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成語故事》讀後感

《成語故事》讀後感

《成語故事》讀後感(通用15篇)

 當品味完壹本著作後,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需要寫壹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成語故事》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成語故事》讀後感1

 今天,我看了壹本書,叫——《成語故事》。是說的壹些因故事而造成的成語。有金石為開、狼狽不堪、身先士卒,都是有名將軍、軍師。我就講金石為開這個故事。

 李廣有壹次帶百十名騎兵碰到匈奴,李廣故意原地休息,讓匈奴以為前面有埋伏,壹直不敢攻擊。這裏可表現出他精神韜略,善於用兵,而且作戰英勇。

 李廣又有壹次,他被免了職務,晚上行走被巡邏的軍官抓祝李廣說自己過去是將軍。軍官不買賬,諷刺說:“妳就是現任將軍也不行,犯夜就拘押,更別說什麽前任將軍。”李光就被關了壹夜。等他復職了。就想方設法的把那個巡邏軍官殺了。這表明了李廣度量狹窄,就等於妳是班裏的班長,妳用班長的名義來害別人。

 還有壹次,李廣去打獵,跑了壹整天都沒找到壹個獵物,他突然看見了壹只老虎,他精神大振,取出弓箭,搭上羽箭,平足力氣將弓拉得如同壹輪滿月,壹箭射向老虎。他發現老虎沒有掙紮,走去壹看,原來是石頭,穿碎了石頭。這表明做什麽要壹絲不茍、全神貫註,考試就考滿分!

《成語故事》讀後感2

 壹個悠閑的星期天,我便翻開母親給我買的《成語故事》。情不自禁地看了起來。

 這個故事講的是:從前有壹個宋國人,性子很包,不管做什麽事都要比其他人快,剛種下的稻田,就想比別人的稻田長得快壹點。他天天到稻田裏看他的青苗長高了沒有,可是,青苗天天就是壹個樣,看不到青苗的生長變化。他非常著急。壹次,他終於下定決定把壹棵棵青苗都拔高了壹點,心裏樂滋滋地想:哈哈!我太聰明了!這樣它們就會長得快壹點了!我也就很快就能收獲了!

 就這樣,他壹趕忙到天黑才回家。他家裏人還以為他出了什麽事呢!他回家之後,又累又高興,說:“我已經幫麥苗長高了,還高了壹大截呢!這次我總算沒有白忙活壹場,我們很快就能吃上麥菜啦!”

 他的家人聽了,心裏迷惑不解,不知道他怎麽幫麥苗長高的。他的兒子帶著好奇的心情,急急忙忙地跑到田地裏壹看,天哪!青苗全枯萎了!

 讀了《拔苗助長》這個成語故事之後,我明白了做什麽事都不能急於求成,選擇適當的方法或措施,遵循人、事、物的特有規律,要用足夠的耐心去等待不然不但沒有收獲,而且還會白忙活壹場,適得其反,反而徒勞無功,出力不討好。

《成語故事》讀後感3

 現在,電視上、報紙上、還有書裏,經常會出現四字成語,有的我能看懂,可是有些就壹知半解了。有壹次和爸爸媽媽玩“妳來比劃我來猜”的遊戲還鬧過笑話呢。爸爸出的題目是:亡羊補牢,媽媽給我壹遍比劃壹遍說:“這個詞是四個字啊,有個羊圈破了壹個窟窿,羊跑了怎樣怎樣”。我張口就說:“破洞羊丟!”爸爸媽媽樂得都直不起腰來了,為了給我答疑解惑,爸爸送給我壹本書《成語故事》。

 我翻開第壹頁就被精美的插圖和有意思的故事情節吸引住了。在這本書裏我明白了“亡羊補牢”的意思:羊逃跑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後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還有“愚公移山”這個成語對我很受用,告訴我們無論遇到什麽困難的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在學習和生活上也是如此,遇到難題解不開,不能繞過去不管它,這樣的話以後遇到類似的情況還是無法解決,要迎頭趕上去不屈不撓,正所謂“困難像彈簧,妳強它就弱,妳弱它就強”,我們要做困難面前的強者,勇往直前。

 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們從中汲取無限的知識,用知識武裝自己,使自己更加強大,為以後祖國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成語故事》讀後感4

