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小故事----疑鄰盜斧
從前有個鄉下人,丟了壹把斧子。他以為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於是處處註意那人的壹言壹行,壹舉壹動,越看越覺得那人像是盜斧的賊。後來,丟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來是前幾天他上山砍柴時,壹時疏忽失落在山谷裏。找到斧子後,他又碰見了鄰居的兒子,再留心看看他,怎麽也不像賊了。
疑鄰盜斧:不註重事實根據,對人、對事胡亂猜疑。
2.揠苗助長
春秋時期,宋國有壹個農夫,他總是嫌田裏的莊稼長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覺得禾苗好像總沒有長高。他心想:有什麽辦法能使它們長得高些快些呢?
有壹天,他來到田裏,把禾苗壹棵壹棵地往上拔。壹大片禾苗,壹棵壹棵地拔真費了不少的力氣,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經累得筋疲力盡了,可是他心裏卻很高興。回到家裏還誇口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好幾寸!”他兒子聽了,趕忙跑到田裏去看,發現田裏的禾苗全都已經枯死了
3.不可救藥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詩才,而且善於治理國事。後來,他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可是,周厲王飛橫跋扈,枉法斷事。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凡伯直言相勸,列數朝政弊端,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從此,奸臣出入宮廷,不把凡伯放在眼裏。凡伯十分憤慨,寫了壹首詩,後來收入《詩經》。詩中抨擊奸臣說:“作惡多端,不可救藥!”
“不可救藥”:病重到不能用藥救活。後比喻事物壞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喜歡嗎?不喜歡跟我說。
2. 四字成語 第三個字是三的成語有哪些半夜三更 壹夜分為五更,三更是午夜十二時。
指深夜。 不成三瓦 比喻不能要求齊全。
草廬三顧 顧:拜訪。劉備為請諸葛亮,三次到草廬中去拜訪他。
後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對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誠心誠意地。
垂涎三尺 口水掛下三尺長。形容極其貪婪的樣子。
也形容非常眼熱。 此中三昧 三昧:佛教用語,梵文音譯詞,意思是“正定”,即屏絕雜念,使心神平靜,是佛門修養之法。
比喻這裏面的奧妙。 得其三昧 三昧:梵語,意為正定。
排除壹切雜念,使心神平靜,專心致誌,達到悟境。引申為訣竅或精義。
指在某方面造詣。 鼎足三分 鼎:古代炊具,三足兩耳。
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 讀書三到 形容讀書十分認真。
讀書三余 余: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晴之余。指讀好書要抓緊壹切閑余時間。
紅日三竿 指天已大亮,時候不早。 喙長三尺 喙:嘴。
嘴長三尺。形容人善於辨說。
火冒三丈 形容憤怒到極點。 幾次三番 番:次。
壹次又壹次。 頰上三毛 比喻文章或圖畫的得神之處。
狡兔三窟 狡猾的兔子準備好幾個藏身的窩。比喻隱蔽的地方或方法多。
