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揠苗助長
典故
從前宋國有壹個農夫,嫌自已田裏的秧苗長得太慢,因此整天忡忡憂憂。有壹天,他又荷著鋤頭下田了,他覺得稻苗似乎壹點也沒長大,於是苦心思索著有什麽辦法可以使稻子長高壹點。
忽然,他靈機壹動,毫不猶豫的卷起褲管就往水田裏跳,開始把每壹棵秧苗拉高壹點。傍晚,農夫好不容易才完成他自以為聰明的傑作,得意洋洋的跑回家,迫不及待的告訴他太太說:“告訴妳壹件了不起的事,我今天想到壹個好點子,讓咱們田裏的稻苗長高了不少。”農夫太太半信半疑,就叫兒子到田裏去看,究竟是怎麽回事。兒子聽到家裏的稻子長高了,興奮地飛也似的跑到田裏去看。這時,他發現稻苗是長高了,但是卻壹棵棵低垂著,眼看著就要枯萎了。
釋讀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千萬不可以學宋國農夫的作法,壹切事情都有它的順序,如果壹心只想早點完成就破壞它的次序,到頭來不僅不能提早完成,反而壹事無成。
(二)買櫝還珠
典故
壹個楚國人,他有壹顆漂亮的珍珠,他打算把這顆珍珠賣出去。為了賣個好價錢,他便動腦筋要將珍珠好好包裝壹下,他覺得有了高貴的包裝,那麽珍珠的“身份”就自然會高起來。
這個楚國人找來名貴的木蘭,又請來手藝高超的匠人,為珍珠做了壹個盒子(即櫝),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氣撲鼻。然後,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細刻了許多好看的花紋,還鑲上漂亮的金屬花邊,看上去,閃閃發亮,實在是壹件精致美觀的工藝品。
這樣,楚人將珍珠小心翼翼地放進盒子裏,拿到市場上去賣。
到市場上不久,很多人都圍上來欣賞楚人的盒子。壹個鄭國人將盒子拿在手裏看了半天,愛不釋手,終於出高價將楚人的盒子買了下來。鄭人交過錢後,便拿著盒子往回走。可是沒走幾步他又回來了。楚人以為鄭人後悔了要退貨,沒等楚人想完,鄭人已走到楚人跟前。只見鄭人將打開的盒子裏的珍珠取出來交給楚人說:“先生,您將壹顆珍珠忘放在盒子裏了,我特意回來還珠子的。”於是鄭人將珍珠交給了楚人,然後低著頭壹邊欣賞著木盒子,壹邊往回走去。
楚人拿著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尷尬地站在那裏。他原本以為別人會欣賞他的珍珠,可是沒想到精美的外包裝超過了包裝盒內的價值,以致於“喧賓奪主”,令楚人哭笑不得。
釋讀
鄭人只重外表而不顧實質,使他做出了舍本求末的不當取舍;而楚人的“過分包裝”也有些可笑。
(三)濫竽充數
典故
據《韓非子》記載,齊宣王愛聽吹竽,又好講排場。為他吹竽的就有三百人。他常常叫這三百人壹齊吹竽給他聽。有個南郭先生,根本就不會吹竽,看到這個機會,就到齊宣王那裏去,請求參加這個吹竽隊。齊宣王就把他編在吹竽隊裏,並且給他很高的薪水。這位根本不會吹竽的南郭先生,每逢吹竽,就混在隊裏,拿著竽裝腔作勢。這樣壹天天混過去,不曾被人發現。
等到齊宣王死了,齊泯王接替王位。他和齊宣王不同,不喜歡聽大家壹起吹竽,而是喜歡叫吹竽的人壹個壹個地來吹給他聽。南郭先生聽到這個消息,只好逃之夭夭,不敢再冒充吹竽人了。
釋讀
西方諺語說,妳可以在某時欺騙某壹些人,卻不能壹直欺騙所有的人。南郭先生不會吹竽硬裝做會吹竽,終有露出馬腳之時。
這個故事也說明南郭先生不善於運用良好的學習條件。在齊宣王300人的吹竽隊裏,與其他299名樂師相處,學習資源還算豐富。但他沒有意識到這壹點,滿足於濫竽充數,自欺欺人,只能落個逃之夭夭的下場。
(四)邯鄲學步
典故
相傳在兩千年前,燕國壽陵地方有壹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壽陵少年吧!
