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如下:
1、蹈湯赴火。
釋義:比喻不避艱險。
出處:唐·趙元壹《奉天錄》卷三:“且須散金帛,犒師旅,使聞鼓而蹈湯赴火,聞金而星布雲合。”
2、赴湯蹈火。
釋義:赴:走往;湯:熱水;蹈:踩。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艱險,奮勇向前。
出處:《漢書·晁錯傳》:“故能使其眾,蒙矢石,赴湯火。”晉·稽康《與山巨源絕交書》:“長而見羈,則狂顧頓纓,赴湯蹈火。”
3、履湯蹈火。
釋義:身入湯火。比喻處苦難之境。
出處:《舊五代史·晉書·重俊傳》:“復禦家不法,其奴仆若履湯蹈火,忤其意者,或鞭之,或刃之。”
4、探湯蹈火。
釋義:猶言赴湯蹈火。比喻不怕任何艱險。
出處:清·孔尚任《桃花扇·會獄》:“寧南兵變,料無人能將檄傳;探湯蹈火咱情願,也只為文士遭譴。”
5、赴湯跳火。
釋義:赴:去,走向;湯:開水。沸水敢蹚,烈火敢跳。比喻奮不顧身,不避艱險
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88回:“小夫人說那裏話!若肯在老爺前,擡舉小人壹二,便消受不了。雖赴湯跳火,敢說不去?”
成語的意義:
成語是漢語詞匯中定型的詞。成語,眾人皆說,成之於語,故成語。成語多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
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壹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壹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壹個整體來應用的,承擔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成語有很大壹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它代表了壹個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語本就是壹個微型的句子。成語又是壹種現成的話,跟習慣用語、諺語相近,但是也略有區別。
成語是漢語中經過長期使用、錘煉而形成的固定短語,它是比詞的含義更豐富而語法功能又相當於詞的語言單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內涵,簡短精辟易記易用。並常常附帶有感情色彩,包括貶義和褒義,當然,也有中性的。
成語多數為4個字,也有3字的以及4字以上的成語,有的成語甚至是分成兩部分,中間有逗號隔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