九烈三貞 貞:貞操;烈:節烈。封建社會用來贊譽婦女的貞烈。
九流三教 泛指宗教、學術中各種流派。也指社會上各行各業的人。
犒賞三軍 犒:以財物或食物慰勞、鼓勵。三軍:春秋時稱中軍、左軍、右宮為三軍;後統稱軍隊。
現指陸、海、空三軍。指獎賞、慰勞軍隊將士。
利市三倍 形容買賣得到的利潤極多。 連中三元 三元:科舉制度稱鄉試、會試、殿試的第壹名為解元、會元、狀元,合稱“三元”。
接連在鄉試、會試、殿試中考。 兩面三刀 比喻耍兩面派手法,當面壹套,背後壹套。
六街三市 六街:唐代長安城中的六條大街;市:古代稱早晨、中午、傍晚為三時之市。泛指大街小巷。
六韜三略《六韜》、《三略》:都是古代的兵書。後泛指兵書、兵法。
屢次三番 許多次。形容反復多次。
孟母三遷 孟軻的母親為選擇良好的環境教育孩子,三次遷居。 日上三竿 太陽升起有三根竹竿那樣高。
形容太陽升得很高,時間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入木三分 相傳王羲之在木板上寫字,木工刻時,發現字跡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書法極有筆力。
現多比喻分析問題很深刻。 三十三天 佛教稱欲界第六天為三十三天,即忉利天。
後形容最高的地方。 三釁三浴 釁:以香塗身。
多次沐浴並用香料塗身。這是我國古代對人極為尊重的壹種禮遇。
三浴三釁 釁:以香塗身。多次沐浴並用香料塗身。
這是我國古代對人極為尊重的壹種禮遇。 三戰三北 北:敗逃。
打三仗,敗三次。形容屢戰屢敗。
歲寒三友 松、竹經冬不雕,梅花耐寒開放,因此有“歲寒三友”之稱。 退避三舍 舍:古時行軍計程以三十裏為壹舍。
主動退讓九十裏。比喻退讓和回避,避免沖突。
網開三面 把捕禽的網撤去三面。比喻采取寬大態度,給人壹條出路。
韋編三絕 韋編:用熟牛皮繩把竹簡編聯起來;三:概數,表示多次;絕:斷。編連竹簡的皮繩斷了三次。
比喻讀書勤奮。 穩吃三註 四人賭博,壹個人贏三個人的賭註。
比喻憑空的大量收獲。 五大三粗 形容人高大粗壯,體格魁梧。
陽關三叠 陽關:古關名,在今甘肅敦煌縣西南;三叠:反復歌唱某壹句。原指古代送別的曲調。
後也比喻離別。 壹板三眼 板、眼:戲曲音樂的節拍。
比喻言語、行動有條理或合規矩。有時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靈活掌握。
壹波三折 原指寫字的筆法曲折多變。現比喻文章的結構起伏曲折。
也比喻事情進行中意外的變化很多。 壹唱三嘆 壹個人領頭唱,三個人和著唱。
原指音樂和歌唱簡單而質樸。後轉用來形容詩婉轉而含義深刻。
壹國三公 公:古代諸侯國君的通稱。壹個國家有三個主持政事的人。
比喻事權不統壹,使人不知道聽誰的話好。 壹口三舌 比喻嘮叨、話多。
壹日三秋 三秋:三個季度。意思是壹天不見面,就象過了三個季度。
比喻分別時間雖短,卻覺得很長。形容思念殷切。
壹日三省 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 壹隅三反 從壹件事物的情況、道理類推而知道許多事物的情況、道理。
勇冠三軍 冠:位居第壹;三軍:軍隊的統稱。指勇敢或勇猛是全軍第壹。
遊戲三昧 原為佛家語,意思是排除雜念,使心神平靜。也比喻事物的精義、決竅。
後指用遊戲的態度對待壹切。 約法三章 原指訂立法律與人民相約遵守。
後泛指訂立簡單的條款。 再衰三竭 竭:盡。
指力量壹再消耗,已經衰減耗竭。 長年三老 古時指船工。
八難三災 比喻小孩生來多病。也形容經常遭遇不幸。
白璧三獻 楚人和氏得玉璞,兩獻楚王,兩遭刖足。第三次王使治璞,得白玉,琢以為璧,世稱“和氏璧”。
比喻不識良材或。 避軍三舍 指退讓和回避。
壹舍:三十裏。 避君三舍 指退讓和回避。
壹舍:三十裏。 鼎分三足 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
同“鼎足三分”。 二心三意 想這樣又想那樣。
