蚍蜉撼大樹。
出處:唐·韓愈《調張籍》:“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後來,人們便把詩中“蚍蜉撼大樹”壹句簡化為“蚍蜉撼樹”這個成語。?
蚍蜉撼樹比喻力量本來很微弱,而又妄想動搖強大的事物,不自量力。該成語壹般作主語、謂語、賓語,屬於主謂式,含貶義。
“蚍蜉撼樹”壹般作主語、謂語、賓語,屬於主謂式,含貶義,作賓語時常跟“像”“如”“是”等配合運用;比喻力量很小而想動搖強大的事物,不自量力。
成語由來
韓愈是唐代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壹。他的散文寫得好,詩也寫得好,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有較高的地位。那時,李白和杜甫剛剛去世幾十年,有些人對這兩位偉大詩人的作品橫加批評。韓愈不同意,專寫了壹首詩給他的朋友張籍,表明他的態度。
詩中有這麽幾句說的是:“李白、杜甫的詩文存在於世,光彩照人不可泯滅,哪知道卻會有那麽壹群無知而又愚蠢的人,竟然以種種借口對他們進行誹謗。這就像是小小的蚍蜉想動搖參天的大樹,可笑太不自量力了。”
韓愈贊頌李白、杜甫的詩氣勢雄偉,明艷奪目,批評那些所謂批評者狂妄可笑,幼稚無知,認為他們企圖貶低李白、杜甫,就好像螞蟻撼大樹壹樣不自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