這位壽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論長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經常無緣無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壹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飯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見什麽學什麽,學壹樣丟壹樣,雖然花樣翻新,卻始終不能做好壹件事,不知道自己該是什麽模樣。
家裏的人勸他改壹改這個毛病,他以為是家裏人管得太多。
親戚、鄰居們,說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聽不進去。日久天長,他竟懷疑自己該不該這樣走路,越看越覺得自己走路的姿勢太笨,太醜了。
有壹天,他在路上碰到幾個人說說笑笑,只聽得有人說邯鄲人走路姿勢那叫美。他壹聽,對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聽個明白。不料想,那幾個人看見他,壹陣大笑之後揚長而去。
邯鄲人走路的姿勢究竟怎樣美呢?他怎麽也想象不出來。這成了他的心病。終於有壹天,他瞞著家人,跑到遙遠的邯鄲學走路去了。
壹到邯鄲,他感到處處新鮮,簡直令人眼花繚亂。看到小孩走路,他覺得活潑、美,學;看見老人走路,他覺得穩重,學;看到婦女走路,搖擺多姿,學。就這樣,不過半月光景,他連走路也不會了,路費也花光了,只好爬著回去了。
釋讀
故事出自《莊子·秋水》。成語“邯鄲學步”,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的優點和本領也丟掉。
(五)井底之蛙
典故
《莊子秋水篇》講了壹個淺井的蝦蟆和東海之鱉的故事。壹日,壹只淺井的青蛙見到壹只東海大鱉,便興致勃勃地對它說:“我可快樂啦!出來就在井欄邊跳來跳去,進去就在井壁磚縫中休息;跳入井中,水就泡著我的兩腋和腮;遊到淺處,泥湯就沒了我的腳。我獨占壹井之水,螃蟹和蝌蚪都沒法跟我相比,妳何不也下來看看?”
東海之鱉來到井邊,左腳還沒進去,石膝已經被卡住了。東海之鱉慢慢退了出去,然後對這只淺井青蛙講述了大海的樣子:“用千裏之遙這樣的字眼兒,不足以說明大海的廣闊;用千仞之高這樣的詞,不足以量盡它的深度。大禹時十年九澇,海水沒顯出增加了多少;商湯時八年七早,海水也並不見減少多少……”淺井的青蛙聽得目瞪口呆,驚恐萬分,茫茫然若有所失,它何嘗想到還有比它的壹方水井更大的世界呢!
所屬朝代
春秋戰國時代
出處
《莊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
釋讀
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麽大的壹塊天。比喻見識狹窄的人。
(六)葉公好龍
典故
魯哀公經常向別人說自己是多麽地渴望人才,多麽喜歡有知識才幹的人。有個叫子張的人聽說魯哀公這麽歡迎賢才,便從很遠的地方風塵仆仆地來到魯國,請求拜見魯哀公。
子張在魯國壹直住了七天,也沒等到魯哀公的影子。原來魯哀公說自己喜歡有知識的人只是趕時髦,學著別的國君說說而已,對前來求見的子張根本沒當壹回事,早已忘到腦後去了。子張很是失望,也十分生氣。他給魯哀公的車夫講了壹個故事,並讓車夫把這個故事轉述給魯哀公聽。
然後,子張悄然離去了。
終於有壹天,魯哀公記起子張求見的事情,準備叫自己的車夫去把子張請來。車夫對魯哀公說:“他早已走了。”
魯哀公很是不明白,他問車夫道:“他不是投奔我而來的嗎?為什麽又走掉了呢?”