形容意念不專,主意不定。同“三心二意”。
二滿三平 比喻生活過得去,很滿足。同“三平二滿”。
河清三日 為升平祥瑞的預兆。 河東三篋 指亡失的書籍。
華封三祝 華:古地名。封:疆界,範圍。
華封:華州這個地方。華州人對上古賢者唐堯的三個美好祝願。
火冒三尺 形容憤怒到極點。同“火冒三丈”。
頰上三毫 比喻文章。
3. 三個字的成語有哪些三字成語典故六例
1、東道主:語出《左傳·僖公三十年》:“若舍鄰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其乏困,君亦無所害。”意指東路上的居停主人。後世就用“東道主”來稱呼主人。用法舉例:2008年第29屆奧運會上,東道主中國隊將壹展英姿,技壓群雄。
2、抱佛腳:語出宋·張世南《遊宦紀聞》,是由“雲南之南壹番國,專尚釋教,有犯罪應誅者,捕之急,趨往寺中,抱佛腳悔過,便貰其罪。今諺雲:‘閑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乃番僧之語流於中國也”之句演化而成的。後世常用這句成語比喻平時不做好準備,緊急時候才倉皇補救,很難來得及。用法舉例:期末考試快到了,王小明只好臨陣抱佛腳了。
3、破天荒:語出五代·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四,原文是:“唐荊州衣冠藪澤,每歲解送舉人,多不成名,號曰‘開荒解’。劉蛻舍人以荊解及第,號為‘破天荒’。”後世多用此句成語比喻從來沒有過或第壹次出現。用法舉例:名不見經傳的李剛居然獲得壹等獎,真是破天荒。
4、眼中釘:語出歐陽修《新五代史》。書中記載,後唐有個節度使叫趙在禮,倚仗自己是皇親,驕橫跋扈,無惡不作。百姓對此恨很不平,但懾於他的權勢,敢怒不敢言。後來趙在禮要被調到別處任職,百姓聽到這個消息後,都很高興,奔走相告,說:“這下我們可好了,我們眼中的釘子被拔去了。”後來常將“眼中釘”寫作“眼中釘,肉中刺”,形容彼此水火不相容。用法舉例:夾在錢家與祁家中間的三號是祁老人的眼中釘。(老舍《四世同堂》)
5、登龍門:語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原文是:“後進之士,有開其堂者,皆以為‘登龍門’。”講的是東漢名士李元禮的故事。李元禮風度優雅,有才學,當時人稱“天下模楷李元禮”。那時的後起文人以受到他接待為榮耀,把進入他的廳堂稱作“登龍門”。後世常常引用“登龍門”這個成語來借喻得到文人的賞識。在封建社會中,也把科舉考試考中的人叫做“登龍門”。用法舉例:蘇家(蘇試)壹門父子三人,全都喜登龍門。
6、登徒子:語出宋玉《登徒子好色賦》。傳說戰國時楚國的宋玉儀表堂堂,當時的大夫登徒子,在楚王面前詆毀宋玉“好色”,宋玉反唇相擊,好色的恰恰是登徒子。宋玉說,東家的姑娘是天下最美的人,愛了他三年,他都沒接受,登徒子的妻子是個醜八怪,登徒子卻很喜歡她,並同她生了五個孩子。由這篇文章產生了“登徒子”這個成語來形容好色之人。用法舉例:那張家的小子據說是個登徒子,大家要小心為是。
另:
“三不知”的典故出自《左傳》。公元前468年,晉國的茍瑤率兵攻打鄭國,齊國為防止晉國強大,就派陳成子帶兵援鄭。有個名叫茍寅的部將報告陳成子說:“有壹個從晉軍來的人告訴我說,晉軍打算出動壹千輛戰車來襲擊我軍的營門,要把齊軍全部消滅。”陳成子聽了,罵他說:“出發前國君命令我說:‘不要追趕零星的士卒,不要害怕大批的人馬。’晉軍即使出動超過壹千輛的戰車,我也不能避而不戰。妳方才竟然講出壯敵人威風滅自己誌氣的話。回國以後,我要把妳的話報告國君。”茍寅自知失言,於是感慨說:“君子之謀也,始中終皆舉之,而後人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難乎?”此話意思是說:聰明人謀劃壹件事情,對事情的開始、發展、結果這三方面都要考慮到,然後才向上報告。現在我對這三方面都不知道就向上報告,難怪拍馬屁拍到蹄子上。
