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中間兩個字是而不的成語

中間兩個字是而不的成語

何樂而不為、可望而不可及、敢怒而不敢言、可望而不可即、敢怨而不敢言。

壹、何樂而不為

釋義:為什麽高興還不去做呢?(既然高興為什麽不去做呢?)表示願意去做,應該去做。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十六回:“此地河道,為患已久,居民被害已深,聞貴人修治河道,雖士商人等,亦必樂於從事;況又發給工錢飯食,那些小民,何樂不為?”

譯文:這裏的河道,已經危害地方很久了,百姓深受其害,聽說貴人妳要整治河道,即使是文士商賈,也壹定會樂意幫忙的;何況又發錢給工人工錢和食物,那些工人,為什麽高興還不去做呢?

二、可望而不可及

釋義:指只可仰望而不可接近。

出處:郭沫若《月蝕》:“可望而不可及的古之人,妳們的鼓聲透過了幾千萬重的黑幕,傳達到我耳裏來了!”

三、敢怒而不敢言

釋義:心裏憤怒而嘴上不敢說。指懾於威脅,胸中憤怒不敢吐露。

出處:唐·杜牧《阿房宮賦》:“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譯文:使天下的人民,口裏不敢說,心裏卻敢憤怒。

四、可望不可即

釋義:看得見,但不能接近。形容希望達到而實際難以達到。

出處:明·劉基《登臥龍山寫懷二十八韻》:“白雲在青天,可望不可即。”

譯文:白雲漂浮在碧空,只可望見而接觸不到

五、敢怨而不敢言

釋義:內心怨恨但不敢說出來。

出處:宋·鄧牧《伯牙琴·吏道》:“吏無避忌,白晝肆行,使天下敢怨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誅。”

譯文:官吏無所避忌,白天也肆意妄為,使天下人民,內心有怨氣而不敢說出來,內心有怒氣但不敢討伐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