 這個故事發生在古時候的楚國,那天剛剛祭祀完,於是主人拿出壹壺酒招待過來幫忙人。這時有人建議通過畫蛇比賽的方式,誰畫的最快,誰就能獨享這壹壺美酒。大家都想得到這壺美酒,於是都答應了。比賽開始了,大家都忙著畫起了蛇,有壹個人畫的特別快,不壹會的功夫就把蛇畫好了,他看到別的人還都沒有畫好,於是為了炫耀自己的本事,給蛇畫上了腳。當他畫完想去喝酒的時候,別人壹把搶了過去,說到:“從來沒人見過蛇長腳的,太多此壹舉了。”於是這個人眼睜睜看著別人把酒壹飲而盡。

 這個故事告訴壹個道理,做事情的時候要實事求是,不要多此壹舉。多余的東西不但不會加分,反而會被扣分。在事情即將完成的時候,不要被所謂的勝利沖昏了頭腦,幹壹些無謂的事情將唾手可得的勝利拱手相讓。越到最後關鍵的時候,越要沈住氣,不要飄飄然,要尊重事實。生活中畫蛇添足的例子也有很多:例如餵魚的時候,每次少許魚食就夠了,如果妳給的太多,它們就容易撐死;寫毛筆字的時候,本來寫的挺好的了,非要去描壹筆,結果字更醜了。

《成語故事》讀後感5

 成語,是我國的壹種特殊的詞匯,它壹般以四字的為主,當然,也有六字的,如“此壹時彼壹時”等,也有八字的,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等,甚至有其他字數的。今天要說的成語,它的背面都有壹個小故事,如剛剛所說的`“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既然說到了這個詞,那就給大家講有關這個的故事吧!

 相傳,東漢時的班超奉朝廷之命出使西域,先到鄯善國商對此進行破壞。班超察覺到這個情況後,認為必須消滅掉這些人,並比方說:“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當夜他就帶了壹些壯士,攻入匈奴行營,殺死匈奴秘史和隨從。第二天,他再去與鄯善國王談判,終於完成使命。“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常用作“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聽完了故事,是不是想了解這個成語的意思呢?它的意思為:比喻只有迎著困難上,才能獲得成功。我想,古人真聰明,竟然能將那麽長的故事壓縮成4個字,8個字。想必,古人對成語是有壹番苦思的。曾經,我不懂成語的用處,現在,我知道了成語的用處那麽廣泛啊!在文章裏,用上成語,使它更加生動;在言語中,加上成語,能顯出妳這個人十分有學問。看,成語多麽有用啊!

《成語故事》讀後感6

 上小學四年了,學了有近幾百個成語,我覺得還太少,我應當儲備更多的知識在腦子裏,想要寫得壹手好作文,就要多了解壹些成語。我沒有選擇全是文字的成語書,而選擇了簡而易懂的漫畫書,這能讓我在了解成語的同時更加熱愛學習。

 在這本書裏,有許多我聽說過的成語,可是又不是很了解的成語,例如:洛陽紙貴、舉案齊眉、與虎謀皮……還有壹些故事裏的主人公令我十分敬佩。

 囊螢照讀,這個故事講的是晉代有個大官,叫車胤,他小的時候,家境貧寒,可是他十分好學,到了晚上,因為家裏窮,點不起油燈,只好照著月光讀書。壹天晚上車胤躺在床上,卻久久不能入睡,他望著窗外的螢火蟲,心裏想著:我還有好多書沒看呢!突然,他靈機壹動,要是把這些螢火蟲聚集在壹齊,借它們的光不就能夠看書了嗎想完,車胤立刻從床上爬起來,高興的在院子裏抓起螢火蟲來,媽媽明白了,幫他把螢火蟲放進絹裏,就這樣,車胤每壹天借著螢火蟲的光刻苦讀書,之後最終以博學聞名於世。