4. 三個字的成語有哪些安樂窩:泛稱安逸的住處。
步後塵:後塵,走路時揚起的塵土,指跟在別人後面追隨、模仿。 東道主:原指東路上的主人,後稱款待賓客的主人。
惡作劇:過分地戲耍捉弄人。 耳邊風:從耳朵邊吹過的風,比喻聽過後不放在心上的話。
黃粱夢:唐朝沈既濟《枕中記》中記載,盧生在夢中享盡富貴榮華,等到醒來,主人蒸的黃粱飯還沒有熟,所以稱黃粱夢。比喻虛幻不實的事和欲望的破滅猶如壹夢。
九回腸:形容胸間的愁悶、痛苦已到了極點。司馬遷在《報任少卿書》中寫到:“是以腸壹日而九回,居則忽若有所忘。”
口頭禪:原指不懂佛教、禪理,只會襲用禪家套語作為談話資料。後泛指經常掛在嘴上而沒有實際上意義的詞語。
悶葫蘆:難以猜破的啞謎,弄不清楚的事情。 門外漢:指對某項知識或技能還沒有入門的外行。
迷魂湯:迷信的人指地獄中使靈魂迷失本性的湯藥。比喻迷惑人的話語或行為。
迷魂陣:比喻使人迷惑而上當的圈套、計謀。 馬後炮:比喻事後才采取措施。
馬前卒:舊時指在車馬前奔走供役使的人,後多用以比喻為別人效力的人。 鳥獸散:人群像鳥獸般壹哄而散。
破天荒:指從未有過的事。 敲邊鼓:意思是從旁幫腔。
殺風景:損傷美好的景致,比喻敗壞興致。也作煞風景。
宋朝蘇東坡詩《次韻林子中春日新堤書事見寄》雲:“為報年來殺風景,連江夢雨不知春。” 忘年交:指忘記年齡的交友,即不拘年歲行輩的差異而結交的朋友。
無底洞:比喻永遠不能滿足的欲望。 想當然:據推想,應當是這樣。
現在大多指憑主觀想像認為如此,與事實不相合。 壹溜煙:形容跑得很快。
壹窩蜂:形容許多人亂哄哄地同時說話或行動。 眼中釘:比喻極其厭惡憎恨的人。
應聲蟲:隨聲而應的蟲。比喻毫無主見,隨聲附和的人。
(網上搜的,也查過了,都有)。
5. 3個字的成語有哪些1、安樂窩:泛稱安逸的住處。
2、杯中物:杯子中的東西,指酒。杜甫有詩雲:“賴有杯中物,還同海上鷗。”
3、步後塵:後塵,走路時揚起的塵土,指跟在別人後面追隨,模仿。
4、杵臼交:杵臼,舂東西的木棒與石臼。後稱交友不嫌貧賤。
5、掉書袋:掉弄書袋,指言談中喜歡用書上的文字或成句。
6、東道主:原指東路上的主人,後稱款待賓客的主人。
7、惡作劇:過分地戲耍捉弄人。
8、耳邊風:從耳朵邊吹過的風,比喻聽過後不放在心上的話。
9、父母官:古時對州縣官的稱呼。
10、父母國:古時稱自己出生的國家。
11、父子兵:上下關系親如壹家的軍隊。
12、風馬牛:即風馬牛不相及,喻指事物之間毫不相幹。《左傳·僖公四年》記載:“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
13、黃粱夢:唐朝沈既濟《枕中記》中記載,盧生在夢中享盡富貴榮華,等到醒來,主人蒸的黃粱還沒有成熟,所以稱黃粱夢。比喻虛幻不實的事和欲望的破滅猶如壹夢。
14、緊箍咒:《西遊記》中,觀音菩薩傳授給唐僧用來制服孫悟空的咒語,後來比喻束縛人的框框。
15、九回腸:形容胸間的愁悶、痛苦已到了極點。司馬遷在《報任少卿書》中寫到:“是以腸壹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忘。”
16、口頭禪:原指不懂佛教、禪理,只會襲用禪家套語作為談話資料。後泛指經常掛在嘴上而沒有實際上意義的詞語。
17、每事問:遇事多做調查研究。陶行知有詩《每事問》雲:“人力勝天工,只在每事問。”
18、悶葫蘆:難以猜破的啞謎,弄不清楚的事情。
19、門外漢:指對某項知識或技能還沒有入門的外行。
20、綿裏針:比喻外貌和善,內心刻毒。也比喻小心珍護。
21、迷魂湯:迷信的人指地獄中使靈魂迷失本性的湯藥。比喻迷惑人的話語或行為。
22、迷魂陣:比喻使人迷惑而上當的圈套、計謀。
23、莫須有:意思是“也許有”。後來指憑空捏造罪名。
24、馬後炮:比喻事後才采取措施。
25、馬前卒:舊時指在車馬前供奔走使役的人,後多用以比喻為別人效力的人。
26、鳥獸散:人群象鳥獸般壹哄而散。
27、牛馬走:本意是指在皇帝前如牛馬奔走的人。常用作自稱的謙詞。
