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ǐn zhèn zhǐ k
同義詞:饑不擇食,急功近利。
反義詞:從長計議
用法:聯動式;作謂語、賓語和定語;貶義
解說:鴆:傳說中的毒鳥,喝下浸在它羽毛裏的酒,就能致人於死。喝毒酒解渴。比喻不顧嚴重後果,用錯誤的方法解決眼前的困難。
來源:南朝葉凡《後漢書·列傳》:“如我仍以附子治饑,以毒藥解渴,但入胃前已失喉。”
例證:楊嗣昌征收薪俸的方法是讓朝廷。
成語故事:
東漢的霍橋從小膽子就很大。他十五歲時,他的叔叔宋廣因秉公執法得罪了壹些有權有勢的人。他們誣告他篡改聖旨,把他關進監獄。霍橋知道叔父為人正直,不可能做出這樣的事,就寫信給大將軍梁商,為叔父辯護。信中說:“宋廣作為壹個縣令,為了更好地為朝廷服務,壹直奉公守法。他怎麽能冒著生命危險篡改聖旨呢?這不就是人吃附子(壹種草藥,毒性很大)充饑,喝鴆(浸泡在鴆羽毛裏的毒酒)解渴的壹回事嗎?如果是,那還沒進肚子,到喉嚨口就已經斷氣了。他怎麽能這樣做?”
梁商看了信,覺得有道理。他把它拿給皇帝看。不久,宋廣被無罪釋放。
比喻“飲鴆止渴”,只顧眼前利益,不顧其嚴重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