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史記>研讀》77:漢高祖功臣諸侯年表

《<史記>研讀》77:漢高祖功臣諸侯年表

太史公曰:古代的大臣功高受封分為五品,憑借大德擁立宗廟定社稷的稱為“勛”,因為計謀策略的稱為“勞”,出力征戰沙場的稱為“功”,劃定功勞等級的稱為“伐”,依靠資歷為官的稱為“閱”。漢朝的封爵誓言是:“使河如帶,泰山若厲。國以永寧,爰及苗裔。”朝廷開始不是不想鞏固國家根本,但諸侯們的子孫後代傳承下去卻日漸衰弱了。

我讀漢高祖諸侯功臣列傳時,專門考察諸侯當初被封以及後來失掉侯位的原因,這和我從書上看到的很不壹樣。分封這事情,《尚書》中說“協和萬國”,始於夏商,已歷千年。周朝壹口氣封了八百諸侯,在周幽王和周厲王後,《春秋》中還有很多記載。《尚書》中記載的唐虞侯伯,距離現在已經有壹千多年了。有些諸侯能夠保全自我,藩衛天子,難道不是因為這些人壹直信奉仁義、遵紀守法嗎?

漢朝建立後,受封的功臣有壹百多人。經過長期戰亂的國家剛剛平定,大的城市百姓流散,剩下的戶口也就十之二三。所以大的諸侯封戶也超不過壹萬家,小的也就五六百戶。經過幾世積累後,百姓都返回故鄉,戶口迅速增長,蕭何、曹參、周勃、灌嬰這類諸侯的封戶達到四萬戶左右,小的諸侯封戶也都增加幾倍,他們變得富裕無比。

很快其子孫後代開始驕奢淫逸,忘記了其先祖創業艱難,無聊中就做些邪惡勾當,敗壞社會風氣。從太初年間時開始分封只有壹百多年時間,但原來的侯爵只剩下五家,其余的都因為犯法而喪命亡國。這固然是因為國家法令越來越嚴厲,但多數是因為他們自己不遵守朝廷禁令所致。

當今之世,要以古道為鏡,不斷地照壹下自己。古今時代不同,帝王們根據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治國方略,這要以成功做作為唯壹標準,怎麽能夠強求壹致?我觀察諸侯們得尊寵以及失位的過程,這就是當世可以借鑒的例證,何必總去古代尋找根據呢?

因為上述原因,我恭謹地研究了諸侯的終始,以表的形式寫成此文,其中有很多不盡善盡美的地方,感興趣的可以進行深入考究。如果後世有君子想要推演深察,謹作為參考資料。(表略)

太史公有詩贊曰:

黃其軍

? 作於2020年2月3日(古歷庚子年正月初十)

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

秦楚之際月表

六國世系年表

十二諸侯世系年表

三代世系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