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壹絲不茍成語故事_成語“壹絲不茍”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

壹絲不茍成語故事_成語“壹絲不茍”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

釋義

茍:茍且,馬虎。這則成語的意思是連最細小的地方也不馬虎。

用法

形容辦事認真仔細,絲毫不馬虎。

出處

這則成語出自《儒林外史》:“見世叔壹絲不茍,升遷就在指日。”

成語故事

明朝初期,明太祖朱元璋下令禁止殺牛。壹天,鄉紳張靜齋和舉人範進相約去拜訪知縣湯奉。湯奉設宴招待他們,席間有位老者將壹些人士拼湊起來的五十多斤牛肉送給他。湯知縣壹向受賄,可上朝又有禁令,壹時不知如何是好,於是就問張靜齋:“剛才有幾個人送來五十斤牛肉,要求對他們的政策放松壹點,妳說我收還是不收?”張靜齋搖頭道:“萬萬使不得,我們都是朝廷命官,心中應只有皇上,不能收受賄賂,即使是與自己關系密切的人也不例外。”並舉例說:“洪武年間,有壹次皇上到劉伯溫家中造訪,正巧江南張士誠送來壹壇子小菜。劉伯溫打開壹看,發現是壹壇子金子。皇上見了勃然大怒,第二天就把劉伯溫貶為青田知縣,不久又將他毒死。”湯奉聽張靜齋說得頭頭是道,於是急忙請教該如何處理才好。張靜齋說:“妳可以借此事大作文章,把這個老者和那幾個人抓起來,用壹副大枷鎖了,把牛肉堆在枷上,並且出壹張告示,說明他們膽大妄為。如果上司知道妳辦事壹絲不茍,壹定會提拔妳的。”湯知縣聽了連連稱是。

《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壹部反映知識分子生活的長篇小說,由清朝吳敬梓編著。它以整個封建社會為批判對象,以不同類型的封建知識分子為中心,通過對他們生活和心靈的描繪與剖析,勾畫了“儒林”中壹群人的醜惡現象,表現了封建社會的極端腐朽和即將崩潰的趨勢。本書極富獨創性,具有深刻的思想意義和巨大的社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