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流不息、滔滔不絕、涓涓細流、風平浪靜、奔流不息
1、川流不息
解釋:川:河流。形容行人、車馬等象水流壹樣連續不斷。
出自:南朝·梁·周興嗣《千字文》:“川流不息,淵澄取映。”
譯文:延及子孫,像大河川流不息,影響世人,像碧潭清澄照人。
示例:兩個丫頭,~的在家前屋後的走,叫的太太壹片聲響。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七回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人、車等往來很多
近義詞紛至踏來、人山人海、源源不斷、接踵而至、車水馬龍、接連不斷、繼續不停、接踵而來、絡繹不絕、奔流不息、熙來攘往、紛至沓來、紛至杳來
反義詞水泄不通
2、滔滔不絕
解釋:滔滔:形容流水不斷。像流水那樣毫不間斷。指話很多,說起來沒個完。
出自:五代後周·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走丸之辯》:“張九齡善談論,每與賓客議論經旨,滔滔不竭,如下阪走丸也。”
譯文:張九齡善於談論,每次和朋友討論經義要旨,滔滔不竭,如果下山坡跑球了。
示例:斡離不得汪豹獻了李劉隘口,無人阻當,~,把十萬大兵盡數渡了黃河。 ◎清·陳忱《水滸後傳》第二十回
語法:偏正式;作狀語、定語;形容話多
近義詞萬語千言、對答如流、口齒伶俐、侃侃而談、滔滔汩汩、呶呶不休、啞口無言、誇誇其談、口如懸河、滔滔不竭、大言不慚、冉冉不絕、口若懸河、千言萬語、念念有詞、娓娓而談、喋喋不休、長篇累牘、源源不斷
反義詞緘口不言、噤若寒蟬、噤口不言、斂聲息語、默默無言、默默不語、金人三緘、三言兩語、沈默寡言、默默無語、啞口無言、守口如瓶、笨嘴拙舌、少言寡語、戛然而止、默默無聲、張口結舌
3、涓涓細流
拼音[ juān juān xì liú ]
解釋普通成語,形容液體,涓涓:緩緩流動,涓涓細流:細水緩緩流動的樣子。
近義詞流水潺潺、潺潺流水
4、風平浪靜
解釋:指沒有風浪。比喻平靜無事。
出自: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七:“僧問:‘風恬浪靜時如何?’師曰:‘吹倒南墻。’”
譯文:和尚問:‘風靜浪靜時如何?’老師說:‘吹倒南墻。
示例:有孩兒在這裏,不要怕他,包管~。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八回
語法:聯合式;作定語、補語、謂語;比喻事情平息
近義詞相安無事、碧波浩渺、河清海晏、碧波浩渺、水平如鏡、壹帆風順、海不揚波、天下太平、平安無事、省事寧人、風微浪穩、水靜無波
反義詞刀山火海、甚囂塵上、洶湧澎湃、刀光劍影、波瀾壯闊、此伏彼起、風吹浪打、驚濤駭浪、險象環生、箭拔弩張、煙波浩渺、狂風怒號、壹波又起、翻江倒海、狂濤駭浪、刀山劍樹、風聲鶴唳、波濤洶湧、軒然大波、波浪滔天、狂風惡浪、岸谷之變、興風作浪、此起彼伏、風吹雨打、天搖地動、興妖作怪、大打出手、浩浩蕩蕩、大風大浪、壹觸即發
5、奔流不息
拼音[ bēn liú bù xī ]
解釋水流奔騰永不停止,也形容事物永不停息。
近義詞川流不息、奔騰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