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最後壹戰的成語故事

最後壹戰的成語故事

漢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漢朝大將韓信率軍攻打趙,經過井陘口,命令士兵背水壹戰,與敵軍交戰。韓信曾經面對敵人,沒有退路,堅定了將士拼死求勝的決心。結果,趙大敗。“最後壹戰”比喻處於絕境,為生存而拼死搏鬥。

詳細:

《史記·淮陰侯列傳》中說,韓信是楚漢戰爭中的軍事天才。漢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韓信率領數萬新招募的漢軍越過太行山,向東攻打趙國。成、集中20萬兵力,占領太行山東麓咽喉地帶井陘口,準備打仗。

井陘口以西,有壹條長約百余裏的羊腸小道,兩邊都是山,道路狹窄,是韓信必經之地。趙軍謀士李左車出了壹個計策:正面防守戰,派部隊繞到後面切斷韓信的運糧路線,把韓信困在井陘窄路上。陳郁不聽,說:“韓信只有幾千人,遠在千裏之外。如果我們不打,豈不是讓王子們看到了笑話?”

韓信得知消息後,迅速帶領漢軍進入井陘狹路,在距井陘口三十裏處紮營。半夜,韓信派兩千輕騎,各帶壹面漢軍旗幟,迂回到趙大營後方。

韓信警告說:“打仗的時候,趙看到我軍落荒而逃,肯定會急著追上我軍。妳沖進趙的大營,拔出趙的大旗,豎起漢軍的紅旗。”吃了壹些簡單的幹糧後,其余的漢軍立即向井陘口進發。到了井陘口,大隊過了水,在水後面排好隊。高處的趙軍遠遠看見,都嘲笑韓信。

天亮後,韓信立起將軍旗和儀仗,率領百姓離開井陘。陳郁帶領全軍沖出去活捉韓信。韓信假裝棄旗,逃回河邊的陣地。下令趙攻擊整個營,這符合漢軍的位置。

由於無路可退,漢軍奮勇爭先。雙方戰了半天,趙軍也打不贏。此時趙欲回營,卻發現自己的營中掛滿了漢軍的旗幟,隊伍頓時大亂。韓信試圖反擊,趙被打敗,被殺,趙王被俘。

戰後有人問:“孫子兵法上說,背山作戰,面水作戰。這壹次,我們背水壹戰,居然贏了。為什麽?”韓信說:“孫子兵法裏不是也說‘困死而後生,死而後已’嗎?只是妳沒註意到罷了。”

擴展數據1,使用“最後壹站”

聯動類型;作為謂語和定語;比喻在困難的情況下與敵人決壹死戰。

2.示例:

(1)挫折也有兩重性。它可以把人置於死地,也可以把人置於死地而後生。他只有最後壹搏了。

(2)為了成功,妳必須有最後壹搏的態度。

3.同義詞:

破釜沈舟:意為打破電飯鍋,擊沈渡船,意為不留退路,打勝仗,下定決心無論如何都要全力以赴。

來源:《史記·項羽本紀》:“項羽得報,領兵渡河,皆沈,破釜,焚茅舍,舉三飲食以示兵將皆死,無壹人還心。”

解說:項羽領兵過黃河。所有的船都沈了,水壺破了,房子燒了,他帶著三天的幹糧以示必死,沒有壹個人回到他的心裏。

4、反義詞:

望風而逃:遠遠的看到對方的氣勢,恐懼的跑開,沒有勇氣面對強大的敵人。

來源:羅鳴管仲《三國演義》:“曹操,百萬人,聞我大名,聞風而逃。現在誰敢不投降!”

解讀:曹操百萬人口。當他們聽到我的名字,他們就跑了。現在妳是誰,不敢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