1079)正月,文與可病逝。七月,蘇軾在湖州曝曬書畫,看到文與可的這幅遺作,寫了這篇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