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 方紀《三峽之秋》:“爬上懸崖絕壁,聽見虎豹的叫聲。”
唐·劉長卿《望龍山懷道士許法稜》:“懸崖絕壁幾千丈,綠蘿裊裊不可攀。”宋·張君房《雲笈七簽》卷壹百十三:“茅山、天臺、四明、仙都、委羽、武夷、霍桐、羅浮,無不遍歷。到處皆於懸崖峭壁人不及處題雲:‘許碏自峨嵋尋偃月子到此。’”《水滸全傳》八六回:“眾人打壹看時,四面盡是高山,左右是懸崖峭壁,只見高山峻嶺,無路可登。”《野叟曝言》六三回:“約莫走有壹二十裏,已到山腳,卻是懸崖峭壁,無路可上。”
詞語辨析
編輯
舉例造句: 但是把人的心靈帶到壹種崇高的境界的,卻是那些“吸翠霞而夭矯”的松樹,它們不怕山高,把根紮在懸崖絕壁的隙縫,身子扭的像盤龍柱子。 ★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姚雪垠《李自成》三卷四章:“在懸崖峭壁的半腰間,稀疏的燈籠在暗影中飄搖前行,纖夫的號子聲此起彼伏。”杜鵬程《在和平的日子裏》壹章:“中下遊,有些地段可行木船,而絕大部分地區都是懸崖絕壁,急流險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