28、破天荒:指從未有過的事。
29、敲邊鼓:意思是從旁幫腔。
30、敲門磚:揀磚頭敲門,門開後即棄磚。比喻獵取功名的工具,功名到手即可拋棄。
31、敲竹杠:借故欺詐或要挾,以騙取財物。
32、清君側:清除君主身旁的親信、壞人。
33、繞指柔:原意自喻英雄失誌,俯仰由人。後來亦借以形容柔軟。
34、殺風景:損傷美好的景致。比喻敗壞興致。宋朝蘇東坡詩《次韻林子中春日新堤書事見寄》雲:“為報年來殺風景,連江夢雨不知春。”
35、獅子吼:佛教徒比喻佛祖講經,如雷震天地。
36、忘年交:指忘記年齡的交友。即不拘年歲行輩的差異而結交的朋友。
37、無底洞:比喻永遠不能滿足的欲望。
38、想當然:據推想,應當是這樣。現在大多指憑主觀想象認為如此,與事實並不相合。
39、壹溜煙:形容跑得很快。
40、壹窩蜂:形容許多人亂哄哄地同時說話或行動。
41、壹言堂:原來是舊時商店掛的匾額,表示買賣公平不二價。後用以反映領導作風不民主,壹個人說了算。
42、眼中釘:比喻極其厭惡憎恨的人。
43、應聲蟲:隨聲而應的蟲。比喻毫無主見,隨聲附和的人。
44、執牛耳:古代諸侯歃血為盟,割牛耳取血,盛牛耳於珠盤,由主盟者執盤,因稱主盟者為“執牛耳”。後泛指在某壹方面居領導地位。
45、直如弦:像弓弦壹樣的正直。《後漢書·五行誌》記載了壹首童謠:“直如弦,死道邊。曲如鉤,反封侯。”
6. 4字成語有哪些成語大全 四字成語(成語分類大全)
含有動物名稱的成語
萬象更新、抱頭鼠竄、雞鳴狗盜、千軍萬馬、亡羊補牢、杯弓蛇影、對牛彈琴、如魚得水、鳥語花香、為虎作倀、黔驢技窮、畫龍點睛、虎背熊腰、守株待兔、鶴發童顏、狗急跳墻、盲人摸象、畫蛇添足 含有兩個動物名稱的成語
鶴立雞群、雞鳴狗盜、鷸蚌相爭、蠶食鯨吞、蛛絲馬跡、龍爭虎鬥、龍飛鳳舞、龍騰虎躍、龍驤虎步、龍潭虎穴、龍躍鳳鳴、車水馬龍、\ 兔死狐悲、雞犬不寧、心猿意馬、狼吞虎咽
含有人體器官的成語
眼高手低、目瞪口呆、胸無點墨、頭重腳輕、手足情深、口是心非耳聞目睹、頭破血流、眉清目秀、袖手傍觀、口出不遜、
手無縛雞之力
含有昆蟲名稱的成語
飛蛾撲火、金蟬脫殼、積蚊成雷、蟾宮折桂、蠶食鯨吞、蜻蜓點水、蛛絲馬跡、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含有壹組近義詞的成語
見多識廣、察言觀色、高瞻遠矚 、左顧右盼 、調兵遣將 、粉身碎骨 狂風暴雨、旁敲側擊、千辛萬苦、眼疾手快、生龍活虎 、驚天動地 七拼八湊 、胡言亂語、改朝換代、道聽途說
1/30頁
含有壹組反義詞的成語
前呼後擁 東倒西歪 眼高手低 口是心非 頭重腳輕 有頭無尾 前倨後恭 東逃西散 南轅北轍 左顧右盼 積少成多 同甘***苦 半信半疑 大材小用 先人後己 有口無心 天經地義 弄假成真 舉足輕重 南腔北調 聲東擊西 轉危為安 東倒西歪 反敗為勝 以少勝多 由此及彼
多字格成語
九牛二虎之力、手無縛雞之力 、千裏之行,始於足下、人不可貌相 千軍易得,壹將難求 、天時地利人和、習慣成自然 、壹年之計在於春 久旱逢甘露、壹言以蔽之、解鈴還須系鈴人、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靜如處女,動如脫兔、急來抱佛腳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寧為雞首,無為牛後 、三人行必有我師、化幹戈為玉帛
描寫情況緊急的成語
千鈞壹發 刻不容緩 迫不及待 十萬火急 火燒眉毛 燃眉之急 描寫人物神態的成語
心曠神怡 心平氣和 目不轉睛 呆若木雞 眉開眼笑 愁眉苦臉
愁眉緊鎖 目瞪口呆 垂頭喪氣 嬉皮笑臉
描寫英雄人物的成語
壹身正氣 臨危不懼 光明磊落 堂堂正正 大智大勇 力挽狂瀾
急中生智 仰不愧天 鎮定自若 化險為夷
描寫春天美好的成語
春光明媚 萬紫千紅 春雨如油 生機勃勃 春色滿園 春意盎然 鳥語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