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三顧茅廬字詞拼音解釋

三顧茅廬字詞拼音解釋

三顧茅廬字詞拼音解釋如下:

三顧茅廬(拼音:sān gù máo lú)是壹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相關典故最早見於諸葛亮的《出師表》: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茍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三顧茅廬原為東漢末年劉備拜訪諸葛亮的故事。劉備曾三次訪聘諸葛亮,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打天下(顧:拜訪。茅廬:草房)。後人用“三顧茅廬”來比喻誠心實意地壹再邀請。該成語在句中壹般作謂語、定語、賓語,多含褒義。

成語故事漢末,黃巾事起,天下大亂,曹操坐據朝廷,孫權擁兵東吳。壹次,劉備在中原吃了敗仗,只得逃往荊州,依附劉表。為了能夠復興漢室,奪取天下,劉備到處招納人才。徐庶和司馬徽見他壹心愛才,就向他舉薦壹個人,此人就是人稱“臥龍”的諸葛亮。

諸葛亮不僅很有學識,又有才能,於是劉備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臥龍崗去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諸葛亮隱居在隆中,整天住在茅草屋裏,雖然過的是與世無爭的日子,卻十分關心國家大事。他學問很深,喜歡研究兵法。劉備為了了解諸葛亮的才能,便專程到隆中拜訪。

三顧茅廬成語寓意:

三人行,必有我師,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都有可以學習的地方。向別人請教問題,或者有求於人,態度壹定要真誠,並且要有耐心。

不能壹遇到困難就打退堂鼓,就像劉備壹樣,不因此而鄙視諸葛亮,因而蜀漢皇朝才有了更進壹步的輝煌。假設劉備無禮節,諸葛亮肯定不會出山相助;假設沒有諸葛亮相助,劉備很難建立蜀漢政權。其實,“三顧茅廬”的背後,是求賢若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