 雖然這些成語是經過漫畫來表達的,可是更容易懂啊!這些成語讓我們了解古代人學習的不易,我生於科技發達的現代,更加應當努力學習。

《成語故事》讀後感7

 這個學期我和老師、同學們***讀了壹本書——《成語故事》,這本書有七十九個成語,每壹個成語之後都有壹個發人深省的歷史故事,充滿了歷史的厚重感,我特別喜歡讀。

 讀完這本書,我的收獲很大。“程門立雪”講的是尊師重道的故事,表現了楊時和遊酢學習的刻苦及對師長的尊重。也告訴我們,在學習上壹定要謙卑、刻苦,只有這樣才能學到真本領。“對牛彈琴”則告訴我們,跟不同的人說話應該采用不同的方式,要因材施教,對癥下藥。“負荊請罪”講了廉頗故意在人前羞辱藺相如,但藺相如為了國家利益,所以避開廉頗。廉頗後來明白藺相如的良苦用心,負荊向其請罪,最終兩人結為生死之交的故事。它啟示我在集體中生活應該顧全大局,做了錯事要及時改正。

 “高山流水”讓我明白知音難覓的道理。如果在學習生活中能遇到與自己誌同道合的人,壹起學習,壹起進步,豈不是壹件快事?“覆水難收”更讓我明白做決定前壹定要三思而後行,不能口出狂言,做讓自己後悔的事;也讓我明白人無完人,不能將不如自己的人全盤否定……

 成語是多麽美妙又是多麽深奧,我希望我以後能學到更多的成語。

《成語故事》讀後感8

 我利用今年的寒假讀完了《成語故事》,他是我有增長了壹些知識。

 最讓我記憶猶新的是《懸梁刺股》這個故事。它訴說了戰國時的蘇秦。蘇秦年輕時,目不識丁,無所作為,連家人都看不起他,常受到別人的嘲笑、譏諷。他為了有所成就,便開始發奮學習。俗話說“少年時學習,像剛出升的太陽;中年時學習,像中午的太陽;老年時學習,像燃燒的蠟燭。”蘇秦無時不刻不在學習,就連家人熟睡時,他還在挑燈夜讀。蘇秦還找來了壹把錐子。每當困了的時候,就用錐子猛刺大腿,讓疼痛驅除疲倦,繼續看書。

 哈哈哈。剛才我也用了壹個成語———目不識丁呢!那就來說說“目不識丁”的故事吧。

 目不識丁講的是唐憲時,張弘靖手下有兩個胡作非為、仗勢欺人的官吏,分別是韋雍和張宗厚。壹天,韋雍喝醉了。他來到軍營,見士兵們正在操練,便大發狂言:“現在國家太平,又沒有戰爭,妳們就是能拉開二石重的弓,又有啥用?還不如去認個“丁”字!

 自從我讀了《成語故事》後,我不僅增長了知識,還學到了許多道理:蘇秦懸梁刺股、墨翟墨守成規。有勤奮、有聰明,看來,我更應該去看壹些好書,讓自己變得更棒!

《成語故事》讀後感9

 讀了這本成語書,我不僅學會了許多成語還學會了許多成語的意思並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這本書中包含了戰國時期人們會用的許多成語,表示了許多的意思。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和最熟悉的有:班門弄斧、樂極生悲、人傑地靈、暗箭傷人、草船借箭、千鈞壹發……等許多成語都得到我的喜愛,我覺得這本書有精英的編輯,深沈而有博大的知識值得我們每壹個人去學習去品讀它。

 成語故事中的成語有很多有利於我們在寫作文時用它。我對大公無私的成語意思記得很牢我來給妳說說:春秋時,晉平公對祁黃羊說:“南陽少壹個縣長,應該誰當比較合適?”祁黃羊說:“叫解狐去最合適,他能行的。”平公驚奇的問他:“解狐不是妳的仇人嗎?妳為什麽還要推薦他呢?”

 祁黃羊說:“妳只問我什麽人能上任,誰最合適,妳並沒有問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於是,平公就派解狐到南陽上任去了。解狐到任後,替那裏的人辦了不少好事,大家都稱頌他是個好縣令。像祁黃羊這樣的人才能算是大公無私啊!還有千鈞壹發拔苗助長等我也能給妳講得清清楚楚。

 這些故事深受人們的品讀和利用,成語真是妙不可言啊!