於是,車夫向魯哀公轉述了子張留下的故事。那故事是這樣的:
有個叫葉子高的人,總向人吹噓自己是如何如何喜歡龍。他在衣帶鉤上畫著龍,在酒具上刻著龍,他的房屋臥室凡是雕刻花紋的地方也全都雕刻著龍。天上的真龍知道葉子高是如此喜歡龍,很是感動。壹天,真龍降落到葉子高的家裏,它把頭伸進窗戶裏探望,把尾巴拖在廳堂上。這葉子高見了,嚇得臉都變了顏色,驚恐萬狀,回頭就跑。真龍感到莫名其妙,很是失望。其實那葉公並非真的喜歡龍,只不過是形式上、口頭上喜歡罷了。
釋讀
我們現實生活中像葉子高這樣的人也有不少,他們往往口頭上標榜的是壹套,而壹旦要動真格的,他們卻臨陣脫逃了,這跟葉公好龍又有什麽兩樣呢?
(七)掩耳盜鈴
典故
春秋時侯,晉國貴族智伯滅掉了範氏。有人趁機跑到範氏家裏想偷點東西,看見院子裏吊著壹口大鐘。鐘是用上等青銅鑄成的,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小偷心裏高興極了,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鐘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鐘又大又重,怎麽也挪不動。他想來想去,只有壹個辦法,那就是把鐘敲碎,然後再分別搬回家。
小偷找來壹把大大錘,拼命朝鐘砸去,咣的壹聲巨響,把他嚇了壹大跳。小偷著慌,心想這下糟了,這種聲不就等於是告訴人們我正在這裏偷鐘嗎?他心裏壹急,身子壹下子撲到了鐘上,張開雙臂想捂住鐘聲,可鐘聲又怎麽捂得住呢!鐘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方。
他越聽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鐘聲變小了,聽不見了!”小偷高興起來,“妙極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聽不進鐘聲了嗎!”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鐘聲了。於是就放手砸起鐘來,壹下壹下,鐘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鐘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出處
故事出自《呂氏春秋·自知》
釋讀
“掩耳盜鐘”被說成“掩耳盜鈴”,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飾行為。
(八)自相矛盾
典故
楚國有壹個賣兵器的人,到市場上去賣矛和盾。
好多人都來看,他就舉起他的盾,向大家誇口說:“我的盾,是世界上最最堅固的,無論怎樣鋒利尖銳的東西也不能刺穿它!”
接著,這個賣兵器的人又拿起壹支矛,大言不慚地誇起來:“我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無論怎樣牢固堅實的東西也擋不住它壹戳,只要壹碰上,嘿嘿,馬上就會被它刺穿!” 他十分得意,便又大聲吆喝起來:“快來看呀,快來買呀,世界上最最堅固的盾和最最鋒利的矛!”
這時,壹個看客上前拿起壹支矛,又拿起壹面盾牌問道:“如果用這矛去戳這盾,會怎樣呢?” “這——” 圍觀的人先都壹楞,突然爆發出壹陣大笑,便都散了。
那個賣兵器的人,灰溜溜地扛著矛和盾走了。
出處
《韓非子·難勢》
客有鬻於與盾者,譽其盾之堅:“物莫能陷也。”他兩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物無不陷也。”人應之曰:“以予之矛,陷予之盾,何 如?”其人弗能應也。
釋讀
“矛”古代壹種長柄的裝有金屬槍頭的武器,用以刺殺敵人。“盾”,古代用來保護自己、抵檔敵人刺殺的武器。後以自相矛盾比喻語言、行動前後不壹致或互相抵觸。
(九)水滴石穿
典故
宋朝時,張乖崖在崇陽當縣令。當時,常有軍卒侮辱將帥、小吏侵犯長官的事。張乘崖認為這是壹種反常的事,下決心要整治這種現象。
壹天,他在衙門周圍巡行。突然,他看見壹個小吏從府庫中慌慌張張地走出來。張乘崖喝住小吏,發現他頭巾下藏著壹文錢。那個小吏支吾了半天,才承認是從府軍中偷來的。張乘崖把那個小吏帶回大堂,下令拷打。那小吏不服氣:“壹文錢算得了什麽!妳也只能打我,不能殺我!”張乘崖大怒,判道:“壹日壹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為了懲罰這種行為,張乘崖當堂斬了這個小吏。
釋讀
成語“水滴石穿”原比喻小錯不改,將會變成大錯。現比喻只要堅持不懈,總能辦成事情。
(十)東施效顰
典故
西施是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美女」之壹,是春秋時期越國人,她的壹舉壹動都十分吸引人,只可惜她的身體不好,有心痛的毛病。
有壹次,她在河邊洗完衣服準備回家,就在回家的路上,突然因為胸口疼痛,所以就她就用手扶住胸口,皺著眉頭。雖然她的樣子非常難受不舒服,但是見到的村民們卻都在稱贊,說她這樣比平時更美麗。
同村有位名叫東施的女孩,因為她的長相並不好看,他看到村裏的人都誇贊西施用手扶住的樣子很美麗,於是也學著西施的樣子扶住胸口,皺著眉頭,在人們面前慢慢地走動,以為這樣就有人稱贊她。她本來就長得醜,再加上刻意地模仿西施的動作,裝腔作勢的怪樣子,讓人更加厭惡。有人看到之後,趕緊關上大門;有些人則是急忙拉妻兒躲得遠遠的,他們比以前更加瞧不起東施了!
