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ā j和xià hó u
解讀:殺雞給猴看。比喻通過懲罰壹個人來警示其他人。
例:我猜到皇帝有殺雞儆猴之意,急得半天沒說什麽。(姚《李自成》卷二第二十壹章)
語法:作謂語、定語和賓語;帶有貶義。
典故來源:壹個耍猴人買了壹只新訓練的猴子。這只猴子非常聰明。他能聽到鼓就跳,聽到鑼就滾,卻不聽新主人的話。猴子變戲法的使勁敲鑼打鼓,猴子眨著眼睛不動,就是沒聽見。耍猴人想到了壹個辦法。他抓了壹只公雞,對著公雞敲鑼打鼓。公雞怎麽會演戲?他聽到鑼鼓聲,嚇得蹲在地上不敢動。耍猴人拿起壹把刀,壹刀打死了公雞。這嚇壞了猴子。猴戲裏壹打鼓,他就馬上跳舞,壹敲鑼,他就馬上翻桶,壹點也不敢含糊。“殺雞儆猴”就是出自這個故事。懲罰壹個不相幹的人來威脅另壹個人,可以說是“殺雞儆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