《成語故事》讀後感10

 我看過的書有好多,比如《十萬個為什麽》、《馬丁的早晨》、《壹千零壹夜》、《成語故事》、《中國寓言故事》……可是我最喜歡的壹本書是《成語故事》,雖然它外表很普通,可是裏面的內容很豐富,能讓妳明白許多道理,比如拔苗助長的故事,說宋國有個急脾氣的人想讓禾苗快長大,他每天都到田裏看,嘴裏還不停的說:“禾苗禾苗妳快快長大,早點讓我吃到香噴噴的新米。”突然他想到了壹個辦法,要是把禾苗往上拔拔,它不就長高了嗎?說幹就幹,他壹直忙到太陽下山。回到家他把事情告訴了妻子,還覺得自己很聰明,妻子聽了忙跑到田裏壹看,吃驚極了,只見禾苗全部枯萎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欲速則不達”的道理,要是只憑著自己良好的願望很有可能好心做錯事。

 比如守株待兔的故事,講的是壹個農夫在耕地,忽然壹只兔子撞死在了樹樁上,農夫高興極了,撿起兔子回家飽餐了壹頓,從此,他再也不耕地了,整天守在樹樁旁,等著兔子過來撞死。可是壹天、兩天……壹個月過去了,他也沒見到壹只兔子撞死在樹樁上,農夫的田裏長滿了荒草,顆粒無收。通過這個故事,我懂得了只有辛勤的勞動才能獲得成果,就在那等將是壹無所獲。

 我很喜歡這本書,雖然我看了許多遍,但是還是很喜歡看,並且保護的很好,我會讓它壹直陪著我成長。

《成語故事》讀後感11

 寒假裏我讀了《成語故事》壹書,這本書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它讓我學到很多有用的知識。

 這本書中講述了很多有趣的成語,比如半途而廢、不恥下問、唇亡齒寒、風聲鶴唳、涸轍之魚、三人成虎、刮目相看等,這些成語都包含著壹些故事。其中我最喜歡的故事是“半途而廢”。

 半途而廢這則故事是這樣的:有壹個人決定外出尋師,提高自己的學識。壹年後他放棄了學習,回到家中,妻子很是生氣,拿起剪刀紡織機前說:“這些絲織品都是蠶絲織成的,壹根壹根蠶絲累積起來才有壹寸;壹寸壹寸累積起來,才有壹丈、壹匹。如果我現在把織機上的絲織品剪斷了,以前的功夫就全都白費。妳在外學習,每天都要問自己學到了哪些知識,還有哪些方面不夠?這樣日積月累才能成就自己的美德。妳中途就回來了,跟我剪斷織機上的絲織品沒什麽不同。”聽了妻子的話,他深受教育,立刻動身回到老師那裏,繼續努力學習。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什麽事都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廢,否則就會前功盡棄,到頭來壹無所有,結果就像三心二意的小貓釣魚壹樣。

 《成語故事》告訴我們很多歷史知識、文學知識,還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

《成語故事》讀後感12

 今天我讀了《鐵杵磨針》這個成語故事,讀完以後我明白了好多的道理。

 唐朝著名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念書,常常逃學,在風和日麗的壹天,李白又沒去上學,他跑到外面去玩耍、路邊的的花草使李白感嘆不已,這麽好的天氣,這麽美的景色,如果整天在屋裏讀書多沒意思?走著走著,來到壹個破茅屋門口,看見壹個滿頭白發的老婆婆,正在磨壹根棍子般粗的鐵杵。李白走過去說:“老婆婆,您在做什麽?”“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壹個繡花針。”老婆婆擡起頭,對李白笑了笑說道。接著又低下頭繼續磨著。繡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繡花針嗎?”“當然!”“可是,鐵杵這麽粗,什麽時候能磨成細細的繡花針呢?”老婆婆反問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鐵杵為什麽不能磨成繡花針呢?”“可是,您的年紀這麽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老婆婆的壹番話,令李白很慚愧,於是回去之後,再沒有逃過學。每天的學習也特別用功,終於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

 故事雖然不長,但是道理卻很深刻。無論做什麽事情,只要有恒心,壹定會成功的,功夫不負有心人。如果在學習上能認真、努力、有恒心,成績好壹定是沒有問題的。西,所以小朋友千萬不要學葉公哦!