釋讀
東施只知道西施皺著眉的樣子美麗,卻不知道這是因為西施本身美貌的原因,刻意地去模仿,結果只給後人留下「東施效顰」的笑話。
20個字謎(謎面和謎底)
1、非典,非典,攜手清除(打壹字)排
2 字謎(打壹字) 打斷念頭 心
3 字謎(壹成語) 百米賽跑 爭先恐後
4 字謎(打壹字) 人對人 眾
5 字謎(打壹字) 表裏如壹 回
6 字謎(打壹字) 果斷有力 男
7 字謎(打壹字) 黃昏前後 昔
8 字謎(打壹字) 推開又來 攤
9 字謎(打壹字) 遷來壹口 適
10 字謎(打壹字) 四邊殘缺 匹
11 字謎(打壹字) 拉她也不來 接
12 字謎(打壹字) 後來者居下 屠
13 字謎(打壹字) 重逢 觀
14 字謎(打壹字) 課桌椅樣樣齊備 木
15 字謎(打壹字) 人人都走橫道線 叢
16 字謎(打壹字) 壹口咬定 交
17 字謎(打壹字) 壹日進壹尺 晝
18 字謎(打壹字) 水上碼頭 泵
19 字謎(打壹字) 大框框不能破 因
20 字謎(打壹字) 發生大火劃禁區 煙
20副對聯:
1、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讀音: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
浮雲長長長長長長長消(讀音:浮雲漲,長長漲,長漲長消)
2、饑雞盜稻童桶打,暑鼠涼梁客咳驚。
無山得似巫山好,何水能如河水清。
3、賈島醉來非假倒 ,劉伶飲盡不留零。
4、人過大佛寺 寺佛大過人
5、客上天然居 居然天上客
6、僧遊雲隱寺 寺隱雲遊僧
7、處處紅花紅處處 重重綠樹綠重重
8、雪映梅花梅映雪 鶯宜柳絮柳宜鶯
9、靜泉山上山泉靜 清水塘裏塘水清
10、上海自來水來自海上;山東落花生花落東山。
11、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水牛下水,水沒水牛腰。
12、松葉竹葉葉葉翠 秋聲雁聲聲聲寒
13、無錫錫山山無錫 平湖湖水水平湖
14、開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壹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與己何所不容。
15、水水山山,處處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時時好好奇奇
16、翠翠紅紅,處處鶯鶯燕燕;
風風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17、重重叠叠山,曲曲環環路;
丁丁冬冬泉,高高下下樹
18、 讀書好,耕田好,學好便好;
創業難,守業難,知難不難
19、嗟嘆嚎啕哽咽喉 淚滴湘江流滿海
荷花莖藕蓬蓮苔 芙蓉芍藥蕊芬芳
20、逢迎遠近逍遙過 進退連還運道通
寄寓客家牢守寒窗空寂寞
(願我的答案令您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