《成語故事》讀後感13

 《成語故事》集合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成語,這裏每壹個故事篇幅不長,卻蘊涵了壹個個大道理,大的智慧。今天我撲在書上,吸取著書中的營養。

 在這麽多個故事,我尤其喜歡《負荊請罪》這個故事。他講敘了戰國時班,藺相如因完璧歸趙立了大功,得到趙慧文王的器重,拜他為上卿,官位排到老將廉頗大將之上。脾氣暴躁的廉頗,因此非常不滿,覺得自己戰功卓著,不因該排在壹個文弱書生之後。藺相如出於對趙國著想,處處避讓廉頗,他的隨人甚為不解。藺相如解釋說:“秦國之所以不敢進攻趙國,是因為我和趙將軍,壹旦我們倆內鬥,秦國就會趁虛而入,侵略趙國。”手下聽了,非常感動。這件事傳到廉頗的耳朵裏,他非常慚愧,便負荊請罪,從此他倆成了生死之交。

 從這個故事中,我感受到藺相如的博大胸襟與廉頗的知錯就改,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除此之外,我也從《亡羊補牢》的故事中明白了做事情不能半途而廢,而是要壹鼓作氣,壹氣呵成。

 高爾基說過:“讀壹本好書,就是與壹個高尚的人說話。”在書中有取不盡的知識,有取之不盡的做人的大道理。在書的熏陶下,我們不斷進步,不斷成長。“壹寸光陰壹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我要珍惜時間,多讀書,讀好書。在書的海洋裏,盡情的遨遊,盡情的享受。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成語故事》讀後感14

 書是知識的海洋,也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這個寒假我讀了《感恩父母》、《成語故事》這兩本書,我非常喜歡《成語故事》,因為這本書看起來特別有意思,我們的學習中經常會出現壹些成語,有些成語的字我認識了,也學會用了,卻不知道它們從何而來,比如"朝三暮四"這個成語,這個寒假,我向媽媽提出了這個問題.媽媽讓我到成語故事裏去尋找答案。

 帶著疑問,我打開了書,哈哈,這下它們的來歷我全知道了!我就說壹下"朝三暮四"這個成語的來歷吧,古時候有壹個老人養了壹群猴子,因為他養的猴子很貪食,所以他想了壹個辦法來教訓猴子。

 壹天,他對猴子說:"明天給妳們吃栗子,早上三個,晚上四個。"猴子聽了發起怒來,他又說:"好吧,那就早上四個,晚上三個。"猴子聽了,高興得翻跟頭,其實都是壹樣的,只是老人變換了手法。

 "朝三暮四"的來歷是不是很有趣?夠幽默搞笑吧!而且,看完這本書後,我學會了許多以前不會的成語,更了解了它們的來歷.在今後的說話寫作運用上都會有許多的幫助,我今後做事壹定要壹心壹意,不能朝三暮四。

《成語故事》讀後感15

 成語是我國最經定典壹種文化,我最喜歡成語故事了。

 老師布置我們暑假裏好好讀書,寫好讀書筆記,我就找了壹本《成語故事》細細品讀起來。

 在成語世界裏,我認識了心口不壹的葉公;明白了“刻舟求劍”的愚蠢;領略了“守株待兔”的迂腐;見證了“掩耳盜鈴”的可笑。但令我印象最深的還是那位“聞雞起舞”的祖逖。

 祖逖是我國晉朝時候的人,他年輕的時候想為國家效力,夜裏翻來覆去睡不著覺,聽到雞叫聲,受到啟發,決心練就過硬的本領,報效國家。於是他和好友劉琨壹起練習武藝。這樣,無論是淩烈的寒冬,還是炎熱的酷暑,他們都堅持練習。

 由於本領高強,祖逖當上了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他帶領的隊伍紀律嚴明,作戰勇敢,打了不少勝仗,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和擁護。

 這就是祖逖,壹個“聞雞起舞”的青年,壹個勤學苦練的模範,壹個值得我們學習的人。對於我們這些小學生來說,或許還不需要“聞雞起舞”,但是我們需要“聞雞起舞”的這種精神。

 這就是成語的魅力,簡簡單單壹個小故事,卻蘊含了深刻的道理,反映了我們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